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援引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6月3日通报,丰田汽车、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技研工业和铃木等5家公司在车辆性能与发动机测试环节中存在数据篡改等造假问题。
日本国土交通省表示,丰田汽车在三款现有车型的行人安全测试中提交了错误数据,并在四款旧款车型的碰撞安全测试中使用了改装过的测试车辆。
此外,马自达汽车、雅马哈汽车、本田汽车和铃木汽车多达31款车型被指存在类似违规行为。其中马自达有5款车型,雅马哈有3款车型,本田有22款车型,铃木有1款车型。
马自达汽车在测试中重写了发动机控制软件,进行碰撞试验时还对测试车辆进行欺诈性处理;雅马哈在过去生产的两辆车的测试报告中有虚假陈述;本田汽车在过去生产的22款车型的噪音测试报告中有虚假陈述;铃木汽车对过去生产的一款车型的制动装置测试结果进行了虚假陈述。
五大车企造假事件曝光,令日本汽车产业的信誉再遭重击。
事起丰田子公司造假
此次日本五大车企造假丑闻事件曝光,起因于丰田子公司大发汽车多次被曝造假。
大发汽车是丰田的全资子公司,在日本有4家整车工厂,在丰田汽车的全球销量中所占比重约为4%,市场重心在日本国内,是日本小型车市场的头部企业之一。
去年4月,大发汽车被曝有两款车型涉及汽车车门饰板、汽车侧面撞击安全性测试的违规操作。
去年5月,大发汽车又发布公告称,旗下车型为应对侧面碰撞测试,车辆前座门内衬被“不正当地修改”,涉及测试造假的车型增加到了4款。
大发造假事件曝光后,第三方委员会开始介入调查。结果查出大发汽车在25个测试项目上,至少有174处违规,涉嫌违规的车型增加到28款。第三方委员会还发现,大发汽车以贴牌生产的方式向马自达、斯巴鲁供应汽车。斯巴鲁的6款车型和马自达的两款车型因此被中止出货。
到去年12月20日,丰田汽车与大发汽车联合召开记者会,承认涉嫌碰撞测试数据造假的车型扩大到了64款,其中包括1989年生产现已停产的车型。也就是说,大发汽车的造假行为早在35年前就有了。
这桩大丑闻惊动了日本国土交通省。去年12月21日,日本国土交通省调查组进入大阪的大发汽车本部进行核查。由于大发汽车为其他日本车企代工,各车企用的零部件供应商大致相同,调查范围遂进一步扩大到85家汽车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和其他公司。丰田、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和铃木的测试造假行为这才逐渐被查出。
日企造假行为早已有之
日企的造假行为近年来频繁曝光,突出的一点是造假时间都非常长。
大发汽车早在35年前就有造假之举,而日本制药企业小林化工造假更是超过了40年。日本厚生劳动省2020年调查发现,小林化工生产的约500种药品中,约80%的药品有虚假的制造记录,而公司高管长期默许违规行为。这一丑闻因该公司生产的脚气片混入了超标的安眠药,导致数十起交通事故发生而曝光。
2021年5月,英国英格兰地区部分仅运行了三年的高铁被发现车厢底存在裂缝,该地区高铁被迫大面积停运。这些高铁均为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日立800”型列车。经调查,日立公司承认,车厢出现裂缝的原因是质检造假、变更检查条件的结果。而且造假行为“至少存在了30年”。
神户制钢内部员工曾经爆料,早在上世纪90年代,公司内部就流传着一份造假备忘录,指导员工如何造假。2017年,神户制钢曾承认篡改过部分钢、铝产品的检验数据,波音、通用等500多家客户都受到了影响。
可以说,日企造假行为是伴随着日本制造业神话一起衍生的,同时,也见证了日本制造业神话的破灭。
仍需正视日本制造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日本制造的神话虽然破灭了,但不能就此认定日本制造业就不行了。
从上世纪80年代的极盛时期到如今,日本制造业占GDP比重一直在下滑。在大众消费市场,曾被日企品牌牢牢占据的份额现在也多被中国企业和韩国企业代替。
但在细分领域,日企仍保持着强劲的竞争能力。比如在材料领域,日本东丽碳纤维是全球碳纤维龙头;在半导体光刻胶领域,日本JSR、富士电子材料等企业占据全球72%的市场;在精密机床领域,日企占据全球前十大机床制造商中的四席。
日本制造业正从大众熟悉的消费市场退出,转向大众不那么熟悉的产业链上游扩张。
日本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和文部科学省共同发布的2023年版《制造业白皮书》认为,日本有220个品种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60%以上,日本以下的排名为美国99个,欧洲50个,中国44个。
从这个角度看,日本五大车企再曝造假丑闻,证明不存在什么神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日本汽车业何以被中国赶超。同时也在提醒我们,还有更多的细分领域等待我们超越。在近年来个别国家试图通过控制上游供应链削弱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情况下,强调这一点尤为必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