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是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5月27日记者获悉,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发起举办的第二届青少年心理安全论坛落幕,多位知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围绕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热点问题展开研讨。
论坛上,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苏彦捷谈道,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不是只有父母、老师去帮助孩子,而是大家一起成长。如何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苏彦捷分享了四个方面,第一注重运动,有氧运动可以释放快乐的化学物质,可以调节情绪,提高免疫力;第二,要睡好,好的睡眠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调整情绪;第三,学会处理关系,形成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第四,要建构一个全面的资源发展系统,比如换位思考、自尊、自我效能感、乐观、目标明确、自律自控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忽略了孩子个人学习的意义。如果一个孩子不能自己提出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教师的话,他们就找不到学习的意义。”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天蓉谈道,快乐学习的发生,强调的是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学有心情。然后聚焦核心问题,让学生学有激情,还要持续地探索,去追问,而这种追问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样,学生还要去建构问题系统,学得有深度。学会合作解决问题,合作能促进友情,学习是终身的事情,学有钟情。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杨凤池谈道,当前青少年心理出现的新倾向:性格向外归因居多,喜欢标新立异;情感上直接表达多于委婉表达;自我意识方面,自我中心又自我力量不足,存在着内在矛盾;在人际关系上,认为非好即坏,人我边界感不清。
杨凤池介绍,青少年常见的心理困扰,包括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强的学习困扰;青春期少男少女交往中的情感困扰;师生、亲子、同学中的人际关系困扰。“如果这些困扰处理不好可能导致青少年心理危机”, 杨凤池谈道,解决常见的心理困扰干预是第二位的,第一位是倾听,先听听孩子的心声,明白他们是怎么想的,要干什么,他们的苦恼在哪里。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认为,长期以来,我们关注的是教育能够变现的,可以转化为利益的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失去和模糊了人的独特性,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将考上好学校视为人生唯一的出路,其他的人格发展,如自我探索、合作能力、创造性等被漠视了。
杨东平认为,改变教育制度,实行灵活的小型化和多样化的学校制度,当前这个问题已经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他建议,更大程度地实现学习自由、教学自由,取消严厉的学业竞争,同时,还要认识AI时代提供的教育机遇。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认为,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好的关系是教育的前提,也是心理安全的条件。让学生在班级里有安全感,关系越好,心理问题会越少。“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我们今天要重申的教育价值。”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