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照护者,十几岁的肩膀,扛起了成年人的担子。被影响的不止此刻的学业和健康,甚至还有未来的职业之路、人生选择,但他们为什么不求助?学校、社会又为什么看不到他们的痛苦?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我们也欢迎作者与读者针对书目涉及的话题进行交流或交锋,这是书评君设置评审团栏目的初衷。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少年照护者》
作者简介:
每日新闻特别报道部采访小组,包括松尾良、向畑泰司、田中裕之、山田奈绪4位成员。书中内容作为社会报道连载时,获得日本第25届新闻劳联新闻大奖·优秀奖。《每日新闻》是日本全国性大报之一,创刊150年,口号为“争论之下,真理显现”。其采编部门连载并出版多部社会纪实类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纪实报道经验。
译者简介:
阿夫,语言、文字工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早年留学日本,现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自由译者。翻译作品有《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超记忆术》等。
评审员001:zoudan
一个社会的进步,
应该和最慢的人群步调一致
《少年照护者》是一部荣获日本第25界报业工会新闻大奖优秀奖的杰作,它以独到的视角展现了后疫情时代日本社会边缘少年群体的现实生活。这部非虚构作品深入探讨了少年儿童在家庭环境中不得不承担成年人角色和责任的现象。通过一系列真实案例,书中描绘了许多少年儿童因各种原因被迫提前成熟,化身为家中的“小大人”,在照顾生病或陷入困境的家人时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和生活压力。
不同于其他纪实文学可能带来的枯燥感,本书的前言巧妙地将读者带入2020年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中,营造出故事就在眼前发生的感觉。通过客观的第三人称叙述,作者毫不拖泥带水地揭开了少年照护者的生活面纱,并对其定义进行了精准阐释。第一、二章以近乎小品文的标题呈现,笔触质朴而流畅,透过平和克制的语言让读者深入了解少年照护者的世界。这些孩童年纪尚轻,却肩负起家中照料工作,不仅要照顾年幼的兄弟姐妹,生病或残疾的家人,还有药物成瘾的父母,更多时候是负责照顾无法自理的祖父母。读者仿佛在观看一幕幕日剧,旁观少年照护者的日常生活挑战,见证他们在学业、家务和照顾家人之间如何寻求平衡,体会到这种过早承担责任对他们成长和心理健康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值得赞赏的是,作者的笔触始终保持克制和冷静,避免了过度煽情。他深度剖析了这些少年面临的挑战:他们经常必须牺牲个人时间和童年快乐,与同龄人脱节,提前面对成人世界的复杂问题和沉重责任。尽管这些孩子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坚韧和成熟,但长期的压力和缺乏适当支持可能导致情绪问题、抑郁甚至创伤后应激障碍。同时,书中还与社会热点议题如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等形成有益的对话,鼓励即使没有类似经历的读者也能从更广阔的社会层面进行思考。
书中不仅利用严谨的统计数据来描述少年照护者这一社会现象,还强调了社会对这些少年缺乏足够关注和支持的问题。由于这些孩子通常不被视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因此很难得到针对性的帮助和资源。学校和社会服务机构往往未能识别出他们的需求,导致这些孩子在挣扎中默默无闻,成为被忽视的存在。这种孤立无援的现状可能会进一步引发一系列后续的社会问题,例如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悲剧事件。
作为新闻媒体,每日新闻特别报道采访组在整理编纂《少年照护者》中的悲伤故事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建议,包括如何在学校和社区层面更好地识别这一群体,以及如何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务。书中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这些孩子提供心理辅导、教育支援和法律帮助等资源,以减轻他们的负担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此外,整本书的基调并不只是充满抱怨和绝望,书中也讲述了一些成功案例,展现了少年照护者在得到适当帮助时能够如何克服困难、发挥潜力并过上更健康的生活。这些故事不仅给予读者希望,而且证明了社会支持的重要性,彰显了媒体发声的力量。
总的来说,《少年照护者》非常适合中国读者阅读。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独生子女政策和经济压力使少子化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到常被忽视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书中的真实案例和深刻分析使读者能够理解少年照护者所面临的困境,同时激发了公众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和同情。无论是新闻从业者、社会工作者、教育者还是社区建设者,都应该认真阅读这本书,从而引起警觉。
哪怕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本书意识到生活中那些默默承担重任的孩子们。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采取行动来支持和帮助他们,这不仅是对少年照护者的关怀,更是对未来社会负责任的表现。
作为一名曾经的照护者,我愿意给这本书打10分满分,所有无数次痛苦到想尖叫,感觉自己熬不下去的日日夜夜,幸得当年师长和医生们的一句问候,一个面包,一个拥抱。活下来,回头望,满怀感恩,感谢陌生人的善良。一个社会的进步,应该是和最慢的人群脚步一致。请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读一下这本书,拍拍这些瘦弱的肩膀们,等等他们长大吧。
阅读评分:10分
评审员002:宋祖泽
这些孩子的人生
因为照顾家人而被迫改写
家庭中的少年照护者是指在家庭中负担起照顾,社会对少年照护者的认知与认可是至关重要的。少年照护者通常被认为是早熟、责任心强的孩子,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支持。然而,社会对这一群体的认可却并不够充分,往往被忽视或被误解。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少年照护者很难融入社会,也缺乏相应的支持与帮助,这就是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吧!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年龄的增长,护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重要议题。在这个背景下,青少年照顾者成为了特别值得关注的人群。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很小的年纪就开始承担起照顾家人的责任,在通过作者们详细的采访和深入的调查后,揭示了青少年照顾者的困境。在照顾家人的过程中,往往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影响了自己的教育和职业发展。他们很少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甚至常常感到孤立无援。我为书中的少年照护者们所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所感到敬佩。这些少年在面对家庭的负担和责任时,并没有选择逃避或抱怨,而是勇敢地站在那里,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奋斗精神让我为之动容。
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句话:年轻人为照顾家人做出的牺牲,是他们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吗?作者们为了让政府认识到少年照顾者的存在需要进行大量的统计和调查。过度的照护工作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不得不放弃继续求学或正常就业。但是他们却很少向周围人倾诉,也很难得到周围人的理解。他们认为这是自己应该要主动去做到的事情,在缺席和旷课方面极大限制了他们学业上的选择,孩子面对比自己大很多的成年人照顾,面临病症,有痴呆,有精神病,无法控制住自己。少年照护者成年之后大多会选择照护方面的工作。这也是他们不断燃烧自身的火焰,去点燃别人的方式吧。老年人在清醒的时候充满了愧疚与罪恶感,透露着无尽的悲哀。学校只将他们视为帮助家人的好孩子,并不会采取任何援助措施。
不能只把照护者美化成乐于帮助家人的好孩子。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人的未来因年少照顾家人而被迫改写。少年照护者最大特点就是独来独往,与外界绝缘,很难了解清楚也有人并不看好全国调查的结果。毕竟连老师都不一定会理解。孩子照顾家人并不是美谈。少年照护者的人数超乎想象得多。他们是贫穷,低收入,单亲家庭等各种社会问题交织的产物。
少年照护者只能孤独地蜷缩在各种制度的夹缝中,局部维艰的处境得不到任何改善。当我们面对家人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情感挣扎吧,我们也会主动去照顾的。但是面对这样访谈,我们发现少年照顾者的问题和成因与诸多的社会问题紧密相连: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政府财政恶化、地方共同体弱化贫困、单亲家庭增多、家暴,等等。哪些应该是少年照护者承担的?哪些不是?这是很难划出的分界线。
主人公们是一个个普通的少年,本应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然而命运对他并不宽容。少年照护者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成长困境。在这个特殊的家庭环境下,他们不得不提前成熟,承担起远远超出自身年龄的责任。照护者们正值花样年华,却要长期承担照护家人的责任。这个问题并非仅存在于日本,而是普遍存在于整个社会。他们是一个令人心碎却又充满勇气和希望的群体,用自己的坚持和奉献在家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之中坚强、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能够让我感受到生命中温暖和坚韧的力量,原来家人是一股如此强大的力量,类似这样的感慨。
这不仅是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深刻反映,也是对青少年照顾者困境的真实记录。它不仅提供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应对和改善这一问题的思路和建议。探讨了少年与老人之间的跨代关系。青少年照顾者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到老人的生活需求,还需要倾听老人的故事,理解老人的情感和内心。就算孩子无法理解家人的状况,也依旧会去用心照顾家人。这种关系不仅是责任和义务的体现,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人与人之间这样的传承一直都在延续,亲情或许永远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吧。所以我给这本书打分为10分,为了更多人能够了解到这个情况。我愿意献一份力。
阅读评分:10分
综合意见
综合评审员的意见,《少年照护者》得到了10分的评价。少年照护者,十几岁的肩膀,扛起了成年人的担子。被影响的不止此刻的学业和健康,甚至还有未来的职业之路和人生选择。两位评审员都指出,他们遭遇的困境的背后,其实是日本复杂而沉重的社会问题的真实呈现。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