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
具体来看,欧盟委员会计划对比亚迪加征17.4%的关税,对吉利汽车加征20%的关税,对上汽集团加征38.1%的关税。其他“配合调查的公司”将被加征21%的关税,“不配合调查的公司”将面临38.1%的关税。
所谓调查,指的是欧盟搞的反补贴调查,这项调查将持续到11月2日,届时将实施最终关税,通常为期五年。
欧盟委员会称,如果欧盟无法与中方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征收临时关税的举措将从7月4日起生效。新关税将在欧盟现有10%关税的基础上加征。特斯拉和宝马等从中国向欧洲出口汽车的西方制造商被视为合作公司,也会被征收一定的关税。
去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如今“靴子”落地,真的是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吗?
反补贴调查并不那么名正言顺
众所周知,欧盟内部对是否应该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一直有分歧。
德国、瑞典和匈牙利政府并不赞成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调查。欧盟委员会宣布加征关税的消息后,德国三大车企大众、奔驰、宝马迅速作出回应,一致反对初裁及加税决定。
此前,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就曾表示,加征关税不仅将颠覆欧盟的绿色协议产业计划,还将伤害进口中国制造汽车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在欧盟委员会加征关税的消息公布后,齐普策再次表态称此举是错误的决策。
有消息说,此前德国就曾劝说欧盟委员会不要采取加征关税的手段,但未获成功。
欧盟内部,推动反补贴调查最积极的是法国。德国反对而法国推动,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燃油车和电动车市场的竞争中,法国都被远远甩到了身后。对中国电动汽车调查并加征关税,法国受到的冲击不大。相反,由于德国车企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在遭受加征关税的冲击后,就给了法国汽车业机会。
去年9月,法国公布过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7年,生产至少100万辆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销量增加四倍,达到每年80万辆,电动轻型商用车销量增加六倍,达到每年10万辆。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得让竞争对手难过。去年12月,法国调整针对电动汽车消费的补贴政策,特意加上了“碳足迹”的考核标准,把中国电动汽车在出口法国的途中必须消耗的碳足迹也计算在内。
最高峰时占法国电动汽车市场32%的三款车达契亚春天、中国产的Model3和上汽MG4,因此被排除在补贴之外,在法国的市场份额很快掉到了4%。
打着维护公平竞争的大旗进行反补贴调查本来常见,打着绿色环保的大旗限定碳足迹本也正常。但欧盟委员会和法国的这么一番操作下来,还能说是正常的吗?
加征关税无济于事
当然,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也会使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遭受损失。
德国智库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此前估计,如果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平均加征20%左右的关税,可能导致进口量减少四分之一,约12.5万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将损失40亿美元左右。
研究人员也指出,尽管欧洲本土电动汽车产量的增加能补上一些缺口,但欧盟消费者将支付更高的价格。因为在制造电动汽车的原材料供应上,欧洲企业毫无优势。
纽约研究机构荣鼎咨询的研究甚至认为,对于比亚迪这样拥有强大垂直整合能力的企业来说,即便关税比例达到40%—50%,也无法阻止它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其实,加征关税无济于事早有先例。
11年前,欧洲曾把太阳能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并提升过关税,以促进本土光伏产业发展。但结果适得其反,市场被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占领,许多工厂要么破产,要么库存积压严重。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出现能源危机,又要重振太阳能制造业,但欧洲太阳能企业已无力回天。到去年前8个月,欧洲15家主要生产商共产出了1吉瓦太阳能组件,仅为2022年同期的11%。目前,欧洲太阳能制造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前车之鉴其实不远,只是欧盟委员会可能看不到。
中国不缺少反制手段
6月12日,在欧盟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初裁披露后,中国商务部回应称,欧方裁决披露中的认定缺乏事实和法律基础。中方敦促欧盟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切实落实近期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国并不缺少反制手段。今年1月,中国启动了对原产地在欧盟的高度数蒸馏葡萄酒的反倾销调查。2023年中国进口白兰地总价值接近20亿美元,其中多数进口源是法国。当时就有德国媒体认为,这是针对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发出的警告信号。
如果欧盟不纠正错误,中国对原产地在欧洲的奢侈品、农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也并非不可能。
2022年8月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对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绿色产品和技术在美国本土生产和应用,予以高额补贴和大幅减税。欧洲多国也曾抱怨不已,认为美国之举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欧盟还一度打算寻求世贸组织仲裁,并采取贸易和补贴反制措施,但最终不了了之。
如今欧盟却义正词严地要对中国电动汽车挥舞大棒,这不是把反补贴作为选择性、政治化的工具在使用,给反补贴设置双重标准,还能是什么?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