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9个月,民政部通报了对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有关问题调查处理情况。
通报称,经查,柯某孝从2022年11月起参与儿慈会9958儿童大病紧急救助项目廊坊救助站相关工作。2023年6月至8月,柯某孝私自以“儿慈会9958项目”的名义向患儿家长筹集资金,骗取患儿家长钱款近千万元。2023年9月,因涉嫌诈骗,柯某孝被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案件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近千万来自患儿家庭的救命钱,竟被以“配捐”的名义骗走,此事曝光后,牵动了很多人的心。通报虽未披露柯某孝诈骗的具体细节,但坐实了一个关键问题——柯某孝并非像之前儿慈会回应的只是“当过短暂的志愿者”那么简单,而确实是参与了9958项目的相关工作。也就是说,尽管柯某孝私自向患儿家属筹集资金,但作为慈善公益组织的儿慈会还是难逃干系。
这从通报对事件的定性中也能得到印证:柯某孝案件暴露出儿慈会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9958项目操作违规等问题。通报还指出,儿慈会还存在未按规定的业务范围进行活动、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等违法情形。此外,儿慈会副秘书长、9958项目负责人王某涉嫌职务犯罪,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由此种种细节可判断,这起近千万善款被骗事件,绝非仅只是柯某孝的个人行为。此事发酵到这一步,需要释疑和纠偏的,显然不只限于通报所披露的内容。至少有几个比较关键的疑问,仍需要解答。
首先,之前有媒体报道,9958项目的各地方团队是一种“加盟”模式。儿慈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因实地发展救助者和募集资金的需要,儿慈会在多地选择当地一家民办非企业机构合作成立救助站,但救助站只是使用9958的牌子,只是合作伙伴机构,并非基金会的分支机构,救助站的运营和管理由当地合作机构负责,柯某孝参与的廊坊救助站项目,就属于这类情况。
那么,此次诈骗事件是不是对这种慈善组织只挂牌子、不负责运营和管理的“加盟”模式所蕴含的风险的一种警示?这种带有擦边嫌疑的慈善“加盟”模式,是否还应该继续?
其次,此次事件属于以“配捐”之名进行的诈骗,而患儿家长被诱导自筹款项参与配捐活动,本就属于违规行为。不少公益实践者、慈善领域学者认为,目前混入配捐制度的规模套捐、灰色产业链等乱象已相当普遍。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正常的公益募捐行为守住边界,避免被滥用,走向公益慈善的反面,还有赖于系统性的规范。
复盘整个事件,柯某孝从一名接受救助的患儿家属,变成了诈骗患儿家属的犯罪嫌疑人,这种惊人的异化,让人唏嘘。这一方面提醒,公众和患儿家属在参加公益慈善时,必须多一些风险意识;另一方面,这类极端案例再次将慈善生态和管理规范中的漏洞以一种放大的方式推入了公众视线,提醒监管部门和社会,公益慈善的规范仍任重道远。
通报指出,民政部将督促指导儿慈会全面彻底整改,推动儿慈会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希望这一次,能够成为多次陷入风波的儿慈会走向“新生”的开始,也能成为提升公益慈善规范程度的一个契机。慈善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和社会爱心,经不起反复折腾。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