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AI圈陷入路线纷争已久。
分歧的根源在于:是依靠消费者赚钱,还是从企业客户处拿订单。
细看OpenAI的蛛丝马迹,似乎能从中找出答案。但也有本土AI公司认为,在中国“复刻OpenAI”是不可能的。
6月13日,据外媒The Information报道,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告诉员工,在过去六个月左右的时间里,OpenAI的年化收入相比23年的16亿美元增长了一倍多,达到34亿美元。
在外界看来,OpenAI一年赚34亿美元并不意外,大家比较关心的是它靠什么赚钱?是ChatGPT Plus已经打通了AI To C之门,还是仍在走3年前的To B老路?
通过数据推算与假设,可以估算出整个ChatGPT Plus会员费年化收益逾7.2亿美元,在34亿美元总收入中,只占1/5。因此OpenAI赚钱的大头很可能来自API,而为API付费的多数是B端的企业客户。
一些AI大模型业内人士也对“OpenAI在To B上的收入远大于To C”这一判断表示认可。
那么对于时刻观察OpenAI,甚至亦步亦趋,试图仿效它的国内公司而言,OpenAI的变现模式,值得参考吗?AI大模型在B端的商业模式已经先于C端跑通了吗?
到底哪条道路更适合AI大模型公司,To B or not To B,在今天仍然是个问题。
你更看好AI To B 还是To C呢?评论区聊聊。
现在的所谓AI企业,五年后还能剩下10%吗?
李开复表示,在TOC方面,我不相信技术可以永久领先,事实上,技术带来的领先窗口非常短暂。
李开复表示,在TOC方面,我不相信技术可以永久领先,事实上,技术带来的领先窗口非常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