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网、收鱼、装袋……近日,在四川巴中市平昌县涵水镇幸福村江口青鳙现代渔业产业园,10来名养殖工人忙着捕鱼,一袋袋商品鱼通过物流销往成都、重庆等地酒店。
“上午捕的鱼,下午就能送到周边城市。”该产业园区业主魏亨军介绍,订单多,有时供不应求。
江口青鳙
江口青鳙学名华鲮,四川境内主要分布在巴河、通河流域,被列入15种珍稀鱼种保护品种之一。2014年,江口青鳙创建为国家地理保护品种,2017年,注册为平昌县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8年,魏亨军从中看到商机,辞职返乡创业,与儿时伙伴王毅共同创建平昌县道生渔业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江口青鳙种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由无到有 “小”鱼变成“大”产业
“生长速度很缓慢,3年才能生长到150克。”道生渔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魏亨军介绍说,江口青鳙生长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很难人工养殖。国家实施禁渔禁捕前,由于过度捕捞、环境变化等原因,江口青鳙濒临灭绝。
“人工养殖难,没有鱼苗,养殖更难。”魏亨军坦言,该渔业公司通过整合渔业资源,并与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攻克了江口青鳙人工繁育技术,解决了江口青鳙繁育难的问题。
青鳙养殖基地
近7年来,该公司先后在平昌县涵水镇幸福村、庆丰村以及西兴镇南斯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借助该区域丰富的水资源,建设养殖塘106口,养殖水面1200余亩,规模发展江口青鳙养殖业。
江口青鳙从无到有,再到规模养殖,“小”鱼儿变成了“大”产业。该公司养殖园区被认定为四川省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四川省江口青鳙良种场。目前,园区江口青鳙亲本保有量达3万余斤,存塘商品鱼20万斤以上,年孵化能力可达3000万尾以上。
由于江口青鳙肉质细腻,味美爽口,倍受食客青睐。该公司加强对外推介拓展营销市场,先后在重庆、成都等地建立了江口青鳙专卖店,3年内实现江口青鳙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以上。
由有到优 打造江口青鳙种业特色发展
“不仅要有鱼可养,还要能够养活、养得更好。”魏亨军说,该渔业公司通过创建江口青鳙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建成育种中心,致力打造江口青鳙种业的特色发展。
“现在鱼苗繁育成活率提升到60%以上。”突破了繁育技术瓶颈,魏亨军感到特别自豪。加强与高校合作,开展江口青鳙繁育研究、苗种繁育研发、专用饲料研发等关键技术,在保证原有品质条件下繁育的新一代江口青鳙,实现了其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目前,江口青鳙成鱼亲本近3万斤,今年孵化的江口青鳙水花近2000万尾。
“每月在家门口不仅挣到4000元的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涵水镇幸福村村民谭长发高兴地说道,学好技术后,准备承包鱼塘“单干”。
产业发展,带动了村民致富,园区吸纳周边村民常年务工达30人以上。该渔业公司探索建立了“地标品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经营机制,通过村民入股、鱼塘联盟等形式,以公司为龙头带动更多的村民养殖江口青鳙“发家致富”。
“河里的水清了,江口青鳙又回到河流生长了。”平昌县水产渔政局副局长李中华介绍。近年来,平昌县大力实施河长制,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为加大江河增殖放流,每年投放各类鱼种约40万尾,其中江口青鳙投放占比10%左右,约4万尾鱼苗。
如何保护和利用江口青鳙?该县借助水产养殖资源,在水产养殖区和河流投放江口青鳙鱼苗,同时依托该县道生渔业有限公司开发江口青鳙特色菜品,研制特色文创礼盒,真正实现“一条鱼、一个品牌、一条产业链、一条致富路”的种业发展之路。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