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性是无知的,对它而言,无所谓照不照、相不相、显不显,亦无生灭来去。能知照不照、相不相、显不显,以及生灭来去的,是意识心或心意识。
说到底,觉性不辨析境界,它超越在一切辨析之上,它以无知之知超越一切所知。
有关“觉”和“心”的关系:如果“心”是指意识心,那么觉大于心;如果“心”是指本体心,那么心大于觉。
就意识心和觉而言,心是觉上的一幻。
就本体心和觉而言,觉和意识心一样,是本体心平等的功能,此觉不等于本体心,本体心不等于觉。
常常,人们贵觉而贱幻,然而觉和幻实在平等。
觉是幻的觉,幻是觉的幻,觉与幻平等无二。
觉和幻同出一本源,要把握其本源,莫在“幻”和“觉”之间找高低、找真假、找贵贱。
认识本体心,绝诸有差别。
人若识得心,天地无别物。
觉是心的一用,幻是心的一用,心以它的觉去认识它的幻,最终它了解到,没有什么可认识的,没有什么可了解的,一切没有真实,一切是它自身的游戏,因此它停下了它的这种自我认识游戏,它安静下来,它开始享受一切——觉和幻,真和假都在它的享受之列。
心最终认识到,它是无知的,因为它认识到,一切它所认识的都不真,因此它了解到自己的无知,彻底的无知。它安静的待在这份无知里,它静静的享受这份无知。
它在这无知里,享受一切所谓的知,享受一切所谓的无知,享受一切幻,享受一切觉。心在它自身的觉醒中快乐不止。
要认识心,要认识超越“觉”的本源心。我们通常体会的“觉”只是这心的一用,它只是一个平台,用于认识心自身众多的幻的。
要在“觉”上更进一步,不要停留在“觉”本身上,否则你会认为“觉”就是究竟,你会等同觉就是心,心就是觉。不,心比觉还大,心大于觉。
认识心大于觉的好处是,你不会将觉和幻分开,你不会贵觉而轻幻。你会将觉和众幻平等的看待。你会没有坚守,你会真正止息下来,你不会再和自己较劲。
将心分为觉和幻,还是二分的,还是二元的,并没有真的出幻。唯有认识到觉和幻一体,唯有认识到一心,才乃出幻。
觉性和识性是一对对立的概念。
分别智、无分别智都是一心之用,智和识都是同一本体——心,觉性和识性都是同一心,因此说,心大于一切分别无分别、智和识、觉性和识性等,当然它也即它们。
分别智和无分别智是二元,智和识是二元,觉性和识性是二元,觉和幻是二元,一切相对的概念皆是二元。
当我们认识到,所有的二元都出自同一本体,本质都是同一本体——心时,我们便超越这些认识,安住在分别智和无分别智、智和识、觉性和识性等同等里,这样我们便能真正超二元归一心,出造作归寂静,修行解脱才能真正现实。
否则,如果你仍然感觉或认为,觉和幻是不同的,智和识是不同的,觉性和识性是不同的,分别和无分别是不同的,等等,这样你永远出不了二元,永远也不能静下来,永远也不能停下造作,这样真正的解脱安静怎么可能实现?
所以,修行一定要超越觉和所觉、照和所照、显和所显等二元对立,回归一心本体,活在一心的世界,真正停止自心内部的分别和造作,实现真正的安静和解脱。
诸行者,超越觉和所觉、照和所照或觉与幻、觉性与识性的二元关口,来到一心的世界,活在一心的世界,实现真正的安静和无造作。
觉和所觉都是你的心,分什么觉和所觉?
照和所照都是你的心,分什么照和所照?
智和识都是你的心,分什么智和识?
觉和幻都是你的心,分什么觉和幻?
觉性和识性都是你的心,分什么觉性和识性?
诸大导师之所以分别这些概念,是为在泥河中找出一块石板,引你过河的。勿在这些分别里分别,最终见分别而不分别,才乃于泥河而出了泥河。
觉,一心所现;幻,一心所变,觉幻何用多分辨?
智,一心所作;识,一心所用,智识不必多判断。
一切诸法同一心,识了一心无云云。
勿强觉,勿强照,自然用心自窥妙。
使君若能识一心,自然安静无造作。
谁自烦,谁自恼,若识一心自正道。
诸佛皆得一心印,山河大地任逍遥。
一觉以实为幻,再觉以幻为实,三觉幻中求行,四觉幻中求清,
波动的海洋 回复 @此生已尽_不受后有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