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前讲故宫

午门前讲故宫

00:00
09:22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将要游览的是中外闻名的故宫博物院。故宫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故宫又名紫禁城。它是中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历史沿革,明朝的永乐皇帝通过“靖难之役”,从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手中夺得了皇位,定都南京。因南京朝臣大多数是朱允玟的旧臣,永乐皇帝唯恐这些朝臣对自己不服;再加上当时北方蒙古人经常南侵。于是永乐皇帝决定迁都北京。明永乐四年,即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下诏,正式启动北京宫城的建设,动用工匠23万,民夫百万,于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工程竣工。永乐十九年元旦吉日,明成祖朱棣于奉天殿受朝贺,紫禁城正式启用。公元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继续沿用明朝的宫殿,并对部分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如文渊阁、宁寿全宫、南三所、斋宫、毓庆宫等建筑。尤其是清廷特别重视防火,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改造建筑中的防火结构、建立了专门的消防机构即火班、配备了消防器材等。明清时期的紫禁城主要作用是:自明成祖朱棣到思宗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清朝自世祖福临到逊帝溥仪,共有10位皇帝,明清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起居、治理国家,清宣统三年(1911),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根据民国政府所允“关于清帝逊位后优待条件”,清廷皇室成员仍可居住在紫禁城内廷。民国期间故宫前朝部分的匾额除去满文全部改成汉文,而后庭部分的匾额仍然采用满汉文字。民国十三年即公元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平政变”溥仪才搬出故宫。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馆成立典礼,紫禁城正式对社会开放。解放以后我国政府曾花费巨资对紫禁城进行维护和修善。1961年紫禁城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日的紫禁城以它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故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其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它是一座完整的皇宫遗址博物馆,其次它是一座包罗万象的综合艺术博物馆,第三它还是集中国古代建筑之大成的古代建筑博物馆。
——故宫为什么又叫紫禁城呢?紫禁城的“紫”,指的是紫微垣。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体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三垣是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居天体中央,共有恒星15颗,北极星又是紫微垣的中心,称为“紫宫”。这组恒星被认为是“运乎中央,临治四方”的天帝所居,人间的皇宫应天象而建,所以紫禁城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格局,与天宫相类。所以人间皇帝的居所冠以“紫”字;“禁”是指皇家禁地,万民莫入之意,所以故宫也叫紫禁城。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其建筑布局突出了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主要建筑都在其上。红砖墙、黄色琉璃瓦、青白石基座体现出了皇家的气势,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紫禁城内由前朝、后庭两部分组成。紫禁城有四座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西华门、东华门。紫禁城内以乾清门前的小广场为界,南面是前朝部分,北面是后庭部分。紫禁城背靠“镇山”,左为太庙,右为社稷坛。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占地面积7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宫殿房舍8704间,是1973年统计的数字。周围是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拱卫着皇家的宫殿。紫禁城的四角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构成的精美角楼。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午门及午门前的广场。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午位即正南方,故称午门。由北向南鸟瞰午门平面呈“凹”形。午门城台正中建筑为重檐庑殿顶城楼,九五开间,通高35米,两观城台上建连檐通脊明廊各13间,明廊南北各有一座鎏金宝顶的四角攒尖重楼与正中城楼联成一气,俗称“五凤楼”。皇帝亲祀坛庙出午门时,鸣钟,祀亨太庙时击鼓。午门面南,正面三间,两观下东西两侧各开左掖门、右掖门,东西向。午门南面正门三间,背面则为大门五间,人称这种规制叫“明三暗五”。
——午门的出入规制是怎么样的呢?在封建时期这里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午门正门专供皇帝出入,皇后大婚时可以从这里进入。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出入左(东)门,宗室王公出入右(西)门,左右掖门平时不开,只有上大朝时,三品以下的文武百官分东西班次由掖门进入。殿试时贡士按名次单数走左掖门,双数走右掖门。举行传胪大典时贡士按名次分单双数,由鸿胪寺官员分别左右掖门引入。大传胪后,进士中一甲进士状元、榜眼、探花可由午门正门出宫以示褒扬。明清两朝在午门前举行两大类活动,一类是逢年过节与官民同乐活动。另一类是正式的典礼。清朝主要是凯旋献俘礼和颁朔礼。凯旋献俘礼是朝廷在重大军事行动中取得胜利后,为安民心、镇国举行的庆典活动。届时皇帝会亲临午门。清乾陵年间为平定准葛尔等地的叛乱曾在这里举行过四次献俘礼。献俘礼在“五礼”中属于军礼范畴。再有一项正式的典礼就是颁朔礼。颁朔礼就是皇帝颁布第二年历书的典礼。颁朔礼于孟冬一日在午门前举行。举行典礼之前钦天监的官员计算出第二年的朔望日,规定每日禁忌事项,制成历书称“时历书”,清乾陵皇帝为避名讳将“时历书”改为“时宪书”,民间俗称黄历。时宪书通过午门前举行颁朔礼颁布天下遵照实行。明清两朝的时宪书也颁给蒙古、朝鲜、琉球、占城等周边的国家,显示出泱泱大国的天子国威。
——午门广场是明朝实施“庭杖”的地方。庭杖就是对在朝廷上违逆了皇帝意志的大臣用棍子打的刑罚。明朝成化年以前,庭杖只是象征性,并非真打,示辱而已。后来逐渐变成真打。处罚地点在午门外御路西墀下,即御路西边的空地。因五行中东主生,西主凶,故处罚地点在午门外御路西墀下。其中有两次庭杖轰动朝野,一次是明武宗朱厚照南巡被大臣阻止,一次被打158人,打死15人;另一次是明世宗朱厚熜为了自己父母尊号问题发生的“大礼仪”事件,庭杖134人,打死17人。而到了清朝就没有这种制度了。
——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午门前的广场。午门前有两座值班房,它是侍卫值班的地方。清朝时对皇宫的安全保卫工作十分重视,并且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其中有门禁制度、宿卫制度、门钥制度,合符制度。午门的两阙南侧东西共有朝房3间,是王公们的朝房。朝房南侧东边是阙左门,它是皇帝去紫禁城东侧太庙祭祀祖先时所走之门。朝房南侧西边是阙右门,它是皇帝去紫禁城西面的社稷坛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所走之门。再向南是连檐通脊朝房各42间,明清时期这里是六科廊,“六科”是古代官署名。明代始设,即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置都给事中一人,除了担任天子侍从外,还进谏言和监察六部之误弊,办理上奏和调整赦令等事,其权颇重。六科廊南边东侧是太庙右门,西侧是社稷坛左门,广场的最南边是端门。端门是紫禁城的前导门,现在对公众开放,城楼上面不定期举办各种展览,游客可以登上城楼穿上古装拍照留念。
——各位朋友,紫禁城的概况和午门前的广场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