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枢纽“融通”能力,成都如何不断扩容国际朋友圈?

增强枢纽“融通”能力,成都如何不断扩容国际朋友圈?

00:00
09:32

6月5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体会议召开,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一系列的部署备受关注,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对外交流交往,加快世界文化名城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拓展国际交往,深化民间交流,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多元包容的枢纽融通能力。

从盛唐时期的“扬一益二”,到如今置身于国际视野,开放包容可以说是成都与生俱来的气质。当下聚焦“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何新的时代意义?在分组讨论现场,多位与会者提到要增强超大城市的枢纽能力,融通能力就是其中之一。

融通,顾名思义,意为融合通达,多元包容的枢纽融通能力,既要“走出去”“请进来”,让世界感知成都的“通”,也要让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容,将世界的丰富多彩“聚”于成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双向奔赴”。

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主场馆 资料图

让世界感知成都的“通”

是什么,让国际友人向往成都?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城市美誉度是不少与会者提到的关键词。确实,大熊猫、都江堰、金沙遗址……每一个顶流IP,都是成都频频“出圈”的底气。在今年春节、“五一”等假期,成都多项指标“热”上出行榜单,“个性化”“松弛感”等标签,既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城市带来了口碑,打开了新消费空间。

既看优势,也看短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邱伟坦言,站位全国文化旅游发展方位,成都还存在天府文化“走出去”不够、优秀文化“请进来”不多、旅游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下一步如何破题?塑造“三城三都”品牌矩阵是一个关键词。

“我们将推进旅游国际化,提升游客体验作为首要任务。”邱伟介绍,比如成都将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针对入境游客偏好推出“熊猫之都体验之旅”“天府文化发现之旅”“山地户外探险之旅”“美食美酒品鉴之旅”“医学养生健康之旅”“动漫电竞潮玩之旅”等六大入境游核心产品。

备受关注的三星堆—金沙遗址申遗也将加快推进,成都市文广旅局将在支持文博艺术单位、非遗传承人等赴境外展览展演的同时,还将邀请更多境外非遗项目、艺术精品来蓉展演。同时,推动成都交响乐团与费城交响乐团等境外院团交流合作,全力打造国际音乐之都。

“围绕‘三城三都’建设,集团先后承担了成都城市音乐厅的可研报告编制、丹景阁建筑设计,参与了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改扩建建筑及景观设计等。”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九利感慨于成都抢抓新机遇,枢纽优势凸显。对于如何提升成都的城市美誉度?曾九利透露,将努力把大熊猫、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交子文化等成都特色元素融入设计理念,为成都塑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园城市·熊猫之都”城市标识,推动成都特色文化走向世界提供设计咨询技术支撑。

成都城市音乐厅,《诗忆东坡》舞剧现场

更多地帮助成都“走出去”展示自身魅力,成都市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潘雪松也在会场透露了新的计划,将在积极推动蓉企全球展、全球招的同时,高质量筹备第十八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第三届中日韩中小企业经贸创新大会等国际性经贸交流活动,“目的是开展国际传播,以展营城,持续提升公园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潘雪松表示,成都市贸促会将会同市文旅、投促、商务等部门,持续提高会展国际化水平,同时借展会平台开展大熊猫、蜀锦蜀绣、竹编等成都文创产品宣传推广。

世界的聚合力

不少与会者表示,成都正置身全球视野,走在开放前沿,成为“世界的成都”。

成都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112个,区县友城增至118个;今年春节前后,8个团组、11个市级部门、7个区县、160家企业赴16个国家和地区赴境外“促交流、拓市场”,积极拓展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成都市委外办主任姜斌用这样一组数据阐述了成都对外交往成果。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不断扩容国际“朋友圈”,汇聚全球资源,从人文交流到经贸往来,再到多领域合作?

全会提出,要拓展国际交往“朋友圈”,构建完善国际友城市长常态化沟通机制,持续举办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同时鼓励科技、体育、能源等领域国际合作组织在蓉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

“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世运会等重大赛会的外事保障工作,把握中法建交60周年等契机,举办相关配套活动,争取更多国外高级别团组来访。”姜斌提到,还将推进国际友城提升计划,依托国际航空枢纽、国际铁路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国外区域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点城市结好,积极推进支持各区县建立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完善友城网络布局,强化国际友城市长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未来,外办将持续举办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成都国际友城雕塑创作、成都熊猫国际美食荟、中美友城青少年英语辩论挑战赛等品牌项目,深化民间友好交流合作,激发国际交流合作活力。

为全球宾朋敞开大门,在细节之处更要提供便利。全会提出,要提升国际化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推进国际化公共设施建设、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完善外籍人士社区服务中心功能等。

具体怎么做?不少与会者们表示,从公共交通便携性支付到生活环境、生活需求梳理,再到投诉建议渠道畅通,一直以来,成都在多方面促进打造外籍人士友好环境。“从数据来看,去年有62万笔交通出行的费用支付是外籍人士通过支付宝来完成的。”成都交子金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永强提到。

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蒋明提到了成都大运会期间,彭州市白鹿镇的一个细节——改造厕所,事虽小但却很贴心,会更符合外籍人士生活习惯。“我们的目标是把白鹿镇提升为国际友人交往中心,从饮食习惯,到标识标牌、结算体系,让外籍人士能够顺利地在成都生活工作,打造一批符合国际友人生活标准的特色空间、特色街区、特色小镇。”

作为成都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成都东部新区也在全会现场透露了提升城市品质的新计划。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詹庆表示,“我们将推行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规范化设置,营造国际化工作居住氛围和语言环境,吸引更多外籍人才创业生活;同时,全力做好消费服务,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新增互免签证国家等政策机遇,完善外卡支付便利措施,通过商圈建设、场景营造、模式创新、环境打造,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消费体验服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