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Manner咖啡店里的冲突与热议,不该是一方压倒另一方

评论|Manner咖啡店里的冲突与热议,不该是一方压倒另一方

00:00
05:37

舆论场需要的从来不是撕裂,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在争议中寻找共识。社会秩序和规则就是在共识的基础上建立的

近日,两则关于连锁咖啡品牌Manner的视频在网络热传,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高位。从现场视频和相关媒体报道来看,两起事件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顾客在等待咖啡制作的过程中,和店员发生争执。一则视频中,男店员动手打了顾客;另一则视频中,女店员将咖啡粉泼在了顾客脸上。

相关视频引发热议后,舆论出现了较大分歧。一部分人为店员的行为叫好,指责顾客不该过分催单;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涉事店员服务态度和脾气都很差,不适合从事这个行业。这是当下舆论场典型的应激反馈:一起冲突事件发生,总要去站队,支持一方、指责一方,然后再互相指责。好像这个世界就是非此即彼的,却忽略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交织和复杂性。

一般来说,大众会倾向于同情弱者。比如,在企业与员工的对垒中,倾向于同情后者;在消费者与商家的纠纷中,倾向于同情消费者。再进一步细分,在消费者和服务行业普通打工人的冲突中,往往容易倾向于同情打工人。可是很多时候,那些消费者也是普通打工人,打工人何苦为难打工人?

当然,这里说的“何苦”是相互的。消费者在点单消费时,要考虑到制作时间和等待时间,并安排好自己的行程;还要认识到,对方也是像自己一样活在公司的规章制度内,自己迟到会被罚,自己着急赶飞机,一个指尖上的投诉,对另一方来说,也可能是难以承受之重。同样的道理,服务者也要体会顾客的急。

不知道大家在一些消费场景里有没有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询问还需要多少时间可以制作完成时,对方经常会下意识地回应“马上就好”。但“马上”究竟是多久?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可以是几秒,也可以是几分钟甚至更久。然而,顾客在问出这个问题时,通常是想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以此来调整自己的预期或更改计划。

另外,以这次顾客被泼咖啡粉的事件为例,也不要忽略了另一名店员对同事的话:“你干嘛呀,你疯了吧这是。”同样作为服务者,这名店员的态度和情绪就要好很多。服务行业每天都是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对话技巧、心理素质和情绪自控力。

舆论场需要的从来不是撕裂,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在争议中寻找共识。社会秩序和规则就是在共识的基础上建立的。那么,这两起事件中的共识是什么?

尊重和理解。彼此尊重和理解,才能化解矛盾。相反,话赶话、得理不饶人,只会激发更大的矛盾。

此事引发讨论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Manner咖啡师工作情况的关注。据报道,社交平台上有许多关于Manner咖啡师工作强度的抱怨,也有顾客反映附近Manner门店的咖啡师变少了,甚至高峰期出现“一员一店”的情况,出餐效率极低。有Manner咖啡师向界面新闻透露,Manner对顾客投诉的第一处理方式就是直接退单,造成投诉的员工会被总部“开单子”,规定称,累计够三张单子就会被辞退。

目前,上述其中一起争执的结果是,男店员向女顾客道歉;另一起则是涉事的女孩已被辞退。虽然尚不明确此番发生的冲突与公司管理制度是否相关,但公司在对涉事员工做出处理的同时,或许应该从管理上去反思,通过更加科学的考核机制,去疏导员工情绪,也学会尊重和理解员工。

如果说这起事件有什么社会意义,那么我们也都不妨从中检视自己。我们在消费时是消费者,在工作中又何尝不是服务者?“顾客是上帝”,可以成为一些企业的服务理念或追求,但是顾客不能以上帝自居,而是要平视服务者,这种平视来自于对人格和职业平等的理解,也要作用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中,达到“知行合一”。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