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商业品牌信息入试卷,不要模糊命题的分寸感

评论|商业品牌信息入试卷,不要模糊命题的分寸感

00:00
04:39

教育行为,如何始终与商业、市场保持一个科学合理的距离,避免落入俗套和功利化,值得严肃思考和对待

最近,常州一份初中试卷被指出现较多的华为元素,引发舆论热议。据澎湃新闻报道,6月27日,常州市教育局方面回应称,新课改背景下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倡和鼓励讲述中国故事,华为是代表性企业之一。整张试卷以华为为主情境,考察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每个元素对应着一个地理学科知识点考点。

客观来看,如果说企业主动在试卷中植入品牌广告,从多方面看,动机应该都不大。毕竟靠这样的方式来做广告,对企业的实际价值恐怕有限。但考试终究是考试,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试卷中冒出商业品牌,甚至以具体企业的背景来考察学生,难免给人以一种跳脱感和突兀感,既有损考试本身该有的纯粹性,也有违规之嫌。

广告法要求,不得利用中小学生和幼儿的教材、教辅材料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教育部也发布相关通知,对中小学教材夹带商业广告,商业广告、商业活动等进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作出明确禁止。所以,试卷中出现商业品牌和具体企业的信息,尽管可能有着拓宽试题材料、丰富材料类型等考量,但其规范性、专业性显得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已有多地出现了商业品牌进入试卷的现象。从调查结果看,几乎没有被证实存在企业刻意向试卷植入广告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此类现象的担忧是“小题大做”。

一方面,不可否认,在当前的消费社会和空前便利的传播环境下,哪怕是小学生,也已很难能完全避免形形色色商业营销的“熏陶”。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一些商业广告,不必过于敏感。但另一方面,如果试卷中也不能“免俗”地随意添加商业品牌,这会进一步强化“广告”对于孩子们“心智”的影响。实际上,在情境题中,隐去商业品牌名称,并不会妨碍考题本身对学生的考察效果。

谈到该现象,有一种观点是,不该让不当的商业动机“玷污”考试的纯粹性。但其实,商业品牌乱入试卷,还有一点危害性可能被忽视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充分考虑城乡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提高试题情境设计水平。而商业品牌植入试卷,反而可能与此要求存在冲突。毕竟,不同学生对商业品牌、企业的认知和了解,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忽视这种差异进行命题,可能有违考试的公平性。

此外,即便不存在企业的主动植入,也要防止命题教师因个人的情感好恶,通过植入品牌向学生强加某种不必要的引导。杜绝这类“夹带私货”,同样是保障教育公平,维护教育和考试纯粹性的应有之义。

在很大程度上说,一些有“广告”嫌疑的信息进入中小学试卷,未必是商业力量推波助澜的结果,更主要还是反映出,在商业信息无所不在的今天,一些试卷命题者的专业性、边界感和分寸感出现了一定模糊。教育行为,如何始终与商业、市场保持一个科学合理的距离,避免落入俗套和功利化,值得严肃思考和对待。这可能不仅仅是需要强化对试卷本身的把关和审核这么简单。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