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双碳要闻
A、政策速递
1.第五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举行
6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会见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谢夫乔维奇,共同举行第五次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双方有关部门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等议题进行对话交流,梳理第四次高层对话以来的务实合作成效,讨论下一步合作举措。
零碳解读: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作为全球两个主要经济体,中欧在气候变化和新能源产业方面合作空间巨大。近期欧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这既不利于双方的气候合作,又不利于欧盟自身的绿色转型。
2.山东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式运行
6月17日,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山东电力现货市场由试运行转正式运行的通知》,自即日起,山东电力现货市场由试运行阶段正式转为正式运营,山东成为继广东、山西之后,全国第三个实现电力现货市场转正的试点省份。
零碳解读:2017年8月,山东入选全国第一批电力现货市场试点省份,正式开启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2021年12月1日,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启动长周期不间断结算试运行,截至2024年5月,已连续运行30个月。此次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标志着山东电力现货市场进入了新阶段。
3.香港发布《氢能发展策略》
6月17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氢能发展策略》,提出一系列措施,包括今年投入运作全港首个公众加氢站、启动氢能洗街车试验计划、2027年前实现港九新界均设有加氢基础设施等。
零碳解读: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氢能是城市能源转型的理想媒介。据悉,香港率先在交通领域展开氢能应用探索,去年在新能源运输基金下预留2亿元,开展氢能双层巴士及重型车辆试验。今年2月,香港首辆双层氢能巴士正式投入服务。
B、行业动态
4.中国碳捕集专利数居全球首位
近日,日本经济新闻的调查显示,在工厂和发电站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相关专利数量方面,中国居世界首位,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3倍。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拥有的专利数合计达到10191项,达到2015年的4倍,占世界整体的近五成。
零碳解读:碳捕集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碳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我国加快发展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工业领域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这将为CCUS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奠定基础。
5.小鹏飞行汽车完成京津冀地区首飞
近日,小鹏汇天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小鹏汇天旅航者X2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完成首飞。据悉,这也是小鹏汇天的产品在京津冀地区进行的首次飞行。小鹏汇天方面表示,公司准备量产、计划今年四季度开启预售的小鹏汇天分体式飞行汽车,可以满足探索分体式飞行汽车城际通勤的需求。
零碳解读: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eVTOL不仅自身具有低排放的特点,还可以通过提高交通效率进一步降低交通出行的整体碳排放水平。
6.中国石油获首张原油碳足迹评价证书
6月18日,记者从中国石油获悉,日前由中国石油大庆油田编制的原油碳足迹评价报告获得第三方机构认证,并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顺利完成备案。这是中国石油获得的首张原油碳足迹评价证书。
零碳解读:作为重要的化石能源,石油生产消费过程中不仅产生碳排放,同时也是石化、交通、化工等众多领域的原材料,推进石油碳足迹认证有助于加快与石油相关的各行业碳足迹管理工作,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C、国际看点
7.中澳两国加强新能源领域合作交流
6月17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澳总理年度会晤联合成果声明》。声明指出,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领导人同意加强气候变化、能源和环境领域合作,包括重启双边气候变化和能源对话,年内在澳举办第八次中澳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
零碳解读:澳大利亚在锂等关键矿产方面有丰富资源,中国在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有着良好积累,双方产业优势互补,在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方面潜力巨大。
8.全球无电人口10年来首次增长
近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与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统计司、世界银行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追踪可持续发展目标7:能源进展报告》称,由于全球人口增长速度超过新增电力连接速度,全球能源使用差距进一步扩大,可能无法在2030年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7。
零碳解读:2015年,联合国193个成员国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包括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数据显示,目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无电人口达5.7亿,占全球无电人口的80%以上。
D、数据透视
9. 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992万台
6月18日,据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上消息,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总量达992万台,同比增长56%;其中,公共、私人充电设施分别达到305万台、687万台,分别增长46%、61%。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服务范围最广、品种类型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10. 本周全国碳市场总成交量37.1万吨,最高价达94.67元/吨
根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6月17日至21日,本周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最高价94.67元/吨,最低价90.33元/吨,收盘价较上周五下跌3.42%。本周全国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量371280吨,总成交额29057090.61元。截至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61297827吨,累计成交额26627254625.17元。
二、专题碳讨
极端高温催生巨大用电需求,电力市场如何助力迎峰度夏
6月17日,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山东电力现货市场由试运行转正式运行的通知》,自即日起,山东电力现货市场由试运行阶段正式转为正式运营,成为继广东、山西之后,全国第三个实现电力现货市场转正的试点省份。
2017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选择南方、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正式启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2023年底,山西、广东电力现货市场陆续“转正”,此次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和我国电气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电力市场各经营主体日益丰富、用电负荷增多且日益多样化。尤其夏季高温会催生巨大用电需求,这对电力资源调配和保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市场可充分反映电力的价格信号,高效连接市场供需和资源调配,助力电力保供和迎峰度夏。
1.建设电力市场是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必要举措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启动新一轮电改。全国各地先后开展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行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发电侧和售电侧的市场化交易逐步推行,电力市场建设开始起步。
随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中长期市场为主,现货市场和电力辅助服务为补充的市场。并于2017年,选择南方、蒙西、浙江、山西、山东、福建、四川、甘肃8个地区作为第一批试点,正式启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
相较于传统的计划调度和政府定价模式,电力市场可以通过市场化交易的方式让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电力中长期和现货市场在规避电力交易风险、发现价格、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交易品种涵盖电力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范围已覆盖省间、省内;经营主体扩大到虚拟电厂、独立储能等新型主体。2023年,全国电力市场交易电量5.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61.4%,市场活力有效激发,市场机制已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2.新能源和负荷的大幅增加倒逼电力市场改革加快
“双碳”目标提出后,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汽车得到快速发展,市场新型电源和负荷增多,电力系统各个发电主体的出力特点和负荷特性更加复杂,这便对电力市场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破解省间电力交易与省内电力交易的矛盾问题,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
与此同时,随着极端高温天气的频发以及我国电气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用电负荷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分别达11.9亿千瓦、12.9亿千瓦、13.4亿千瓦,增幅约10.8%、8.4%和4%。今年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也将快速增长,最高负荷预计同比增长超1亿千瓦。
用电负荷的快速增长对电力资源调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计划调度模式不再适应我国电力发展的需求。同时,我国电力生产和消费中心存在地区错配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电力资源的大范围调配。
在此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改革不断加速,《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等电力市场政策文件加快出台,我国电力市场改革进入新阶段。
3.迎峰度夏应进一步加快区域电力市场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夏季高峰电力保供,必须充分考虑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和巨大的消暑降温用电需求,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跨省区电力调度,利用各地用电负荷特性差异,积极通过电力中长期合同、现货市场等市场化方式,开展跨省跨区余缺互济,必要时通过应急调度有效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当前,我国省级电力市场建设不断推进,山西、广东和山东三地电力现货市场已转入正式运行。甘肃、蒙西现货市场均已连续结算试运行一年以上,正积极准备完成转正式运行;全国大部分省份进入电力现货结算试运行阶段。但考虑到我国能源生产中心和消费中心的分布情况,电力市场建设在目前省级市场基础上更迫切需要建立跨省跨区电力中长期合同交易机制和交易平台,引导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首先,省级电力市场需要进一步优化电价机制、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制度。通过制定合理的电力辅助服务参与机制,引导虚拟电厂、微电网等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到用电调峰调频和备用当中;制定分时电价机制,以现货市场分时价格信号为指导,有效实现现货市场分时价格信号向终端用户的有效传导,引导用户在用电高峰合理用电。
其次,协调好跨区跨省交易机制、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推进区域间电力市场建设,发挥区域电力市场对省间电力协同互济和促进新能源跨省消纳的积极作用,实现一定区域内电力资源余缺互济;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实现全国范围内电力资源的快速调配和优化配置。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任大明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