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

续上

00:00
13:27

续上
    再如释《井》卦卦辞 改邑不改井 曰 ‘改邑不改井’句,解说多有错,文意盖言所在之邑,其井皆无异制。 将 不改井 解作 其井皆无异制。 释《井》九三爻辞 王明并受其福 。曰: 不曰明王而曰王明乃恻者,祈祷之辞,言王若明,则吾侪并受其福矣! 于《鼎》卦上九爻: 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案 曰: 此卦与《大有》,只争初六一爻耳,余爻皆同也。《大有》之彖辞直曰‘元亨’,它卦所无也,惟《鼎》亦曰‘元亨’。《大有》上爻曰‘吉无不利 ,它爻所无也,惟《鼎》上爻亦曰‘大吉无不利’,以其皆为尚贤之卦故也……。又《易》中《大象》言‘天命’者,亦惟此两卦,一曰‘顺天休命’一曰‘正位凝命’。 所论皆可谓妙语连珠。而于《艮》卦六二爻 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后曰: 此爻‘随’字与《咸》三同,《咸》三谓随四,此爻为随三也。 由此段文字,可知李光地精于互体连互之说。盖《咸》卦九三爻之 执其随 的 随 字,与此《艮》卦六二爻 不拯其随 的 随 字相同。李光地认为,是因《咸》卦九三爻,便是《随》卦九四爻(因《随》卦六二爻至上六爻五画连互而成《咸》卦),故《随》卦九四爻才有 随有获 之辞。而此《艮》卦六二爻,即是《随》卦的六三爻(因《随》卦六二爻至上六爻五画连互成《咸》卦)时,其内卦亦为艮也,此《艮》卦六二爻,正其五画连互而成《咸》内卦艮之二爻之位,此位即《随》卦六三爻之位。由此可可知, 好学慕古 的李光地,不仅精于汉人的互体连互之说,更以此说注《易》!更知,李光地虽 奉旨 纂修《折中》,然与康熙之《易》学观并不相同,更不轻易苟同之!他总是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方式,发表自己的学见,真乃可敬可佩!正因李光地能以互体连互注经于先,《御纂周易述义》才紧随其后,全取互体之说以解《易》矣!既然 御纂 之书皆以汉人 互体 说释《易》,则《折中》在清代《易》学研究上,除能集宋《易》之大成外,其对汉《易》的复萌,从某种意义上讲,的确起到了极大的
推动作用。
   李光地不但有扎实的象数易学功底,而且更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渐》卦上九爻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李光地 案 之曰: ‘陆’字与九三重,故先儒改作‘逵’字以叶韵,然‘造’、‘仪’古韵实非叶也。意者‘陆乃‘阿’字之误,阿,大陵也。进于陵则阿矣。‘仪’,古读俄,正与阿叶。《诗》云‘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今人于《丰》卦,多能认识到它是古人对日全蚀的一次完整记录,但前人明确完整地提出此说的,应是李光地。他在《丰》卦九三爻 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后 案 曰: 以实象求之,则如太阳食时是也。食限多,则大星见,食限甚,则小星亦见矣。  


    李光地读《易》多出灼见,如于《兑》卦九四爻: 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下 案 曰: 《易》中‘疾’字皆与‘喜’字对,故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又曰:‘损其疾,使遄有喜’。以此爻例之,则‘疾’者谓疾病也,‘喜’者谓病去也。 于《中孚》卦六四爻 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下 案 曰: 《易》中六四应初九,而义有取焉者,皆上不遇九五者也。 于《彖上传》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下 案 曰: 卦有曰‘尚贤’、‘养贤’者皆是六五上九相遇,《大有》、《大畜》、《颐》、《鼎》是也。此卦《颐》为养义,而六五又赖上九之养以养人,故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也。 于《象上传》: 伏戎于莽,敌刚也。  案 曰; 敌者,应也。若《艮》言‘敌应’,《中孚》言‘得敌’,皆谓应爻也。 于《象下传》: 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案 曰:  《易》中言牵者,自《小畜》至此,皆当为牵制之义。 于《系辞上传》: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 先于 集说 引崔憬曰: 言伏羲仰观俯察而立八卦之象,以尽其意。‘设卦’谓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 并 案 曰; ‘立象’朱子谓指奇偶二画,崔氏、吴氏则谓是八卦之象,似为得之。崔氏说又较明也。  


    马王堆帛书《易经》的出土,使我们明白了:《周易》今本,并不是唯一的传本,我们估计,春秋乃至百家争鸣和战国时代,可能有多种不同系统的《周易》本子在社会上流传,这些本子从八卦的排列到六十四卦的顺序,都有所不同,其占筮的方法,亦可能不尽相同,今本只是其中之一。《序卦》的写成,正是当时传授今本的人,为宣扬今本,以与社会上别种编次的《周易》传本相区别。帛书《易经》的出土,说明直至汉初仍有其它本子流传。李光地虽未见到这些可贵的出土资料,但其《序卦》篇头 案 语,却凭自己深厚的学养,以穿透历史尘埃的慧眼,看到: 卦之所以序者,必自有故。而孔子以义次之。就其所次,亦足以见天道之盈虚消长,人事之得失存亡,国家之兴衰理乱……然须知,若别为之序,则其理亦未尝不相贯。如蓍筮之法,一卦可变六十四卦,随其所遇,而其贞与悔皆可以相生。  孔子盖因序卦之次以明例,所谓举其一隅焉尔。神而明之,则知易道之周流而趋时无定,且知筮法之变通而触类可长。此义盖《易》之
旁通至极处也。 
    每见俗儒注《序卦》,总是迂曲解说其卦序排列如何高妙有理而不可变动。其实,今本《周易》只是当时社会上的众多传本之一。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今本凭借孔子作 十翼 的成说,才变成唯一的正统传本,而使其他本子逐渐失传。而李光地在三百多年前已看到: 卦之为序 ,有其自身之规律,今本卦序只是孔子以自己对其义的理解来排列的。即 卦之所以序者,必自有故,而孔子以义次之。   然须知若别为之序,则其理亦未尝不相贯 。故孔子所序之今本卦序,只是 所谓举其一隅焉尔。  


    吁!李光地此见,真不愧一代鸿儒之笔也!
 
   《折中》于有的卦辞传文之尾,又往往附以 总论 。附有 总论 的卦有:《乾》、《蒙》、《需》、《讼》、《履》、《泰》、《同人》、《谦》、《随》、《观》、《噬嗑》、《贲》、《复》、《无妄》、《大畜》、《大过》、《坎》、《咸》、《恒》、《遯》、《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解》、《益》、《夬》、《困》、《井》、《革》、《鼎》、《艮》、《丰》、《旅》、《巽》、《兑》、《节》、《小过》、《未济》共四十卦。附有 总论 的传文,有《系辞上传》、《系辞下传》、《文言传》、《说卦传》及《序卦传》。 


    总论 有的仅罗列相关之说而并无所论,有的则于易理有极精到的创解。如《蒙》卦总论引项安世之说曰: 六爻之义,初常对上,二常对五,三常对四,观之则其义易明。初用刑以‘发’之,上必至于用兵以‘击’之。二为‘包’而接五,则五为童而巽二。三为见二而失身,则四为远二而失实。大约诸卦多然。终始见于初上,而曲折备于中爻也。 《革》卦总论引龚焕之说曰: 初言‘巩用黄牛’,未可有革者也;二言‘巳日乃革’,不可遽革者也;三言‘革言三就’,谨审以为革者也,皆革道之未成也。四言 有孚改命’,则事革矣!五言‘大人虎变’,则为圣人之神化矣。上言‘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则天下为之丕变而革道大成矣!  


     应特别指出的是:我们通读 总论 发现,它与 案 语非一人写成:如前所述,我们已知 案 语作者对朱熹载入《本义》的 卦变 说,持批评态度,称其为 支离 。而 总论 则以 卦变 说释《易》。如益卦 总论 曰: 熊氏良曰:损益二卦,皆以损阳益阴为义。损自泰来者也,益自否来者也。天下之理,未有泰而不否,否而不泰,亦未有损而不益,益而不损者。故泰居上经十一卦,而损居下经十一卦。秦、否、损、益为上下经之对,后天序《易》,其微意盖可识矣!  
    于既济卦, 总论 又曰: 万氏善曰:泰之变为既济,否之变为未济,盖既济自泰而趋否者也,未济自否而趋泰者也。故既济爻辞无吉者,以其趋于否也。未济爻辞多吉,以其趋于泰也。否泰者,治乱对待之理;既未济者,否泰变更之渐也。 
     依 卦变图 ,凡三阴三阳之卦皆自否泰来, 案 语非之而 总论 是之。同出《折中》一书,而 案 与 总论 持论各异,故而恐非出自一人之手也!
    《序卦》之尾有一段极长的 总论 ,详述今本卦序排列的一些特点,多能发前儒所未发,因篇幅太多,在此即不详作介绍了。 


    《折中》所附之 易学启蒙  启蒙附论 ,此处亦不详作介绍。如 启蒙附论 作图以示 勾三其积九,股四其积十六,弦五其积二十五,合之五十,是大衍之数函勾股弦三面积。  因而开方,则不尽一数,而止于四十九,此大衍之用也。 亦发汉魏诸儒所未发。 
至于 序卦杂卦明义 ,于 杂卦 究互卦之源及环互等,此说于李光地《周易通论》中亦有所论述,其论宏深简括,皆能发古人所未发,卓然成一代大家之言。 
   另外,《折中》附有大量易图,以见弥纶天地之道。故《四库全书总目》在介绍《折中》时,将其评价为: 冠以图说,殿以《启蒙》,未尝不用数,而不以盛谈河洛,致晦玩占观象之原。冠以《程传》,次以《本义》,未尝不主理,而不以屏斥谶纬,并废互体变爻之用。其诸家训解,或不合于伊川、紫阳而实足发明经义者,皆兼收并采,不病异同。  至于经传分编,一从古本,尤足以正费直以来,割裂缀附之失焉。  
    以上所述,难免挂一漏万,且见仁见智,各有不同。但从整体看来,我以为《四库全书总目》的评价,基本上还是公允的,故拙文如上以述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