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帝刘裕3_镇压五斗米道

宋武帝刘裕3_镇压五斗米道

00:00
12:09

上回说到,东晋时代,全民信奉五斗米道,教主孙泰企图造反,结果全家被杀,只有他的侄子孙恩逃到海岛上,说教主死了教众们都不相信,认为教主是羽化登仙,反而继续支持逃到海岛上的孙恩,在岛上蛰伏了一年多的孙恩发现机会来了,于是在岛上起兵,兵峰直指上虞,出其不意,攻克城池,此时吴郡一带的被逼为军户的百姓和因为新政遭受损失的中下层地主,纷纷加入孙恩的队伍,叛乱的势力迅速壮大,紧接着,孙恩又攻克了会稽,此时的会稽太守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凝之比孙恩还迷信五斗米道,叛军来了也不抵抗,反而是求神念咒,很快他的上仙就抛弃他了,王凝之被孙恩斩首示众,王凝之的妻子是才女谢道韫,孙恩对谢才女以礼相待,遣送回乡。

攻下会稽郡后,孙恩军势如破竹,一时间,苏南地区和浙江大部都被五斗米道的叛军控制,一路上,叛军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东晋朝廷闻之大惊,急忙派谢安之子谢琰镇守宜兴和湖州,北府军主帅刘牢之也主动要求出兵吴郡,吴郡的叛军守将胆子倒是不小,不想坐以待毙,派出一支千人左右的部队出城打探,好巧不巧,正碰上北府军的一支侦查小队,叛军一看,对方只有区区几十人,还不把他们一网打尽,哪知北府军这几十人相当顽强,尤其是为首的那个大汉,身材高大,挥舞着一把长刀,上下纷飞,左右近不得身,可毕竟双方人数相差悬殊,不多时,就剩下这个大汉,其他兵士全部战死。只见这位大汉,浑身是血,杀成了个血葫芦,他背对着河岸,是且战且退,一个不留神,失足掉下堤坝,叛军探头张望,想要查看这大汉死没死,结果这大汉突然爬了起来,反手就是几刀,削掉了几人的脑袋。叛军简直惊呆了,这还是人吗,于是一个奇迹的画面出现了,千余名叛军在前面跑,一个大汉手舞长刀在后面追。

没错,这位杀红眼的大汉正是我们的主人公刘裕,他这番英勇杀敌的场景被赶来的北府援军尽收眼底,带领这支援军的,正是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从这一刻起,刘大公子就记住了这位打仗不要命的刘寄奴。刘裕这年已经36岁,从这一天前,他终于熬出了头,成为北府军中一颗崛起的新星。

可惜刘牢之眼光并不长远,他派兵平叛,只是想捞政治资本,北府军的军纪比五斗米道叛军还差,同样是烧杀抢掠,等抢够了,刘牢之一声令下,撤军。刘牢之不想过多的损失自己的势力,他打算先观望谢琰那边的动向。回头再说朝廷的主力谢琰的部队,前面说了谢琰是一代名相谢安的儿子,出身高贵,自命不凡,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他根本看不起刘牢之,认为刘牢之就是个大老粗,他的北府军就是一帮子流氓地痞。可没想到流氓地痞都这么能打,自己反倒比不过这位大老粗了,心中自是不服,想着要在孙恩叛军上面捞回点面子,于是谢琰打算在会稽和孙恩决战,那这位谢公子战事究竟如何呢?

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孙恩再次从海岛出兵,在今天宁波镇海区一带登陆,之后迅速杀到会稽城下,此时东晋军队的主将谢琰正在城内准备吃饭,听说孙恩这个妖道杀到城下了,谢琰连饭也不吃了,说是要消灭这群蟊贼再回来吃饭。

谢琰立下这个小目标之后,就带着军队出城了,还没打几个照面,叛军就撤退了,于是谢琰就乘胜追击,也许这是孙恩的诱敌之计,因为当地水网纵横,道路狭窄,谢琰的军队被迫拉成了一字长蛇阵,孙恩叛军就发挥水军的优势,从楼船上向晋军侧翼射箭,谢琰一时招架不住,晋军溃败,这时候内鬼出现了,谢琰手下的帐下都督张猛突然从背后给了谢琰一刀,谢琰跌落下马,一命呜呼。就这样,东晋朝廷最后的王牌军就这么交待了。

谢琰战死的消息,东晋朝廷大为震动,小王爷司马元显催促刘牢之的北府军立即出战,可刘牢之并不想出兵,他只派了自己的两个部将孙无终和高雅之出兵讨伐叛军。刘牢之所以不愿意出兵,因为他觉得无利可图,上次烧杀抢掠,羊毛已经薅得差不多了。可刘牢之没想到,自己的女婿高雅之在战场上吃了亏,自己没有理由不帮自己的女婿,于是刘牢之终于出兵了。

刘牢之的战略部署是这样的,刘牢之本人驻守在上虞,参军刘裕驻守在句章(宁波现有句章故城遗址),吴国内史袁崧驻守在沪渎垒,沪渎垒就在今天上海青浦一带,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军事堡垒了。在这个三个要地中,刘裕驻守的句章离孙恩的大本营舟山海岛最近,而且刘裕手下不足千人,对于刘裕来说,这可不是个好差事啊,那他又是如何应对的呢,自从刘裕一上任,他就严明军纪,要求部下不得抢掠,很快就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拥护。两个月后,孙恩大军压境,直取句章,孙恩原以为这么一座小城,守军不足千人,还不是手到擒来,哪知守将刘裕作战英勇,身先士卒,还诡计百出,孙恩几次进攻,都被刘裕击退,很快刘牢之主力就赶到句章,支援刘裕,孙恩一看刘牢之来了,心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我还是回我的岛上吧。

孙恩在岛上修整了一个月,再次登陆,这次他躲开了刘裕镇守的句章,而是选择北上到海盐,就是今天的嘉兴海盐县。不料刘裕的情报工作做的也不错,等孙恩的楼船杀到海盐,发现刘裕早已在此等候,孙恩一看又是刘裕,牛脾气上来了,下令猛攻海盐县城,刘裕率部坚守,苦战数天,慢慢有点坚持不住了。

刘裕眼看这可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学诸葛亮,唱了一出空城计,把城门打开,孙恩以为刘裕趁着夜黑风高逃跑了,于是叛军欣喜若狂地开进城中,哪知伏兵四起,刘裕率军和敌军展开巷战,叛军被街巷分隔开,发挥不出人数上的优势,只能仓皇逃出城外。

孙恩这下对刘裕是心服口服,打不过我还躲不过吗,调转船头,再次北上,打算进攻沪渎垒,前面讲了,沪渎垒在现在的上海青浦区,东晋时代,上海市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沪渎垒所在的青浦就连海岸线不远了,驻守在此的是吴国内史袁崧。袁崧出身于陈郡袁氏,是仅次于王谢两家的顶级士族大门阀,袁崧是个文化人,擅长诗词歌赋,打仗估计不太行,孙恩很顺利就攻下了沪渎垒,袁崧率领的四千守军,全军覆没。

拿下沪渎之后,孙恩开动战船,向当时的长江入海口京口出发,孙恩计划从京口入长江,然后逆江而上,直逼东晋的京城建康。建康城里主事的还是小王爷司马元显,他急的好似热锅上的蚂蚁,连忙派兵遣将,在建康城外围的各处军事要地驻防,此外,司马元显急调豫州刺史司马尚之进京勤王,同时也下令让刘牢之回军建康。刘牢之和司马尚之赶到京城建康都需要时间,孙恩也明白兵贵神速这个道理,逆江而上实在是太慢了,于是孙恩计划分兵从京口北面的蒜山登陆,蒜山就在现在镇江市的西津渡一代,从这里登陆,从陆路向建康进军,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叛军登录成功,就会在所有朝廷援军到达之前,赶到建康。刘裕所在的海盐离京口不远,兵贵神速,刘牢之急忙下令让刘裕火速赶往蒜山,截击孙恩。

刘裕和孙恩大军几乎是同时赶到了京口,刘裕根本没有时间提前布防,史书上这一段讲的不是很清楚,反正就是刘裕军英勇杀敌,使得孙恩在京口登陆的计划失败。京口毕竟是北府军的大本营,此地肯定会有部分北府军驻守,此外京口地区的百姓尚武成风,所以此时也可以迅速组织出强大的民兵力量,刘裕只是恰好及时赶到了京口,所以《宋书》在写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夸大刘裕在蒜山之战的贡献。

孙恩的登陆计划再一次失败,他只能全靠水军了,然后水路还是太慢了,等叛军到达建康附近,司马尚之和刘牢之的援军都已经赶到了,孙恩眼看没有胜算,于是向东撤退,孙恩退军的路线很迷幻,他没有向南撤退回舟山,而向北退到了郁洲,郁洲在哪里,在现在的连云港地区,当时还是一个海岛,孙恩撤出之后,刘牢之就派自己的女婿高雅之在后面追,一直追到了郁洲,这位姑爷还是一样的没用,居然被孙恩叛军给活捉了,又是刘裕赶赴郁洲,大破叛军,把高雅之给救出来。郁洲那可是人生地不熟,孙教主最后还是决定回舟山老家,在从郁洲回舟山的路上,刘裕一直在后面骚扰,孙教主一看到刘裕的大旗,就头疼不已。

孙恩退回舟山之后,东晋朝廷是长舒了一口气,东部的战事刚刚告一段落,西部又出事了,荆州刺史桓玄又要出来添乱了,那桓玄的故事咱们放到下回再说。觉得还不错的听友,麻烦您点击收藏订阅,您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继续更新的最大动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