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深圳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它神奇的发展速度让许多人不敢相信它是事实,而是神话。
深圳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梁湘,从1981年至1986年,他在这里任中共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
1919年,梁湘出生于广东开平,他17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不到18岁的梁湘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徒步奔赴延安,此后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梁湘长期在广东工作,1981年3月,62岁的梁湘被调到了荒芜一片的深圳任市委任第一书记和市长,投身到没有硝烟的“第二次革命”中。
不久后的一天,梁湘在罗湖车站下了火车,眼前出现在这0.8平方公里上的建设场面是:人们正在堆山填湖,要造出一个工业小区来。可是深圳这个地方,总面积有327平方公里,如果要从0.8开始,那么要开发百年以上,才能搞出个名堂来。
梁湘马上找到负责基建的副市长罗昌仁,要他不要局限在这0.8平方公里,要按照设计蓝图,在38.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全面干起来,要做,就干脆把“饼”做大。
梁湘是这么说的:“改革是一场革命,不改革就没有特区的前途。我们的眼睛不仅要看到327平方公里,还要看到960万平方公里。谁要阻挡特区改革的道路,就把谁撤掉!”
正当梁湘准备大干一场时,省基建部门的负责人陪同国家建委一位副主任来到深圳考察,这位负责人对深圳特区的基建提出了几点意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律不准香港、澳门的公司来深圳投标。
梁湘听后大怒:“竞争促改革,竞争促进步。不管是省内还是省外,谁能干就该让谁来干。特区要率先改革,就得让省外的基建队伍来参与投标,就得要请港澳的建筑公司进入特区投标。什么叫国家主权?大家都清楚,请别拿大帽子吓人!”
在梁湘的坚持下,深圳的基建工程很快遍地开花。比如53层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三局一公司投标承建,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最新记录,让许多人惊吓得目瞪口呆,这种速度也被称作“深圳速度”。
梁湘的另一大创举就是利用银行贷款搞基础工程建设,因为当时深圳的很多项目没有外商愿意投资,梁湘也不愿意伸手向国家要钱,一位副市长提出了动用银行贷款的办法解决,梁湘完全同意,他说:
我们要责成银行贯彻执行好中央指示精神,要学会生财之道和用财之道,使死钱变为活钱,决不要像那些土地主那样,把钱深埋在地下不用,活钱变成死钱啊!
这种方法很快在深圳被推广来开,但此时一位从北京来深圳视察的某部门负责人得知此事后,批评深圳“透支”、“出现财政赤字”,梁湘对他说:“特区银行存款余额有3.9亿元,我们只借了2.4亿元,哪有什么赤字呢?我们贷的款,不是无限期地贷,不负责任地贷,而是有把握偿还的,是有借有还。”
梁湘还对市里相关的同志说:“你们大胆办下去,如果错了,要追究责任,由我来负责!”
就是用这种办法,只过了三四年,深圳中心区总长100公里的55条马路就全部建设了起来。这种办法后来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开来。
在深圳工作期间,梁湘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刚来时竟住在铁皮屋里,晚上开会看文件只能躲在蚊帐里,因为蚊子太多,他到深圳工作不到一年,就累得住进医院做了手术。
手术后的第4天,梁湘就出院了,这天他直奔附近的菜市场,一面查看一面询问价钱,经过调查,梁湘发现深圳的蔬菜品种少,价钱也高,他马上把相关部门的领导请了过来,并商定了几条措施:
马上从东莞、惠阳等地调运一批蔬菜来应急;
立即举办豆制品厂供应豆腐、豆芽等食品;
重金聘请广州等地郊区有经验的菜农到特区种菜。
没过多久,深圳各菜市场里蔬菜的品种和数量大大增加,菜价也降了下来。
正当深圳飞速发展时,党内对于建设经济特区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一些老干部到特区走了一趟后,回来痛哭流涕,有人说:“特区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飞地’!”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还有人说:“特区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
正是这些不同的意见,使从事特区工作的同志顾虑重重,有些工作事事观望,推动缓慢。邓小平在得知了这些情况后说:“特区是我的建议,中央的决定,5年了,到底怎么样,我要来看看。”
1984年1月22日,邓小平在王震、杨尚昆和刘田夫的陪同下,乘专列从北京南下,到经济特区视察。1月24日这天,邓小平首先来到深圳视察。
这天下午3点30分,在深圳市迎宾馆6号楼会议室,梁湘代表深圳市委正式开始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汇报工作。梁湘指着挂在墙上的深圳地图,向邓小平介绍特区开发建设规模和办特区前的历史状况,汇报了办特区4年来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干部职工的收入生活现状。他说,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翻了一番,比办特区前的1979年增长了10倍。
邓小平一边听一边提问,当梁湘汇报说特区缺乏专业人才时,邓小平马上说:“深圳要办一所大学,这所大学要由华侨和外国实业家用西方科学与管理的办法来办,教员请外国学者来当,请外籍华人来当校长。”
当梁湘汇报到深圳收土地使用费问题时,邓小平说:“最近有位美国学者专门写信给我,说我们的地皮太便宜了,收费太低,我们是要吃亏的。在香港,英国靠收地皮税赚很多钱。”
40分钟的汇报很快就结束了,最后梁湘对邓小平说:“办特区是您老人家倡议的,是党中央的决策,深圳人民早就盼望您来看看,好让您放心,希望得到您的指示和支持。”
但邓小平并没有急着表态,而是说:“你们讲,我听。你们谈的这些,我都装在脑子里面,不过不发表意见。”
下午4点50分,邓小平等人驱车来到正在兴建的罗湖商业区。当时气温只有11度,但邓小平却不顾旅途劳累,冒着严寒登上了已经竣工、并且开业不久的22层高的国际商业大厦顶楼天台,俯瞰深圳全景,他不禁感叹说:“我都看清楚了!”
梁湘对邓小平说:“在深圳,三五天可以盖一层楼房!”
邓小平问:“都是国内的工程技术人员吗?”
“基本上都是,还有江苏来的。”
1月25日上午,邓小平一行人又来到富甲全省农村的渔民村参观,一排排两层高的小洋楼在阳光之下耀眼生辉,使他们的眼前一亮。邓小平一下车,已经等候多时的村党支书吴柏森便快步走上前去,紧紧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放,突如其来的惊喜使吴柏森兴奋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想了好一阵子才说出:“欢迎您,欢迎您!”
梁湘提醒吴柏森说:“你请小平同志到家里坐下来,慢慢谈谈吧!”
吴柏森连声说好,然后把邓小平等人请到了他家里参观。
吴柏森的家是一幢双层的小洋楼,房内有冰箱、彩电、洗衣机、全套不锈钢炊具、电子煤气炉……邓小平参观完以后,到客厅坐下。吴柏森兴奋地对邓小平说:“我现在生活上什么都不缺了,家里什么都有了,真是连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们这些穷苦的渔民,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村民都说: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不忘邓小平,感谢邓伯伯的好政策!”
邓小平笑着纠正说:“这是党中央的政策,应该感谢党中央!”
邓小平又询问村民们的收入情况,吴柏森说198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2300元,他一家平均每人月收入高达500多元。坐在邓小平旁边的女儿邓榕怕听力不好的父亲没听清,便又大声地说:“老爷子,比你的工资还高啊!”
邓小平也高兴地说:“比我的工资高啊!经过长期奋斗,全国广大农村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生活水平。”
走出渔民村后,梁湘忍不住问邓小平:“像渔民村这样的居住和生活水平,全国人民做到要多少年?”
邓小平回答说:“大约要100年。”
“不要那么长吧?”
“至少也要70年,到本世纪末,再加50年。”
1月26日,邓小平一行人乘船离开深圳,前往珠海观察。邓小平在珠海期间,提起毛笔,为珠海写下了7个大字:
珠海经济特区好!
邓小平给珠海题词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深圳,梁湘等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邓小平在深圳期间,一直没有表态,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评价深圳的?能不能请他也给深圳题个词,看深圳到底是“及格”还是“不及格”?
梁湘打听到邓小平准备在广州过春节,于是决定把找邓小平题词的任务交给市委接待处处长张荣,并叮嘱他说:“你同省委接待处关系熟,人头也很熟,方便见机行事,我把市领导和全市人民的重担都交给你了,一定要完成这个重任啊!”
张荣深知此行的重要性,他马上赶到了广州,并通过有关方面将深圳人的请求向邓小平做了汇报,但是邓小平再次使深圳人感到意外,他说:“回到北京再题吧!”
张荣在广州等了两天,深圳方面不断来电话催问,他的心情十分焦急,睡不好觉,吃不好饭。2月1日这天是大年三十,张荣一早就去找杨尚昆,杨尚昆认为早饭后是个好机会,他要张荣到时候做好准备。
张荣又去找邓小平的女儿邓楠,邓楠想了想说:“那就这样吧,将他一军!我们把纸、笔都准备好了,他一回来,我就同他说。”
上午10点左右,邓小平从宾馆里的小花园散步回来,他刚一进门,邓楠就把张荣介绍给他:“这是深圳来的张荣同志。”
邓小平笑笑说:“认识,认识。还没回去过年?”
邓楠也急了:“您还没给题词呢,人家哪有心思过年?”
邓小平听后笑了笑说:“这么严重,还要等着过年?”
此时邓小平终于拿起了笔,在宣纸上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1984年1月26日
落款的时间是1月26日,正好是邓小平离开深圳的那天。这说明邓小平对深圳特区的评价,早在那天就已经想好了!
梁湘得知邓小平的题词以后非常激动,从此以后,他的干劲更足了!
梁湘在深圳工作了5年,对深圳的感情非常深。1986年5月22日,梁湘在离任时发表了感人的讲话:
我在深圳工作了五年多,对特区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有感情,对我们一起艰苦奋斗的同志更有感情。……在我未去之前,就此先立下遗嘱,死后我的骨灰安放在梧桐山,……我要面向世界,看到中国的未来!
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成立海南建省筹备组,开始建省办经济特区的筹备工作。此时已经退居二线的梁湘再次被邓小平点将,受任海南建省筹备组副组长,半年之内完成建省办经济特区的筹备工作。
梁湘受领完任务后专门去看望了王震,他对王震说:“请转告小平同志,我一定不辜负党中央的期望,认真完成好这项重大历史使命!”
1988年4月13日,海南正式建省,梁湘出任海南省第一任省长。此时梁湘已经是年近70岁的老人了,但身上那股热情和干劲,仍然不减当年,他单身一人住在招待所,不分白天黑夜,日程排得满满的,一直连轴转地工作,为海南早期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98年12月13日,梁湘在广州病逝,享年79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