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5号 - 1. 中庸的快板

柴可夫斯基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35号 - 1. 中庸的快板

00:00
17:10
手持Stradivarius1716年名琴ex-Goldman——后来被他命名为“玛丽亚·特蕾莎”。他不是以神童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也没有如明星般眩目的光芒。But there is he,如同他所钟爱的巴赫一样,他只是在那里,不动声色的,然后不朽。如果用J·S·Bach和G·F·Handel来形容Nathan Milstein和Jascha Heifetz的话我想是再恰当不过了。《Scottish Fantasy》,《Introdu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还有《Tzigane》是属于Heifetz的,而Paganini,Bach小无,《Introduction and Tarantella》则是属于Nathan Milstein的。从容不迫的演奏,恰到好处的滑音,慑人心魂的柔音,高贵纯净、晶莹剔透的音色,如果说Heifetz是为他手中的1743Guarneri而生的,那么Stradivarius1716年的ex-Goldman则是静静的等待着与Milstein的约定。然后,就有了“the Sound of Milstein”。
说实话,在The Art of Nathan Milstein之前,我没有听到过完整在G弦上演奏的Air on the G-String。Nigel Kennedy的演绎虽然很美丽,但却说不上和谐。而Milstein的每一个滑音的速度,长度,出现的位置都恰到好处,没有不好的情感,没有不好的渲染技巧,这才是真正我所寻找的Air on The G-String。都知道小提琴是帕格尼尼的乐器,是茨冈人的乐器,然而,“小提琴是不折不扣的巴赫乐器”,没有听Milstein,你是不能体会到这一点的。说到《Introduction and Tarantella》,可以说我是为了这首曲子去找这套碟的,唯美而眩目,如同传说中美丽的Tarantella一样。相比较而言,Perlman的或许就略显沉重了,毕竟,Tarantella应该是如同蜻蜓点水般轻巧和清晰的。
讲到这里,忽然想讲一讲Milstein的滑音。其实说起来应该和Heifetz还有Perlman的滑音做一下对比。Heifetz的滑音是快速而强烈的,而Perlman的滑音则是粘稠而浓烈的,说到Milstein的滑音,就更为清秀唯美。Perlman相对速度较慢,更强调前一个音的结尾;Heifetz则在滑音上也充分发挥了Guarneri的穿透力,用了相对较快的滑行速度,但却让滑音成为连接两个音之间的第三个音,滑行过程的力度速度都相对平均,响度也和主旋律相当,即使是在巴哈的无伴奏中也是如此;而Milstein则是用了较为隐蔽快速的滑音,主要在后一个音的开头带一下,相对主旋律的音符较弱,但很清晰,和揉弦配合起来营造清秀而美丽的音色,不常用,但却恰到好处,相对来说更为淡雅。于是就有了Milstein所钟爱的那种水晶般纯净的音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米尔斯坦之声了。这也大概也是钟爱Stradivarius的人和钟爱Guarneri的人的不同吧。(摘自互联网,原作者:一切无原因 )

曾获得葛莱美最佳室内乐演奏奖、最佳古典音乐独奏等大奖的音乐大师 - 平夏斯‧祖克曼 ( Pinchas Zukerman ) 以其独具风格的指挥技巧率领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交响乐团,为首都渥太华现场爆满的乐迷们献上了神游贝多芬的音乐美感饗宴。 本音乐会还邀请到囊获葛莱美与艾维费雪奖的钢琴巨匠叶夫‧布朗夫曼担任特别来宾,与祖克曼共同演奏春之奏鸣曲,两人除了携手撼动了整个渥太华的激情乐迷们,更为爱乐享誉国际的加拿大国际艺术中心交响乐团( naco ),自 1969 年起,便将定期巡迴演出视为主要的音乐活动之一,除了在渥太华的国家艺术中心长驻表演外,该乐团更致力於将丰富的系列演出带到世界各地,足迹亦已遍佈北美、欧洲与中东地区。本片所收录的正是该团於 1999 - 2000 跨年系列巡迴演出的第二站─渥太华首演,由该团新任音乐总监祖克曼( Pinchas Zukerman )领衔指挥,并邀请到知名钢琴家叶夫布朗夫曼( Yefim Bronfman )担任特别来宾表演当天 Southam Hall 内的 2325 席座位皆受罄一空,与此无缘的音乐爱好者只能仰赖当天 CBC 广播与电视频道的现场实况转播,本片正是收录这次贝多芬名琴礼讚 ( GALA EVEBING OF BEETHOVEN ) 的完整演出。界留下了一页华美的诗篇美国小提琴、中提琴演奏家、指挥家。1948年7月16日出生于特拉维夫。从小随父亲学习,最初学雷高德笛和单簧管,8岁考入特拉维夫音乐学院,随费赫尔(Ilona Feher)学习小提琴。1962年在斯特恩及美国-以色列基金会的赞助下,至美国朱利亚德音乐学院,随小提琴教育家加拉米安(Ivan Galamian)深造。1966年参加意大利斯波莱托音乐节,崭露头角。1967年在纽约参加第25届莱文特里德比赛(Leventritt Competition),与同学郑京和并列第一名。1968-1969年替代生病的斯特恩参加一系列演出,开始成名。此后作为小提琴独奏家,开始出现在世界各地音乐城市和音乐节上,与许多知名的指挥家和乐团合作演出。1997年4月曾访问中国,在北京举办音乐会。作为室内乐演奏家,他经常与巴伦勃伊姆、阿什凯纳齐、帕尔曼等人合作演出。1980年代后,开始作为指挥家活跃在舞台。1980-1987年担任了圣保罗室内乐团(Saint Paul Chamber Orchestra)音乐总监。此外还担任过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夏季音乐节音乐总监、伦敦南岸音乐节音乐总监、达拉斯交响乐团的国际夏季音乐节音乐总监及首席客座指挥。还指挥过许多北美乐团,诸如芝加哥、匹兹堡、密尔沃基、蒙特利尔等交响乐团。1998年受聘为加拿大国家艺术中心乐团(National ArtsCentreOrchestra of Canada)音乐总监。此外还是美国密尔沃基交响乐团(Milwaukee Symphony Orchestra)的常驻艺术家,曼哈顿音乐学校的楚克曼表演项目的主席。祖克曼在 RCA 、CBS、DG、Decca、Philips 等唱片公司录制了 100 多张专辑,并两次获格莱美大奖。他演奏的门德尔松协奏曲、与巴伦勃伊姆合作的勃拉姆斯奏鸣曲,以及与巴伦勃伊姆、杜普蕾合作的三重奏曲目、与帕尔曼合作的二重奏,都得到较高评价。祖克曼是布朗大学的荣誉博士,他还荣获过纽约国际中心的成就奖。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曾授予他艺术奖章。祖克曼的演奏,有很好的控制力和分寸感,既不夸张卖弄,也不过分热情,他在小提琴高音弦上的演奏极富穿透力,而在低音弦上的演奏则充满了甜美和荡气回肠。他还有一个十分独特的演奏个性,即在演奏中常常强调突如其来的重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jr070277

    速度不对

    老学庵笔记 回复 @sjr070277: 不同的乐队甚至是不同指挥风格,都会感觉到不同。如果有先入为主的感受,那么不同风格的会觉得不如先听到的那次好

  • 13910dyo

    心情极糟的时候老想来听这首,我不懂小提琴,只觉得拉锯拉得把悲怆和愤怒都能宣泄出来,自己完全在同频共振

  • 1503296ivcl

    很喜欢这三位音乐大师的音乐作品,

  • 水云间SQD

    好听

  • 虚是有

    老柴的这首小提协能安抚我的心灵...

  • 逍遥心韵

    好听……!

  • 1306536gzqq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柴的这部小提琴协奏曲与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一样,展示出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情

  • 竹子yy

    好听

  • xmhy

    好听

  • pudding1017

    适合学习的时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