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久不在江湖,但江湖上却一直有亦舒的传说。
提起亦舒,很多人都对她小说里的一些金句耳熟能详,“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吗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因此,亦舒还被赋予情感“师太”之称。
最近几年,亦舒写的多部旧作再度改编成影视剧,从2017年马伊琍主演的《我的前半生》,到2023年被修复的电影《流金岁月》,新版《喜宝》,再到2024年刘亦菲演绎的《玫瑰的故事》,亦舒以及亦舒女郎这些名词再度集中浮现在大众视野,掀起一股“亦舒热”。
热播电视剧《玫瑰的故事》被关注、讨论的焦点目前多在刘亦菲的美貌以及“玫瑰”的几段爱情故事上。其实,美貌和爱情固然是亦舒原著小说的重要元素,但却不是最核心的精髓。
《玫瑰的故事》
《玫瑰的故事》原著小说是亦舒写于1981年的作品。小说以黄亦玫跨越二十余年的成长故事和情感心路为主线,围绕其事业、爱情、家庭展开,展现出现代女性在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与美满爱情的道路上所面临的种种抉择,讲述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情感关系中淬炼成长、探寻自我价值。
亦舒写过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不管是《喜宝》《流金岁月》,还是《我的前半生》,女主角们都有原生家庭的缺失,并因此造成她们心理上的缺失和情感的缺陷。而这些童年时的心理创伤需要其他方面的填补。在获得爱情之前,她们在情感上相互支撑,同时在外界探索,寻求出路。在《流金岁月》中,朱锁锁和蒋南孙作为双女主,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女性顽强的生命力和纯真之美。在被杨凡改编的同名电影中,张曼玉和钟楚红的精彩演绎已经成为影迷津津乐道的经典。
亦舒小说的故事背景大多取自上世纪70-80年代的中国香港。当时中国香港经济起飞,越来越多的女性也从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中抽身,走向社会,成为职业白领。与琼瑶的小说女主们的“恋爱大过天”相比,“亦舒女郎”们都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她们不以爱情为信仰,只以自爱为根本。与以往的通俗小说不同,亦舒笔下的女性大多是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深情的女人。这来自亦舒自己的爱情观,“自爱者人恒爱之,如果一味狂恋,燃烧之后剩下一堆炭。”
除了写女性的奋斗人生,亦舒特别注意描写女主角的外貌气质、服装衣着品味。她们干练,自信,聪慧,哪怕是素衣素裤,也自有腔调。比如张曼玉在《流金岁月》里着白衬衫配卡其裤,美丽而不自知,名贵而不显眼。亦舒曾说过:“做人最重要是姿态好看。”她笔下的小说人物不光是外在穿着,包括行事作风也都讲究“体面”二字,总是保持着美人的冷傲与自矜,万不肯轻易失态。亦舒曾提到一个理想是“五十岁的时候,仍是很史麦脱,头发剪得短短,烫个漂亮的款式,穿麂皮鞋子,白色白衬衣,仍然是瘦子,样子一点不丢脸。”
奇妙的是,亦舒笔下所写的女郎经常被拿来与女明星对号入座。比如《流金岁月》里的蒋南孙的原型被认为是电影人施南生。《玫瑰的故事》中玫瑰可以在章小蕙女士身上看到影子。章小蕙如今是资深带货达人,创办美护品牌“玫瑰是玫瑰”,正在直播界做得风生水起。
其实,原型也罢,影子也好,小说与现实毕竟不是一回事。真正的“亦舒女郎”,则必然是亦舒自己。
亦舒,原名倪亦舒,1946年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五岁时随家人到中国香港定居,她中学时开始写作生涯,1963年出版个人首部小说集。20多岁的亦舒还曾往英国曼彻斯特留学,读酒店食物管理系。毕业后曾任职《明报》记者、电影杂志编辑、酒店主管、公关主任、政府新闻官、电视台编剧。除小说外,她还撰写散文和人物访问稿等,也以笔名“衣莎贝”在《明报周刊》撰写专栏。她最钟爱的小说是鲁迅的《伤逝》,她的小说《我的前半生》的主角是子君和涓生,沿用了其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小说《朝花夕拾》则沿用了鲁迅散文集的名字。
亦舒自己的爱情故事也曾经是娱乐杂志报道的对象。她的第一任丈夫蔡浩泉是个画家,生有一子名蔡边村。后来离婚,曾与邵氏男演员岳华相恋。当下她的生活状况已经罕有确切消息传出。
亦舒罕见露面已有多年,甚至连亲哥哥倪匡生前都与她不怎么通音讯。华西都市报记者曾在2012年、2013年、2016年的三次香港书展期间,当面采访作家倪匡先生,其中两次是在书展现场,另外一次是在倪匡家中。有一次采访中提到名气不亚于他的作家妹妹亦舒。倪匡坦言自己很懒,不喜欢主动联系,已很久没有居住国外的妹妹音讯,也没去找她。谈到此处的倪匡,不再哈哈大笑,脸上表情显出有遗憾的踪迹。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