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心理障碍?| 北师大陈宝国讲心理学

心理障碍: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心理障碍?| 北师大陈宝国讲心理学

00:00
17:20

大家好,我是陈宝国,欢迎来到心理学通识课。

从这一讲开始,我用两讲的时间讲一讲心理健康的问题,这一讲讲什么是心理障碍,如何判断心理障碍?下一讲讲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而什么是健康?是不是身体没病就是健康?不是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从这个定义上来看,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就是不生病,生了病,大家都知道找医生治疗,要打针要吃药,但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生了病该不该治疗?又该找谁治疗?这许多人可能就不清楚了。放眼世界,心理疾病的发展很是令人担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提供的数据,目前,全球有近十亿人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有研究者认为,心理疾病占全球所有疾病的大约14%,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因为心理障碍致死或者伤残的人数,约占全部致死或者伤残总人数的15%在美国有近一半的成年人在其人生的某一个阶段会遭受一种心理障碍。

那么什么是心理障碍呢?它与心理问题有什么区别?我先来讲一讲这个问题。

国外一些研究者把心理障碍看作是异常的适应不良或者不合理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的持续模式,也就是说心理障碍它是异常的。那么这种异常表现在思维、情绪和行为等很多方面,然后这种模式它还是要持续的,在我国有研究者把心理障碍定义为一种不被某种特定文化所期待或者非典型的行为,表现为心理功能紊乱,并伴随有痛苦和功能性的损伤
通俗来讲,心理障碍就是理变态。由于心理变态这个概念有贬义,现在通常成为心理障碍,也有人成为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所以在很多书当中,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等概念是混用的,很难把它们严格的区分开来。而平时我们所说的心理问题还构不成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它一般指心理困扰比较低,还没有达到心理障碍程度的那些问题。例如,由于某件事情,自己近一段时间感觉情绪很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这是心理问题,但一个人如果长期的情绪低落,得了抑郁症,特别是严重的抑郁症,那就是心理障碍了。
在心理学当中,咨询心理学这门学科,他研究的对象就是正常人,它解决的就是在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当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而临床心理学这门学科它研究的对象则是心理障碍,探讨心理障碍,他的诊断评估分类治疗等等。所以心理障碍是比心理问题更严重的问题,可以说已经构成心理疾病了。

您知道了什么是心理障碍,如何区分正常和心理障碍?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有时候很难说清楚,比如说一位悲痛欲绝的丈夫,在妻子去世后6个月仍不能够回到正常的生活当中来,这是不是心理障碍呢?单从痛苦的时间很难进行判断,所以如何区分正常和异常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在美国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是由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英文简称是DSM,现在已经出版到第五版了。根据DSM有7条标准或者要素,用来区分正常和障碍行为。

下面我就给大家逐一的介绍一下。
第一条标准,痛苦。心理障碍者通常感觉是痛苦的,例如抑郁症患者会感到非常的痛苦,痛苦到自残自杀,再如强迫症患者不断的洗手,甚至一天洗100次手,非常痛苦,但控制不了自己。所以痛苦不痛苦,这是衡量是否有心理障碍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标准。心理障碍者通常会感觉很痛苦。
第二条标准适应不良。什么是适应不良呢?美国心理学会2000年给出了三个鉴定适应不良的标准,第一,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困扰。第二,行为影响了正常的日常活动。第三,行为增加了受伤死亡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风险,所以通俗来讲适应不良就是不能适应环境,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或者严重的扰或者严重的扰乱了他人的目标和社会的需要。
例如,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完全失去与他人交流的功能,难以适应正常的人际交流环境,影响自己生活了。再如抑郁症患者非常痛苦,痛苦到不能工作和交往,痛苦到伤害自己,这些都是适应不良,

第三条标准,非理性。个体的行为,或者说说话的方式是非理性的,不能被他人理解,这个也是通常判断心理正常还是心理障碍的一条很重要的标准。
例如,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幻听和幻视的行为,他还说他的每一根头发都是一根天线能够和外星人说话,再如一位被害妄想症患者,晚上睡觉的时候把菜刀藏在枕头下,一个人在下雨天还在为自己的庄稼浇水,一个人在大街上裸奔等等,这些都是非理性的行为。
第四条标准就是不可预测性。一般来讲人的行为是能够预测的,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人格特点去预测他的行为,但是心理障碍者的行为不具有可预测性,就好像失去了控制一样。例如一个人无缘无故的打人就是不可预测性。再如躁郁型抑郁症患者,今天情绪还非常低落,明天情绪就可能变得非常亢奋。再如老板今天对人很仁慈,明天对人很残暴,后天对人又置之不理,这些都是不可预测性。
第五条标准少见和统计上的极端性。心理障碍者做出的行为很少见,而且违背了社会可接受或者赞许性的标准。例如,露阴癖是性变态的一种在人少的地方向异性露出自己的生殖器,这就是少见的行为,而且违反社会伦理道德。再如,为了维持生命,我们每天都要保证基本限度的食物摄入量,但是厌食症患者每天吃得很少,饿得皮包骨也不吃,这就是统计上的极端性。
第六条标准,旁观者不适。心理障碍者的行为可能使旁观者感到不舒服。例如,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大叫大骂,或者毫无顾忌地大声唱歌,一个躁狂症发作的患者,一个晚上都在大吼大叫,这些行为就是令旁观者或者说令他人不适。
第七条标准是对道德或者理想标准的违反。大家知道任何社会都有一套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我们通常把不符合规范的行为看作是异常的行为。例如,父母赡养孩子这很正常而抛弃孩子不正常的行为。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出去工作,这很正常,但他不出去工作,天天在家呆着,有父母养着,这就是不正常。
总之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根据7条标准来判断个体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他们分别是痛苦,适应不良,非理性,不可预测性,少见和统计上的极端性,旁观者不适,对道德或者理想标准的违反,这几条不好记,但至少可以记住三条,个体是不是感到痛苦,是否适应不良,是否非理性。

这7条标准在判别心理障碍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说实话这些标准它并不是完全的清晰客观,而且要考虑文化背景,去判断某种的行为是正常行为还是不正常的行为,在临床上很难根据一两条标准判定是否是心理障碍,只能说一个人的行为越符合这7条标准,越经常表现出上述行为就越可能存在心理障碍。

我国有心理学家,把这7条标准概括成了3个,分别是心理功能失调,痛苦,或者功能性损伤不恰当的反应,这三条标准比较简单,如果这些特征越明显出现的频率越高,那么越可能判定为心理障碍了。

上面我给您介绍了判断心理障碍的7条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正常和心理障碍没有明显的界限,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心理连续体,这个连续体可以分成好几个等级,从完全正常的行为到极端的异常行为,我们每天的行为大部分都处在连续体的两端之间,即使心理健康的人偶尔也会有一些变态的行为,不能随便给自己贴标签。但确实很多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罹患过心理障碍,例如,得过抑郁症或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只要积极治疗心理障碍是可以康复的。
总之,心理障碍的诊断是非常复杂的,它需要专业的医生根据一定的标准作出诊断,如果得了心理疾病,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各大医院的精神科一般针对的就是各类的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还有专门治疗精神疾病的医院,例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等。
如果得了心理疾病,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在配合医生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积极进行心理治疗。因为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既涉及到基因神经递质的不平衡脑的功能等生理因素的影响,也涉及到个体的认知,个体遭受的创伤性的经验,以及工作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压力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药物治疗加上心理治疗,更有助于心理疾病的康复。

好,这一讲就讲到这里,谢谢您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