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州市桂花镇鹿坪社区,有一个“国字号”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成都彭州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每天,四川省内外工业无人机企业、无人机反制企业在这里开展信号传输、河道巡检测试、无人机拦截等各项科研任务,众多无人机在这片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半径5公里范围的广阔空域中自由翱翔。
如今,天空之眼还有新动作——今年4月,湔江实验室在彭州“天空之眼”基地启动,标志着全国首个无人机公共平台在成都落地。实验室将围绕资源整合和生产服务,打造一个共建、共享、共用的无人机公共平台。
湔江实验室要做什么?将发挥什么样的功能?5月30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进天空之眼,揭开湔江实验室的神秘面纱。
为什么要建设湔江实验室?
解决无人机的“驾照”标准
在湔江实验室的所在地,成都彭州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每天都有100余架/次的无人机在这里起落。
30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基地中央宽阔平坦的起降区内,不同型号的无人机正准备起飞;操作员们手持遥控器,专注地进行着最后的检查与调试工作。
随着指令的下达,无人机编队按照既定航线有序飞行,它们或低空盘旋,或高速穿越云层,协同作业。地面控制中心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无人机传回的高清画面和各项飞行数据,操作人员紧盯着屏幕,不时进行数据分析与指令调整,确保任务的高效完成。
正在进行测试的无人机
然而,在无人机行业高速发展的背后,其面临的适航认证难题成为一道亟需逾越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无人机适航认证是指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进行的一系列官方评估和验证过程,以确保其设计、结构、性能和维护达到了既定的安全标准。“在当前环境下,缺乏统一且完善的适航标准体系,成为制约无人机广泛应用与产业化发展的瓶颈。”成都彭州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运营方翔彭智航基地工作人员陈秋宇介绍说,无人机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区别于传统飞机适航认证,存在不少认证缺失环节,认证体系有待完善。同时,无人机行业的很多企业是从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跨赛道进入,对于适航认证还处于摸索阶段。
陈秋宇说,目前无人机的适航认证处于“一机一策”的状态。“就如同每位驾驶员开车需要考取驾照,但每款无人机都有不同的适航验证标准,好比为每辆车定制考试规则,这种‘一机一策’的方式不仅耗时长,也难以形成统一的安全基准。”
湔江实验室就这样应运而生。湔江实验室于2024年4月11日正式启动,实验室将发挥“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企业和科研机构集聚优势,联合多家单位共建、共享、共用,协助民航局促进无人机适航能力建设、标准体系探索,同时进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探索研究。
成都彭州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
湔江实验室要做什么?
整合资源,协助民航局无人机适航认证
记者了解到,湔江实验室为公共性质,由民航西南管理局指导,由四川翔彭智航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并由多家单位共建、共享、共用,主要核心在于资源整合和生产服务。
实验室具体要做什么?陈秋宇介绍说,实验室将整合有适航认证、标准制定经验的院所高校力量,协助民航局无人机适航认证;同时,服务有适航认证需求的企业,帮助这些企业完成认证。
通俗一点来说,就如同开车考驾照一样,湔江实验室将协助民航局绘制无人机行业适航标准“通用语言”,从纷繁各异的个体方案中提炼出一套广泛适用的认证体系,如同为无人机领域打造一本通行的“驾驶手册”。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无人机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型航空器,其适航管理相对传统有人驾驶飞机来说起步较晚,且涉及的技术、运营模式及应用场景更为多样,因此在适航标准和管理体系的建立上面临着更多挑战。“无人机涉及多机型、多品类,还需要在适航认证过程中做更多论证、试验,相信湔江实验室的建立,能够补足目前行业体系短板。”陈秋宇说。
测试无人机
紧接着,湔江实验室将正式启动纵横大鹏CW-100等型号低空飞行器适航取证工作。“实验室将为企业搭建专业的技术团队,提供相应的检测设备,提高无人机适航能力,让企业快速通过适航认证。”陈秋宇说,同时,实验室将根据适航能力建设需求,吸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权威三方检测机构和各类型顶尖人才,一起来争当低空经济领域适航取证等技术服务的“拓荒者”。
湔江实验室,将不仅作为技术测试的场所,更是行业规范与标准化进程的孵化器,为无人机翱翔蓝天铺就一条更为顺畅、标准化的道路。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