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牛奶、蟑螂、苍蝇、蚊子、老鼠尾巴、生猪肉、护手霜……这些毫不相干、有的看上去还有点儿恶心的东西,竟是最近在中小学生中流行的“养臭水”配方:把这些东西放进饮料瓶,观察变化坐等“炸开”,然后分享经验。
据报道,有的“臭水”在教室里炸开后,导致教学电脑损坏、教室在一段时间臭得不能用,甚至引起十几名同学恶心呕吐。专家指出,这种行为很危险。
在孩子的世界中,好奇心是那抹最鲜亮的色彩。然而,当这份纯真的探索欲望被导入错误的方向,那份对未知的好奇便如同脱缰的野马,不仅可能伤及自身,更可能殃及无辜,成为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养臭水”游戏在孩子们中间流行乃至风靡,应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警惕。
从报道看,“养臭水”游戏,既像一个娱己娱人的恶作剧,又像一种原始野蛮的化学实验。从钻研配方到记录发酵过程,再到最后“炸开”,孩子们玩得认认真真、不亦乐乎。孩子为啥“养”这种又脏又臭又危险的东西?说白了,纯属好玩,图开心、求刺激。
相比“拍烟卡”的潜在不良影响,“养臭水”的危害更大更明显。“养臭水”的目的,就是要看这些东西在瓶子里发酵后多久“炸开”,然后弄得到处是臭水。换言之,“养臭水”就是主动埋下一枚“定时炸弹”,并等待其“爆炸”,其危险性显而易见:轻则让人恶心呕吐、损坏教学设备,重则致人中毒、感染疾病。
此外,“养臭水”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游戏,还涉及严肃的法律问题。一旦这种行为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包括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等,参与者及其监护人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他们认知世界的驱动力,成年人不能也不该去扼杀这份探索的渴望。但是,引导孩子们如何正确表达好奇心,则是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教会孩子们如何在探索的旅途中保护自己和他人,至关重要。
具体说,老师和家长不妨通过科学实验、户外探索等多种形式,为孩子们提供安全、健康的探索环境。当孩子们想要了解微生物的世界,就引导他们通过显微镜观察,而不是亲手“酿造”危险的混合物;当他们对化学反应充满好奇,就让他们在实验室里,在专业指导下,安全地见证奇迹的发生……
总之,好奇心应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非阻力。一旦发现他们沉迷于危险的游戏或者活动,学校和家长就应该及时制止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并通过正面引导,让孩子们认识到,真正的探索应当基于尊重生命、遵守规则之上,而不是盲目跟风,追求一时刺激,把好奇心用错地方。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