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喜欢拆盲盒,孩子钟爱拆卡。据报道,拆卡已成为一种新时尚,不仅俘获了一众年轻人,也成为不少未成年人的心头好。有家长称,自己上二年级的孩子沉迷拆卡,已经花了两万多元。
到底是什么卡,能让孩子这么着迷?据报道,卡牌上的图案五花八门,从漫画、动画,到明星、综艺,应有尽有;其中,奥特曼和小马宝莉的卡牌样式颇受孩子欢迎。这些卡牌款式又细分为不同等级、卡位,稀有度各不相同。为集齐所有卡位的卡牌,孩子不断下单,用数量赌概率。也就难怪,为何一包普通卡牌的价格不算高,家长却普遍反映“投入的金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拆卡,拆的其实是稀有度。有的卡牌出现的概率仅0.01%,孩子抽着这样的卡,自然神气十足。有家长反映:“孩子们在一起玩卡牌是有鄙视链的,拿出稀有卡的肯定跟普卡的不一样”。有些玩家则把卡牌当作了“风险投资”,二手交易平台上,一些高价卡的价格炒到了上万元,一些常见卡价格则直接“腰斩”。不少人抱着这种以小搏大的心态买卡,一旦开始,便很容易沉迷其中,再难收手。
上下两组卡牌名字一样,但价格差百倍。
其实,卡牌无甚实用价值,也谈不上艺术价值,即便稀有卡也并非天然珍贵,而是商家在背后有意控制发行量、人为制造稀缺的结果,少印几个样式就能获得暴利,付出的额外成本几乎为零。据报道,直播间中正版授权卡牌的利润在30%到40%之间,一家拥有156万粉丝量的拆卡直播间,30天内累计销售额在250万到500万元之间。一张小卡片的氪金能量,不容小觑。
小小卡牌,助长孩子间的攀比之风,更加重家长的负担。不少拆卡直播间,也会象征性地摆上“未成年人禁止下单”的牌子,但无非是遮人耳目,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规避未成年人参与的风险;在实际下单过程中,大多数直播间也不会核实买家是否为成年人。恰恰相反,直播间内,种种诱导未成年人消费的话术十分纯熟,孩子涉世未深,很容易把持不住,豪掷千金。此外,有主播贩卖的卡牌可能是无授权或盗版产品,非面对面的交易模式,给拆盒重封、选包后换包等欺诈行为留下空间。即便买家不是未成年,拆卡究竟属于盲盒经济,还是赌博套利,本身也值得商榷。
更重要的是,家长要搞清楚,卡牌在孩子的世界里扮演了什么角色,是社交货币、攀比中介,还是单纯兴趣使然。家长要对症下药,帮孩子在真实生活中找到卡牌的替代品,摆在孩子面前的选择多了、生活丰富了、内心充盈了,那些卡片,自然也不再重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