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地遭遇高温“炙烤”,暑气盘桓不去。
中央气象台多日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此前,数据显示,6个国家站日最高气温突破6月极值。
这种高温是正常的吗?应对热浪,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高温,已经成为城市治理和更新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1】
今年以及近年来夏季出现的极端高温,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
2022年和2023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和次高。“科技发达了,避暑手段多样化了,可是为何仍然感觉夏天越来越热了?”反映的并不是一种错觉,而是客观事实。
今年3月,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2023年无可争议地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这种极端高温也不仅仅只出现在我国,其对于世界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联合国防灾减灾署发布的《灾害造成的人类损失2000—2019》文件中记录,过去20年间,全球极端高温事件发生数量同比增加232%。
2024年才刚刚过了一半,但几乎注定在“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榜”榜上留名。据美国国家环境信息中心发布的《全球年度气温排名展望》,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年的概率为50%,“百分之百”会名列最热5个年份之一。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3日发布消息称,今年5月为该机构1850年开始记录全球气温以来的“最热5月”,也是地球连续第12个月创下同月最高气温纪录,而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则连续第14个月创下同期最高纪录。
非洲、欧洲和南美洲今年前5个月分别创下地区同期平均气温最高纪录。美国西南部近日持续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多个州最高气温均创历史纪录,且高温出现时间比往年早约两周。
如果说这些遥远地区的“最高记录”还不能让人有确切的实感,那么将视线拉回到亚洲,极端高温的攻击性则显得更为猛烈。
印度是一个相当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入6月后,印度北部各邦和首都新德里高温持续加剧,最高气温已经逼近50℃。仅5月31日,就有至少85人死于与炎热有关的疾病。
同样逼近50度高温的还有巴基斯坦。5月以来,该国采取紧急措施,一半学生停课一周以应对这骇人的热浪。
早在四月,孟加拉国、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部分地区的气温就已经超过40℃。
必须承认,极端高温对于这颗蓝星上的人类而言,是一个越来越迫近的难题。在史无前例的全球变暖进程当中,我们已经无法忽视极端高温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必须尽快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2】
极端高温给城市治理和更新带来了新的考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城市更新”留下的印象被人为地等同于“大拆大建”。然而,要想应对气温这种看不到摸不着却又影响广泛的东西,人类聚落的发展必须采取不同的手段。
相比于洪涝、飓风等自然灾害,极端高温的危害性并不那么直观,但因其隐蔽而更应因其重视。极端高温不但直接危及人体健康,还会加剧干旱、引发山火,给生产系统和能源系统带来冲击,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正常运行。
1995年7月,极端高温袭击下的美国芝加哥,短短一周之内便有数百人因高温酷暑而失去生命,该事件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为致命的重大灾难事件之一。这场悲剧的起因是天灾,过程则是人祸。供水供电未能跟上,导致求水与停水、耗电与停电之间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消防、急救等资源的跟进也不够及时。在城市这种人口密集之处,应急管理以及应急响应失序带来的后果将是致命的。
将近三十年后,类似的不幸依然在上演。由于降雨量小而蒸发量大,印度的主要水库目前极低,与此同时还严重影响了水力发电,高温中的城市面临断水断电的威胁。随之而来的是民众抢水、火灾频发、医疗告急……
极端高温的考验下,老年人群和贫困人群往往面临着更多风险,需要城市管理者更多地考虑和照顾。外出避暑、使用冷气、减少户外劳动工作时间等个体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更为奢侈。对于独居老人、户外作业者、残疾人等人群,以及城中村、老旧小区、边缘社区等城市空间,高温应急保障资源应当适度向其倾斜。
城市管理是“软实力”,城市建设是“硬功夫”。应对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不仅要有“软实力”,同样还需“硬功夫”。在城市空间的更新过程中,如何着重对城中村、老旧小区、边缘社区等区域的消防、通风、供水供电各方面进行改造,加强其应对极端高温环境的能力,提高居民的居住舒适度,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城市能源管网等生命线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重中之重。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减碳降碳,积极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极端高温已经成为城市治理和更新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对于并未有过相关经验的我们而言,这是一块治理短板。但唯有将它补齐,才能进一步让城市发展提质增效,让人民生活拥有更高的幸福感。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