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 新京报快评

弘扬科学家精神,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 新京报快评

00:00
05:04

今年5月30日是第8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致敬各行各业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向他们说声节日快乐!

科技工作者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涉及自然科学、工程和技术、医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各个领域。可以说,科技工作者的数量和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硬实力。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所在。

2019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六个方面,构成了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

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这将进一步鼓舞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也激励我们每一个人,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助力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其实,从钱学森、李四光、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到屠呦呦、南仁东、黄大年等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杰出科学家,这些闪光的名字,这些科研领域的佼佼者,他们身上都凝聚着科学家的精神内核。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一大批中国科学家严谨治学,在科研中下“真”功夫、“细”功夫,秉持敢于突破、敢闯新路的追求和志向,才开拓了新领域、攀登新高峰。

从两弹一星到北斗蛟龙,从量子通信到分子育种,从载人航天到港珠澳大桥,举世瞩目的成就照映着一段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科技发展历程,也是科学家精神力量的真实写照。

科学家精神是宏观的,也是具体的。育种专家袁隆平总是裤管沾满泥水,用重重稻浪筑起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林业专家李保国,30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农技创新助力百万人脱贫;力学家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只为建造出中国自己的核潜艇……无数科学家为科技强国的梦想呕心沥血,他们积淀的科学家精神,撑起国家勇毅前行的步伐,也指向每个人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我国创新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科学技术成就斐然,已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是科学家精神的薪火相传。

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发体现为科学技术的竞争。突破卡脖子束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人们美好生活赋能,都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科学家精神,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载人航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一天,回想这些振奋民族精神的科技时刻,我们或许无法记清每一张或年轻或衰老的面孔,也无法说出每一个拼搏在实验室、躬耕在田野或远洋科学考察船上的科学家名字,但我们知道,正是他们甘坐冷板凳,淡泊名利,才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干出了更多“惊天动地事”。而这份科学家精神,也早已成为国家精神谱系,为我们每个人赋予成长的力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