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讲记第十讲

圆觉经讲记第十讲

00:00
48:25
圆觉经讲记第十讲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诸佛菩萨虽然也来这个世间受生,但是他们并不是随着贪爱和业力投胎受生,而是因为慈悲,为了令众生舍除贪爱,永出轮回,借助于父母之身,而来世间示现生死。
如果末世一切众生能够断除贪欲及诸憎爱,不取自心境界,就能永断轮回。通过精进修行,发勇猛心,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不堕二乘,便能开悟,圆成佛道。
佛说: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并不是因为一念无明和贪爱而来,是因为慈悲而来。佛来世间是为了让众生看到贪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以种种的善巧方便令众生舍爱,而示现世间,变化于世间。
假诸贪欲。就是借助于贪欲,不是真有贪欲。可是要来这个世间投胎,不借助这一念无明,又来不了,又没办法示现。
所以我们看佛和圣人,看觉悟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大彻大悟。众生什么样他也什么样,他也要经过烦恼、修行、悟道、成道的过程。只不过这些再来人,他已经积累了无量的功德、无量的善根,无量的慈悲喜舍。所以这些人的善根在世间一定会很快表现出来,在某个时机因缘下一定会觉悟。但是,佛菩萨来世间不是为了自己觉悟而来的,如果为了自己,他可以选择不来。他来世间,就是利益众生。他只要来到世间示现,就会不遗余力地利益众生。
因为佛菩萨是假诸贪爱而受生死。在这个过程中,佛菩萨也会染有习气,但这都是为了在众生中与彼同事,是与众生和光同尘,不是真有习气。就像维摩诘经中阿难听说佛陀身体病了,一大早就去一个大婆罗门家要牛乳。恰好被维摩诘看到。阿难以为佛真的病了。而维摩诘告诉阿难,莫作斯言,不要让大威德诸天听到你这些话而感到耻辱,也不要让外道听了你的话而耻笑你。佛身者,金刚之身,无为之身,智慧之身,乃法身也,无病无漏。转轮圣王以福德力尚无疾病,更何况诸佛。所以,佛陀患病,包括菩萨的习气,都是为了众生而示现。只不过,诸佛菩萨来这个世间示现的样子,会让我们以为是真的。不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是法身,无量劫来早就成就了佛道。既然来到这个世间,肯定要带着众生的习气,不然,根本无法与众生产生交集。众生会对毫无习气,无病无恼的“佛菩萨”产生敬畏,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太差了,无法跟他们学法,从而真正受益。
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不能以自己的凡夫心,以种种妄想,以自己狭隘的心智去看善知识,去见他人的过失。因为你不知道谁是佛再来,谁是大善知识,谁是开悟见性的人。
讲到菩萨诸佛示现世间,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这其实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太了不起,远远超出了凡夫的想象。除了佛菩萨,除了真正洞见实相的人,没人肯这么做。没有大慈大悲,没有对众生的悲悯,没有对实相的深刻领悟,没有出生入死的极大的勇气,没有这股精神和力量,是不可能再来世间的。
那些已经看破生死虚幻的阿罗汉,谁也不愿意来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太苦,轮回太苦,生死太吓人了。好不容易解脱了,还敢再回来。就像一个人已经脱离了火海,又重新进去救别人。在火海中已经被烧伤过,这些伤疤还没有完全好,伤痛的记忆还在心里,让他立刻再次回到火海中。这样的事,只有那些具备牺牲精神的人才能做到。真的,我们根本没办法想象佛菩萨的大爱和无我的精神。
一个人已经从火坑里出来了,还要回到火坑中,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帮助别人,继续忍受火焰的灼痛,继续陪着被烧的人一起受苦。而且不一定能救出别人,但依然忘我地来这个世间。
其实佛陀也好、历代的祖师、开悟见性的人也好,他们再来世间示现的时候,他们自己非常清楚,还要再次经历曾经经历过的种种艰难困苦,在各种逆境中打磨。达摩来中国,多少次被投毒;六祖为了衣钵,多少次被人追杀,命如悬丝。历代禅宗祖师求道过程中受苦的经历比比皆是。这些苦难,佛菩萨经历的比众生要经历的多得多。而众生经历的苦难都是为了自己的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都是因为贪欲和无明。但佛菩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自愿去受苦,是去代众生受苦。
可即便是这样,他也不会迷失本性,不会因为众生难度而堕入二乘境界,他还会义无返顾地一次次来世间示现。他不会因为贪求个人的寂灭和安乐就不来世间受生。佛菩萨完全有能力不来世间。声闻阿罗汉都可以住灭尽定无数劫,佛菩萨当然也可以。但是佛菩萨不会住于涅槃。佛菩萨心心念念都是怎么唤醒众生,怎么减少众生的苦恼,怎么让众生开悟。所以才会一次次地来世间示现。
诸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来到这个世间受生。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施能施。只是这种精神,就值得一切人学习并践行。
好比如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落水了,掉到火坑里边,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把他救出来。诸佛菩萨视一切众生都犹如己子。可是有的人却不明白这一点,还在那里打妄想,还在那里揣测分别自己的师父,还在那里怀疑善知识。
真的,我们有时候用肉眼看到的只是真相的冰山一角。你看不到的还有很多很多。你的智慧达不到理解事情背后的真相,你不知道实相是什么,你只是看到了一种现象而已。
我有时候经常会说起郭德纲和他的相声,他的相声乍看乍听起来,有些粗俗。但是你没有看到他的用意。他的用意是逗你开心,而不是传播庸俗的东西。这一点最为珍贵。至于说了什么,俗与不俗,那都不重要。有些人人一听,觉得这些故事讲得太低俗了,就是男女那么点事儿,庸俗、鄙俗,甚至恶俗。有些人就抵毁他。人家只是讲了一个俗的故事,逗老百姓开心,有些人却用道德来评价,把他当成一个俗人,心里翻腾出很多恶毒的东西:嫉妒、骄傲、自以为是、嗔怒等等,是评价的人俗还是他俗?
人家讲故事是逗你玩的,逗你开心的,没有跟你讲仁义道德,你不开心也就算了,却用道德来绑架取悦你的人。讲仁义道德的人就一定有仁义吗?人家是娱乐,你却当成一个道德的法官、评判家,人家满心想逗你开心,你非得难过。一个开心故事,听过以后,忘记了烦恼,你非要奔道德的高上来理论。
有时我讲法,也会开些玩笑,或说些世间的俗事,讲些俗话,不过是让大家放松,不要太执着于佛法的理论,而忘记了快乐的生活。如果我们学佛最后都变成了一堆佛究,一堆佛教理论家,变成了一个不会生活的人,那佛法还有什么意义。佛法就是让大家看透一切,不要对什么都较真,要以幽默和轻松的心态来生活。
如果我每天讲佛经,都讲一堆名相,一堆佛理,在头脑里绕,谁爱听?有几个爱学的?世间俗事里也有佛理,也有佛法,而且更生动,更深刻。生活中处处都是佛法,只是你的心思全都掉进文字、经文、理论和框架中去了。你把活的佛法扔在一边,只专注于佛法概念和知识了。佛法是为了解脱的,不是为了给我们套枷锁的。
诸佛菩萨来此世间示现,你从外表上看这些人,跟你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比你还搂。他们也有七情六欲,只不过没一般人那么执迷。他们也有自己的习气和爱好,只不过他清清楚楚知道这些都是幻化的,不会执著而已。不执著不代表就不吃喝拉撒,不娶妻生子。是我们自己错解了佛法,我们对修行、对觉悟的人有一个虚妄的标准,甚至说是一种严格的要求,一种高期望。但你要知道,没有谁能达到你的期望。
诸佛菩萨来世间是令众生舍诸贪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除此之外,无别目的。《法华经》里讲大富长者看到自己流浪多年的儿子,忽然有一天碰到了,十分欢喜和激动。他直接来到儿子面前,想认这个儿子。但是这个大富长者的势力太强大了。穷子看他像一个贵族,家里有很多仆人,穿的也都是绫罗绸缎,身边摆的东西都极其富贵、富有,他不相信这是真的,没办法接受,被吓得当场昏过去了。他觉得这个人亲近我,找我,一定是想骗我、害我。不然有什么理由来找我呢?我这么穷,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父亲。他忘记了自己以前的身份,所以不敢认这个父亲。
大富长者怎么才能够去认这个儿子呢?他想了想,只能派别人,穿一身粪扫衣,请他来家中做事,以这样的善巧来接近他。于是大富长长派了几个外表跟他一样的人,请他来家里干活儿,雇他到家里来给除粪。一听说雇他除粪,这个可以。这样穷子就放心了。做苦工,这样就不是骗我,也不会害我。他们的身份跟他一样,他就放心了。
诸佛菩萨示现世间,不得不隐瞒身份,换一种形象。就像那些换了装束来请穷子除粪的人一样。与穷子一同工作的人,都是大富长者的使者。诸佛菩萨也是使者,要想度众生,来到他身边,就要示现得跟众生一样,这样众生才会跟佛学法。所以大家不要把佛菩萨想得多么崇高圣洁,多么高大上。真要示现成智慧神通,圣洁庄严,你更自卑,更不相信他了。
佛菩萨示现得跟你的身份差不多,跟你的外表差不多,跟你的习气差不多,很多地方都一样,这样,你对他们就有信心了。如果佛菩萨把他的真面目示现于人,你会觉得他太高深,你接得上吗?吓死了。他在天上,你在人间,你怎么跟他学?
好多人都跟我说:师父,你有他心通吧?我在你面前特别紧张。其实我也担心你有他心通!我怕你看出来我没他心通。我跟你一样怂。我有很多肮脏的念头,怕被你看出来。我总担心我的徒弟有他心通,然后知道我心里那些乌七八糟的念头,甚至比弟子的念头还要脏,还要坏,只不过控制得好些罢了。所以,很多人都把自己的师父,把善知识想得多完美,是你想太多了。他在很多地方跟你一样,他不得不那样示现。除了他对实相的了解深入骨髓,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的几乎和凡夫一模一样,甚至在很多地方,还不如你呢。只有这样,他才能度人,才能靠近众生,渗入到他们之中,不知不觉转化众生的观念和想法。
什么叫他心通?并不是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叫他心通。从他那里转移叫他心通,不再关心别人,不再揣测他人的心,这叫真正的他心通。所以大家不要怕我知道你们心里有什么想法,我还怕你们知道我心里有什么想法。
好像我这个话说得有点多了,暴露了心里的一些秘密。所以,你如果只盯着我的外表看,早晚会觉得我有问题。本来没问题,越看越觉得有问题。
佛看到末法时代,众生业力众,善根薄弱,不容易生信,菩萨来这个世间示现难,所以在经典里把这些事都写得很清楚。作为学人,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一点。佛菩萨是假诸贪欲,而受生死,并不是随业力来受生死的。从外表看,佛菩萨跟众生一样,也带着父母的习气,带着各种缺点,带着各自的性格和特点。
佛菩萨不停地给众生讲法,讲故事,讲各种善巧方便,不直接讲实相,就是因为看到众生还小、还幼稚、还很脆弱,讲这些方便法,是让你建立信心,哄众生。有的人就不需要哄,有的就要用三乘方便之教来哄骗他。我们跟善知识学法,取其香、取其美、取其智慧、取其清凉、取其自在。香也好、美也好、智慧也好、自在也好,不是独存的,他们一定依托着另一面。没有任何一种美是独存的。你别看负面的就好。莲花不是长在空中,也不是长在干净的地上,而是长在淤泥里。佛菩萨的智慧和花果一定不是开在小乘人的寂静里,而是开在与众生的接触中,开在烦恼泥中。但是作为学法的我们,要取他的清净、解脱、智慧、净洁的一面,什么让你开心、让你解脱,你就看什么,不要盯着善知识的缺点不放。所以说,学法要有智慧。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
众生都是因为贪欲而增长无明。发挥有增长的意思。众生有五种差别。这五种差别性又依两种障碍,而显现出深浅不同。

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所谓理障,就是我们的思想和观念背离了实相,背离了对实相的领悟和认知,不知道解脱是什么样子,知道什么是实相。
所谓事障,是指我们的烦恼,这些烦恼覆盖在我们的本性上,障碍了我们对实相的了解。众生因为烦恼而不得见性。事上的障碍主要是指烦恼,世间种种琐事形成的内耗,精力被消耗,本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迷在自心境界中,盖覆了自己本有的智慧。
家庭琐事的牵绊,生存的欲望,享受的追求,得失取舍的分别,导致一系列烦恼的产生。人们的心都迷在了五欲六尘中。
声闻乘人只断事障,未断理障。他们远离了世俗,离开了世事,所以很多世间的烦恼没了。但是理障还有,他们不了解实相,没有建立正确的解脱知见。菩萨断除了理障,事障还会有,会有习气,因为他要接触众生,要度众生,有时候就会有一些习气显现出来。在他功夫没有到家的时候,会有一些事障。但是当他深入实修,事障也会逐渐断除。
功夫做得深的人,精进修行,定慧等持,理障和事障都会除掉。

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
修行人如果两个障碍都有,或者说没有完全断除,名未成佛。
凡夫理障和事障都很深,业障重,烦恼重,贪欲重。既贪爱世间,又不愿意学佛,一脑子无明浆糊,每日所想全是自私和享乐,向外驰迷。就算遇到佛法,信根不够,也不能深入。虽有些善根,但完全敌不过烦恼和业障。
这是第一种种性,即凡夫种性。

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如果众生断除了贪欲,除掉了事障,烦恼没了,但是理障未除,只能悟入声闻缘觉的境界,不能显发菩萨的愿力和智慧。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事上断了,贪嗔痴好像都没了,其实只是断了粗的贪嗔痴,断除了分段生死,没有尽变异生死。只得有余涅槃,未证无余涅槃。无始的俱生我执、我相还没有断,法执还没有断。这就是声闻缘觉的境界。虽能舍除贪欲,事障能除,可是理障未除,没有真正觉悟佛的知见,只能悟入声闻缘觉的境界,而不能显示菩萨的境界。
这是五种差别中的第二种,声闻和缘觉境界。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
如果修行人想觉悟如来圆觉妙心,泛于如来大智慧海,应当发愿,勤断事障和理障。
二障已伏。就是降伏了粗的事障和理障,二种障碍逐渐减少,被降伏住了,就能悟入菩萨的境界。
了解了佛的知见,知道什么是究竟解脱,没有了烦恼的系缚,心量越来越广大,能发菩提心,能生起自觉觉他的大愿。以佛的知见来修行,直至完全的觉悟。这个过程,就是菩萨的境界。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初发心菩萨还会有一些习气,还会示现烦恼,所以需要磨炼,需要不停地听经闻法,需要如实地做功夫。
比如道场的同修,大家在一起生活、学法、修行,一些世俗的事情会放下,贪恋也会越来越少。可是我们还会有很多习气,还有贪吃的习气,也会唱歌跳舞,还有贪玩的习气。但相对于以前的贪嗔痴慢疑,已经减少很多了。大家主要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修行上。心已经安住在道上,不会退转。
这是二障已伏。伏既有断除的意思,也有减少的意思。能够把平时粗的烦恼伏住,直到断除。这个过程就是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修菩萨行的时间。
这是第三种,菩萨的境界。

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如果二种障碍彻底断尽,就能满足菩提及大涅槃,得入如来微妙圆觉。即修行功德圆满。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毕证圆觉。只因遇缘不同,因地所修不同,时节不同,便显不定种性。这是第四种性。虽然也是凡夫,但是又有善根。因缘成熟,就能成就佛果。只要一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不论障碍多大,根基大小,有了佛的知见,有大善知识给他开示正修行路,能如说修行,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为什么能这样?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法尔如是。只是枉作众生,自以为迷了,而实际上从来是佛。
只不过没有人给你指出来本来是佛,怎么去觉悟它,认知它。这种善巧方便不懂,不会。我们同样都知道宝山里有宝藏,但是如果有一个采过宝的人告诉你,怎么得到这个宝,那就太轻松了。就算大家知道山上有宝,具体的位置不知道,不知道带什么工具,也不知道怎么开采,那这个宝贝就还不是你的。就算给你指出地方,没有方法,没有善巧,还是一样采不出来。
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过来人,就是采过宝的人,他知道怎么能最快采到这个宝。他把采宝的经验告诉你,那就很容易了。你遇到真正见性的善知识,根无大小,皆成佛果。
遇到不是说我今天碰到你,明天又走开了,那不叫遇到,那叫失之交臂。遇到是指你得跟着他学习,时间不能短,不能离师过早。善知识、一个过来人、一个采过宝的人,他会详细地告诉你准备什么,而你却着急,嫌麻烦,不想做这些准备,只想直接就得到宝贝。哪有这么容易的。过来人自己采还花了三十年,让你花五年时间,你就觉得时间长。所以对过来人要有信心,你自己还要因缘具足,得能够跟着他、相信他,按照他说的去做。你总有自己的东西,老有自己的知见,老是疑惑对方能不能帮你采到宝,你就会错失采宝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些问题。他是真正的采宝人吗?他是不是骗我了?这不行。
一切众生皆证圆觉。就是你本来就在圆觉性中行住坐卧、吃喝拉撒,只是你不知道。你随时随地,每时每刻,你一切的心思、想法、行为、起心动念都从法性起用,都是天真佛、本性佛,都是法身佛。你只是示现出属于你特有的样子来,整个世界都没有和你完全重样的,只是你不知道,你以为自己是凡夫,是你迷了。
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按照善知识教你的方法勤加修习。尔时修习,便有顿渐。遇到真正见性的善知识,他会告诉你怎么修行,为开悟见性做哪些相应的准备,告诉你修行的方向和方法。方向错了,或方法错了,他会随时给你指出来。为什么便有顿渐?有的人才刚开始修行,没有任何准备,一点基础都没有;有的人在遇到善知识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时候就有顿和渐,有快与慢。但是不管快与慢、顿与渐,都能够成就佛果。
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善根,是不是最上乘的根基,能否遇到真正的善知识。你遇到了对的人,方法对了,方向对了,就能成就无上佛果。
还有各自精进努力的不同,宿世的因缘善根不同。有的人知道方向和方法后,勤行精进,毫不懈怠,亦不放逸,认真牧牛,一点都不浪费时间,他就能很快断除习气,开悟见性。
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过去生中已经无数劫供养诸佛,感召自己能遇到大善知识,自己的善根也显发出来,不论根基大小,都能开悟见性,成就佛果。
无上菩提正修行路,就是指禅宗见性这一法门。只有这一法门,才是佛陀所说的正法眼藏,是唯一一条最直接、最近、最正确的修行之路。最上乘,是指修行就像乘交通工具去一个地方。你乘的是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最上乘。你的方向最正确,路径最直接,距离最短,所用的工具又最先近,所以就会最快到达。
善知识对于修行人很重要,当然,你自己的悟性和根机也很重要。你自己做的功夫,你自己做的准备,你自己的积累,种种因缘和合才能有所成就。

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第五种种性,是外道种性。虽然求善友,但是因为过去生中的业缘,遇到了邪师,遇到了邪见的人,跟这样的人学法,不能解脱。因为见地错了,所以不能证悟。这是外道种性。众生遇到这样的邪师,是邪师之过,非众生过。这是众生的五种种性差别。
这里跟大家讲一下怎么分辨善知识。
教你向内求,看自己过失,观注自己起心动念,不分别自心境界,不怨天尤人的就是善知识。告诉怎么才能真正见性,怎么做功夫,怎么牧牛,怎么善护念,就是善知识。所说的教法和解脱知见与经典里一致,不自己独创法门,不谈玄说妙,不神经兮兮的,不着相的善知识,就是好的善知识。随顺解脱、无生、无住、无相、无念的,就是好的善知识。
而教在身体上下功夫,教你怎么修禅定,怎么通气脉,讲玄的妙的,讲神通,讲和你宿世的因缘,讲生灭有为,讲修福报,讲人天果报的,讲奇奇怪怪的东西,不是善知识,是恶知识。过分强调业障、魔障,讲可以帮你驱魔消业的,讲无形众生,讲你身体里住着什么,这样的人都是恶知识。讲光、能量、磁场的,讲往生,讲来世成佛,过分强调渐修、次第、方法的,讲有道可修,有果可证的,大讲因果,讲相法,一直在知解佛法的,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善知识,都是邪师。
关于如何是真正的大善知识,圆觉经中有一段话写得很清楚: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应当不惜身命,也要供养和亲近。而遇到邪师,要最快的远离。要知道忏悔自己过去的业缘,多听经闻法,用经典上的法要来对照对方讲的是不是邪见。
只要我们及时发现并远离邪师,重发大心,努力精进,还是会遇到好的善知识。
五种种性:一是凡夫种性,二是声闻种性,三是菩萨种性,四是不定种性,五是外道种性。众生都是因为一念贪心,一念无明而来世间投胎受报。佛菩萨示现世间,也要借助这一念无明来投胎和示现。但佛菩萨的示现和众生带业示现,二者都是幻化相,不能强作分别,不能执着。有时我们看到灯录里说某个祖师是再来人,说寒山是文殊再来,达摩是观音大士,等等,这些都是方便说,实相里并没有谁再来。
祖师说:谁是文殊?文殊是你本地无明。有时候我们也听过这样的说法,法身菩萨要想来这个世间,要保留一分无明,保留无始以来的愿力。法身示现,诸佛示现世间,这些都是方便说,不可一味思辨怎么示现,怎么再来,谁再来。若思辨之,则堕妄想,同于前面金刚藏菩萨,非是正问。自寻烦恼,终无定论。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
无始清净愿力,也是方便说。并不是真有一个菩萨、一个佛、一个六祖,实有这个愿力。无始愿力是不可思议的,是法身的一个作用。佛菩萨投胎世间,假诸贪欲,而受生死,这就是以无始以来的清净愿力实现的。当你证得法身,亲见佛性,自然就会这样,自然呈现出这种示现,假名为佛的愿力。
我们看这一段,佛菩萨来这个世间,他只是因为大慈大悲,来开示悟入那些未悟的众生。甚至还会做出一些众生无法理解的事。什么是顺逆境界?就是按世俗的标准,按众生的眼光,有的他能接受,有的他无法接受。顺,就是众生顺意的境界。逆,就是众生会觉得不好,觉得有过失,不顺他意的事。佛菩萨会做很多的事情,现很多的形象,会给众生示现很多境界,包括嗔怒相、贪欲相、愚痴相、邪见相。有的人信心强大,就过得了这些境界。有的信心不够,智慧不够,被善知识所现的逆境所骗。被那些自己看不惯的境界、不顺自己的境界所障碍,离开了善知识。
我们看过去的祖师、很多大成就者,都会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逆境:被杀呀、被追、被投毒、被害。也会示现很多的过失,与人结婚,生子,吃肉,喝酒,杀人,破戒,去淫房酒肆。当佛菩萨示现这样的境界时,有的人就会产生疑惑,就会用自己的想法评判善知识,远离善知识。
佛菩萨为了度众生,会示现种种的形相,逆顺的境界,也包括众生看着会不能接受,会讨厌的境界。
过去一个祖师为了勘验徒弟,说明天咱们聚餐,给我过世的爹娘做一场法会,超度他们。第二天大家聚餐,一看一桌荤食。猪肉、鸡肉、牛肉、鸭肉全上了。当时寺院里有近一百人,因为办了这一桌酒席,走了一大半儿,最后还剩十几个留了下来。后来这十几个都成了大成就者。你看,一桌子肉食就吓走了很多学法的人。
《华严经》里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是描写善财童子到了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国王其实是个大善知识,但是他在这个国家行暴行,对犯了罪的人施以重罚。见了犯错的人就严刑毒打。善财童子刚看到这样的情形,就对这个善知识起了疑心,不相信他是一个善知识。一个善知识怎么能对众生这么残暴呢?他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看不到这个国王真实的用意和这样做的具体原因。当时善财童子非常害怕,想赶快离开。这时空中有声音说:不要走,这是大善知识,你要去亲近。
其实这都是在讲一个道理,见善知识不能着相,见一切人都不能着相。我们都知道佛法里有护法神,有瞪着眼睛的护法神,现金刚怒目、现恶叉相、现愤怒相。这些人都是大善知识。不仅仅是讲法的人是善知识,护法的人更是善知识。我们知道一个寺院和道场的建立不是只靠某一个人,就算是祖师,一个人也无法完成弘法利生的事。要有无数人支持他、护持他、与他合作,才能完成弘法的任务。
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就像《法华经》里那个大富长者,穿着一身普通的衣服才能和他儿子说几句话。如果不穿平民的衣服,连几句话都说不了。那个可怜的穷子,看到父亲穿得太好,离很远就晕了,他以为要把他逮起来送官府去。
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佛菩萨来这个世间就做一件事,以种种善巧方便,譬喻言辞,化令成佛。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这需要有不可思议的愿力。《思益梵天所问经》里讲到五力中的大悲。佛陀会示现三十二种大悲方便,来转变众生的颠倒知见,令诸众生入于佛的知见。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
若末世众生,想进一步深入修行,欲得证悟圆觉妙心,应当像诸佛菩萨那样,在因地发清净大愿。就是你要与这些成就者的心相应,要发这样的大愿,要不厌世间,不住涅槃。维摩诘经所说的,不尽有为,不住无为。要有这样的精神和愿力,有这种无畏生死轮回的信念。

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我们有很多人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大家没遇到自己认可、认定的善知识前,也都发过愿,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个好师父。发过愿之后,果然就会遇到。其实遇到并不难,难的是对佛法生起信心,对善知识生起信心,自己要努力用功。很多人遇到好的师父,激动得痛哭流泪,没过几天,就开始诽谤。所以说,真正的大愿不是跪在佛前发空愿,而是对佛法有深入的了解,要有宿世的善根,要懂得植众德本,才能遇到善知识,信任善知识。
只是发愿遇到善知识,真的遇到了,能珍惜那份因缘吗?能一直跟随善知识学法和修行吗?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明明遇到大善知识了,就是因为见善知识过失,起了疑心,离开了善知识。
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不要值遇外道和二乘人。愿我以无始以来的本愿力去修行,愿我精进用功,勤修佛法,不要遇到外道和二乘人。
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愿我渐断无明障碍,障尽愿满,便证悟圆觉妙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口才不错,户关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