眼界沙龙·高校&毕业季专场,在这个夏天聊聊人生的「选择与回响」

眼界沙龙·高校&毕业季专场,在这个夏天聊聊人生的「选择与回响」

00:00
06:54

苏联作家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曾说过,“人不是活一辈子,不是活几年几月几天,而是活那么几个瞬间”。在不停地选择,又不停地得到回响中,我们定格瞬间,迈步前进。

六月,许许多多的青年人,站在十字路口上迎来人生的赛点时刻之一:是高考,也是毕业;是回响,也是新的选择。

每一个人似乎都想得到人生最优解的答案。家长,老师,前辈,谁能解答这些青年人的迷茫、疑惑与不解?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能得到什么样的「回响」呢?

在6月25日的腾讯新闻眼界沙龙·高校&毕业季专场,各位专家学者和在场的年轻人们一起,共同探讨了“高考与毕业季”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问题,畅聊人生的「选择与回响」。

01 填志愿该追风口吗?今天的热风口,可能明天就是冷的

人生到底应该随大流、追风口还是坚持自我兴趣?

这可能是每个学子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间摇摆不定时最想得到的答案。尽管十年前有句老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得起来。”然而,我们往往很难敏锐地去判断当今真正的蓝海、新兴风口所在何处,也无法保证当前社会对某一专业的需求和热度能够持续多久。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是一句假话,在这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十年甚至三五年便是一个周期,任何行业都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看来,对于当前大部分普通学生就读的专业而言,本科四年加上研究生三年,四年或者七年过程后,行业的任何兴衰变化都有可能。他提醒说:“今天的热,可能明天就是冷。你适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与随大流相比、追风口相比,也许找到自己才最为重要。我们无法判断人生到底是不是旷野,但正如四川传媒学院国际传播中心执行院长储殷所讲,人生是从一个未知走向另外一个未知。

“有的人一生就是执着地攀登,挺好的;但是如果你的一生就是东游西逛,也未尝不可。”

02 MBTI参考需谨慎?社会场中的心理学很多是迷信

不知从何时起,MBTI悄然成为了风靡全网的社交工具,16个人格类型成为了热点中心。在一些企业招聘中,MBTI成为了必要测试,来判断到底适不适合组内氛围;在婚恋交友中,MBTI也成为介绍的重要部分,还拥有了不少互联网人设,i人和e人的差异也成了一个笑点。

毫无疑问,MBTI在填报志愿时确实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准确度上也存在着风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就认为,MBTI 确实能够根据荣格理论分析一个人的主要优势,弱点、偏好的工作环境甚至于有关的可能发展的价值观和技能,但需要综合参考多个工具。

此外,MBTI也可能会为我们贴上标签,从而暗示、影响着我们的真实想法和判断。而实际上,储殷讲道:“年轻人都是可塑的,需要自我说服,人的个性在社会化分工面前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用当今流行的一句热梗,就是每个年轻人都有“为i做e”的机会。

03 志愿填报市场有乱相?不应只听一家之言

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出分,如何填报志愿也成为了被关注的热点。各类野机构层出不穷,上万元的套餐打着“专家名师”、“不浪费1分,500上600”的噱头,收割着家长的钱包,实在是令人气愤。

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在志愿填报时更重要的还是要保持自我的思考能力。高考志愿填报的确复杂,但面对报考机构,也不能全听一家之言,而是要多方参考。

正如储殷所讲,多比几家,多去问问是好的。

04 当代年轻人的容错率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在这个压力过大的时代,焦虑和不敢试错似乎成为了一种必然。我们不敢随意对待选志愿选专业,不敢随意应付大学每一场与保研挂钩的考试,不敢轻易选定在哪发展,去向何方。实际上,社会对任何人的容错率可能都不高,但确实比过去赋予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即便是“躺平”,我们也能有更多个姿势。

陈志文提出了一个“精致计算主义”的概念,他认为当代年轻人的容错率更高了。但由于这代人从小目标明确,过于精准地计算出人生的每一步,就会担心犯错。而实际上社会是不可算的。

也许,人生很难完全不去试水,不去犯错。一个弯接着一个弯,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虽然道路曲折,但总能有一百种方法,去成长,去到达我们梦想中的远方。

当然,在6月25日的活动现场,我们探讨的不仅于此。

报考哪些专业不会被AI取代?

职场新人是否应该抛弃学生思维?

出国留学是不是普通家庭的最佳选择?

……

这些有趣的问题及回答,尽在腾讯新闻。

在腾讯新闻搜索“眼界沙龙”,收看更多精彩内容和有趣答案,一起聆听高考与毕业的「选择与回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