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2024年北京园林绿化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在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举行。古树“克隆苗”、公园巡护机器人……在6万平方米的展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学协会等近百家单位展出近200个科技成果展项,展示了花园城市的“科技范儿”。
智能桥体绿化项目可自动精准灌溉
此次活动是全国林业和草原科技活动周分会场,展区以春夏秋冬和二十四节气为主线,分为花园市集、花园新境、花园智慧、花园美学和花园生活五个分展区。看似不起眼的全降解生物质材料“打包袋”、为植物量身定做的常绿树营养颗粒、自育蝴蝶兰和萱草、透明且发光的混凝土……50余个自育植物新品种、40余个北京林木良种,20余种植绿护绿新材料,30项施工养护新技术、40余个创新产品,展示了首都科技创新成果。
步入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洋溢着夏日气息的花桥,桥身被各色的娇艳花卉环绕,桥的一旁还有两块太阳能板。记者了解到,这一智能桥体绿化示范项目科技范儿十足,采用湿度传感器采集土壤湿度数据,并据此进行自动精准灌溉,项目还可以利用太阳能供电,实现精准节水节能、无人值守。这样的项目还可应用于城市护栏、立交桥等多种场景。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的展台前,一个巴掌大的盆景中,细嫩的小苗已经长出7、8片小扇子形状的叶片。它正是门头沟潭柘寺“帝王树”的克隆苗。这棵“帝王树”树龄已有1300多年,如有观众和游客还没机会一睹最美树王的风姿,不妨来看看它血统纯正的克隆苗。为了保护古树名木,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已经保留了京津冀乃至全国160余株重要古树名木的活体基因。
公园日常巡查有机器人帮手
近年来,大家逛公园经常遇到机器人服务,比如清扫保洁、绿化养护、问询引导、售卖饮品等。花园智慧展区的机器人是一大特色。花园万象巡护机器人可自动避障、自动充电,不但能代替人员完成自动化日常巡查工作,还能感知生态环境,协助维护公园秩序。另外,现场还设有花园美学区和花园生活区两个展区,观众可与各具特色的植物相伴,沉浸式享受花园“20分钟”。
消夏花园、社区花园、居住花园、乡村花园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里,家庭园艺新品种、新技术都颇有看点。花期调控的花木小菊提前精彩绽放;基于氨基高分子新材料和超小分子有机质技术,为市民提供了“有机质+有机营养液”的室内种植解决方案与产品;“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挖掘适宜北京冬季的乡土地被及植物,它们不仅易栽培、无需精心管护,还能让北京的四季色彩更加丰富。
中国林科院带来的“彩色木玻璃”灯具、杯子、画框,展示了木材装饰家庭的另一种可能。据中国林科院木材所洪威介绍,彩色木玻璃是对木材进行脱色、透光、染色制成的,不仅保留了木材的天然结构和纹理,使装饰设计更加美观,而且呈现了磨砂玻璃的效果,但不像玻璃那么易碎。彩色木玻璃的制备过程中无需过多的化学品,其本身具有可再生和可降解的性能,可以有效解决装饰材料的可持续问题。
科技赋能首都花园城市建设
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介绍,近年来,全市发挥首都科技资源优势,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助力实现“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的美好愿景。
“我们解决了85 种新优乡土植物快速繁殖和科学栽培技术,完成不同类型增彩延绿科技创新示范区21处。”她说,北京园林绿化局还不断优化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创新发布“森林体验指数”并持续做好预报。开展北京林地绿地增汇碳计量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鸟类栖息地营建技术研究等成果落地应用。200多项成果加入国家林草科技成果推广库。建立“北京园林绿化科普基地”80 家,每年为市民推出千场以上园林绿化科普活动。
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花园城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启动仪式现场,首都园林绿化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与相关林场、公园进行了签约。
北京农学院与北京八达岭林场管理处合作建立“北京农学院生态学与森林经营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展林业科技成果、林木花卉新品种推广示范以及森林经营、自然教育等。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与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植物展示、教学及科普基地,合作开展花卉育种、立体绿化、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研发,共建北京市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等社会服务平台及实训基地。
市民可参与植物染、制作树枝画等活动
科技活动周期间,主会场温榆河公园朝阳示范区将面向市民举办20余场互动活动。
明日举办“大熊猫消化特征探秘”活动,将介绍大熊猫独特的消化特征、繁殖特点以及适应性进化等内容。6月5日将举办“园林绿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手工活动”、“探秘竹结构”和“竹林里的生态”等多场活动。6月6日的“夏至里的森林疗养、多彩植物拓印”活动带领体验者感受夏至节气的变化。市民还可参与植物染、数年轮、手工制作树枝画等活动。
除主会场外,80个北京园林绿化科普基地将同步开展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