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范罗山的历史变迁

芜湖范罗山的历史变迁

00:00
05:00

芜湖范罗山的历史变迁





范罗山,过去俗名饭箩山,是赭山向西南延伸的余脉,与雨耕山毗连,西濒烟波浩渺的大江。传说在遥远的古代,还是一座荒山秃岭,山脚下住着一户捕鱼为生的老夫妇。一天,他们从江底捞起一只金盆,只要丢下七粒米就能煮满一箩筐香喷喷的白米饭。芜湖自古多水患,在那洪水泛滥的五荒六月,老夫妇用金盆煮饭高高地摞起了一座山头,救活了无数的灾民。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把这座山叫“饭箩山”。


以前,范罗山是个非常美丽的风景区。南宋初年,有个叫萧照的画家,他参加了义军抗击金兵,后来南渡时游历了这里,还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它。那时候,范罗山四周建了许多庙塔,都被翠绿的萝蔓和青松环绕着。其中最有名的有三个寺庙:法华庵、护国庵和圆照寺。圆照寺的俗名叫铁佛寺,里面供奉着一尊铜佛和一尊铁佛;院子里还有一棵古老的梅树,树根像龙一样盘绕,颜色像铁铸的一样,树枝伸展,开花时整个院子都充满了幽香,游客们络绎不绝地前来欣赏,很多诗人和文人墨客也留下了他们的诗作。


从铁佛寺后面踏上曲折的石阶小径,一步步登高,就可以攀上范罗山的山顶。满山的松树,挺拔的树干和伸展的枝条,经过风霜雨雪的洗礼,四季都保持着苍翠的颜色,这使得范罗山显得非常有风骨。每到黄昏时分,烟雾缭绕,万绿丛中露出一角红楼。这样的景色,真的让人看了心情愉悦。


范罗山曾经是太平军活动过的地方。那时候,太平军为了保卫这座江城,把范罗山作为重要的战略位置。据说,忠王李秀成和侍王李世贤两位将领就坐镇在范罗山的营垒里,亲自指挥战斗。他们的军队中,有千余名将士,他们的头发留得很长,头上还包裹着红色的头巾。这些将士们在范罗山周围筑起了高高的壁垒,搭建了大营,多次成功地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光绪三年,范罗山上第一次建造了四座西式楼房。其中最高的一栋楼被围墙环绕,那是英国驻芜湖的领事署,而其他三栋楼则是给海关税务司和一些“洋员”居住的。这些建筑都是根据不平等的中英《烟台条约》而建造的。在抗日战争时期,芜湖被日军占领,范罗山上布满了碉堡,深夜里还时不时能听到军犬的狂吠声。这个历来被人们视为风景胜地的范罗山,在长达七十二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都不能踏进一步。


1949年春天,当花朵盛开、万物复苏的时候,芜湖终于解放了!一面红旗高高地插在范罗山上,标志着这座江城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从那时起,范罗山成为中共芜湖市委的所在地。经过多年的发展,范罗山上的建筑物逐渐增多,绿树成荫,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019年10月,芜湖市镜湖区将原滨江公共服务中心更名为范罗山街道办事处。作此改变,主要原因是考虑到范罗山在江城市民心中的历史地位,也是对地方文化特色的铭记和发扬。



主办单位:芜湖市委网信办、芜湖传媒中心

文稿来源:《芜湖古今》

主播:赵鑫

编辑:张文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