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不成买卖在?努力100多年,阿拉斯加能摆脱美国远走高飞吗?

仁义不成买卖在?努力100多年,阿拉斯加能摆脱美国远走高飞吗?

00:00
17:32

阿拉斯加,美国最“高冷”的州。

2015年9月2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70周年,本应是普天同庆的时刻,但作为反法西斯国家的美国却有点儿焦虑,因为根据多家媒体的报道,白令海峡附近竟然出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军舰艇编队。

虽然只有5艘舰艇,但作为首次出现在美国周边海域的中国海军力量,其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

长此以往,美国之所以高喊“航行自由”,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作为综合国力鹤立鸡群的超级大国,有着一骑绝尘的海军力量。说白了,就是美国能到别国近海耀武扬威,但他国却难以以牙还牙地对美国本土造成对等伤害。所以靠着“一枝独秀”的实力,美国长期以来有恃无恐、乐此不疲。

但如今中国按照美国的航行自由原则给了美国同样的“关怀”,像极了习惯了欺负老实人的小混混被忍无可忍的老实人反杀,美国内心的焦虑是难以掩饰的。

而更令美国尴尬的是,中国还根据美国3海里领海的原则进入美国太平洋舰队在阿拉斯加的重要补给港——阿图岛12海里内,航行过程相当安全和专业,令内心一万只羊驼来回奔腾的美国最终无话可说。

作为和中国地理距离最近的州,阿拉斯加无疑是中国海军串门的首选之地,这里也一直以来都是美国对抗中俄的前沿和跳板。

然而,“广大”阿拉斯加人民并未因为突出的战略价值而与有荣焉。相反,他们一直以来都有与美国分道扬镳并展翅高飞的鸿鹄之志。

原因无他,因为阿拉斯加是美国买来的。

相比于其他国家靠武力开疆拓土的手段,美国买买买的扩张手段确实独树一帜。从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开始,除了常规的武力夺取,高达638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全部是美国砸钱购买甚至“抢购”所得,总花费高达7720万美元。

理论上说,作为美国买来的土地,阿拉斯加并不孤单。但问题是,美国购买阿拉斯加时,不仅没有一如既往的兴高采烈,反而一度非常痛苦和嫌弃,原因不是因为贵,而是因为贵且没用,毕竟当时的美国并不缺冰箱。所以面对这种国家级别的“冲动消费”,作为纳税人的美国人民纷纷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尤其是对负责购买谈判的美国国务卿威廉·西华德,收到的咒骂和嘲讽之声经久不衰、绕梁不绝。

所以,既然昨天的你对我爱答不理,那么今天我就一定让你高攀不起。而且相信没有美国的颐指气使,阿拉斯加的明天一定和雪地里的阿拉斯加犬一样潇洒快活。

听起来挺扯淡的,事实上也确实扯淡。因为阿拉斯加区区72万的人口,根本就没有高冷的资本。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国当年买断阿拉斯加,也从未考虑过阿拉斯加人民的感受,除了被沙俄拉拢“被迫”消费的被动,美国更多的是看重了阿拉斯加的战略价值,而这也是沙俄不顾一切地想要一走了之的根本因素。

除了数万年前印第安人跨越白令海峡进入美洲的历史,丹麦航海家维特斯·白令在1741年发现白令海峡并航行至阿拉斯加湾。

而早在白令发现白令海峡和阿拉斯加之前,沙俄探险家就已经完成了对楚科奇半岛和白令海峡的探索。

从1480年挣脱金帐汗国统治以来,继承蒙古“噬土成性”基因的沙俄就开始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扩张,生活在东欧平原的游牧民族哥萨克很快成为沙俄扩张的重要助手。

1582年,第1批哥萨克越过了乌拉尔山脉,开始了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疯狂扩张。在沙俄的猛烈扩张下,西伯利亚汗国和喀山汗国等土著政权纷纷灰飞烟灭,清朝猛烈反击并迫使其签订《尼布楚条约》后,沙俄侵略者兵分两路,一路向西折返,并勾结极盛一时的准噶尔汗国兴风作浪。另一路则继续向北探索,向堪察加和楚科奇等北部扩张,为沙俄殖民阿拉斯加创造了可能。

1745年,沙俄猎人在阿留申群岛建立了稳固的狩猎基地,开始了俄国对阿拉斯加的殖民。彼时的英国在殖民了加拿大之后,也在不顾一切地一路向西,但阿拉斯加冰天雪地的气候条件,还是“劝退”了其它殖民者,于是沙俄笑到了最后。

1784年,沙俄在科迪亚克岛建立了第1个永久定居点,随后开始沿海岸线向东扩张。虽然阿拉斯加冰天雪地,甚至一部分还在北极圈内,但南部由于北太平洋暖流的滋润,气候相对温暖,为沙俄殖民者的坚守创造了可能。

彼时的英国、法国与荷兰等国分别成立了主导东方扩张的东印度公司,这让沙俄深受启发,于是在1799年成立了俄罗斯美洲公司,简称“俄美公司”。

作为沙俄的“东印度公司”,俄美公司也忠实发挥了打砸抢烧的殖民精神,在远东不断兴风作浪的同时,甚至企图侵略夏威夷群岛和加利福尼亚,遭到了英国和美国的警惕,随后沙俄不得不收缩触角,重点经营阿拉斯加。

但问题是,身在高纬度的阿拉斯加生态系统本就脆弱,而沙俄却为俗称“软黄金”的皮毛而来。所以在俄美公司无节制的捕杀下,阿拉斯加皮毛和渔业资源等很快枯竭,俄美公司利润直线下降,再加上矿石资源等始终没有发现、远离沙俄统治核心以及英美等国家的强力竞争等因素,阿拉斯加越来越成为沙俄的鸡肋。

1853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自拿破仑帝国覆灭以来积累的威望一夜归零,外部危机骤然加剧,尤其是紧邻英属加拿大的阿拉斯加,在英国威胁下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在这样的情况下,沙俄高层逐渐萌生了拿阿拉斯加卖了换钱缓解经济危机,并引入第三国力量阻挡英国入侵远东的想法,于是国际蒸蒸日上的美国进入了沙俄的视野。

彼时的美国刚刚打完了南北战争,百废待兴还很缺钱,但为了扩张领土更为了对加拿大形成半包围的地缘优势,于是经过激烈争论后,阿拉斯加最终以720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720万美元买断阿拉斯加何止是贱卖,简直是赔钱甩卖,今天的俄罗斯看着对岸的枪炮也确实悔青了大肠。但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甩卖阿拉斯加,在当时确实是美俄双方都眉开眼笑的双赢交易。

对于沙俄而言,除甩掉了阿拉斯加这个早已榨不出油水的包袱,通过美国的接盘且横插一杠,远东的安全从此有了保证。

虽然沙俄大手一挥,丢掉了面积达171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但紧接着沙俄就在1856年的第2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先后夺走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尤其是获得了海参崴这个远东深水港。

而对于美国而言,阿拉斯加的作用则更加举足轻重,在静夜史看来主要有:

首先,美国获得了171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相当于美国国土的20%。而在金矿及化石能源等资源陆续被发现后,阿拉斯加成为名副其实的资源宝库;不仅如此,漫长曲折的海岸线、浅且广阔的大陆架环境以及北太平洋暖流的存在,使阿拉斯加成为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渔业资源都非常丰富的地区;

其次,阿拉斯加的“加盟”,让美国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冰洋沿岸国家,在北极事务上有了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最后,因为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隔海相望,因此阿拉斯加也成为对抗俄罗斯的最前沿,尤其是冷战时期,这里是抗苏的第一线。配合西欧方向的咄咄逼人,俄罗斯感受到的是腹背受敌的压迫。

对于美国而言,任何一个理由都足够舍身忘死,而对阿拉斯加而言,每条理由都包含了对美国的咬牙切齿,尤其是作为第一线的定位,直接影响到了阿拉斯加的发展。

虽然阿拉斯加的人均GDP排名在美国排名并不靠后甚至还有点儿先进,但这是建立在阿拉斯加区区72万人口之上的,在经济总量这个问题上,“后进”的阿拉斯加一直很稳定。

因为高寒的地理条件根本不适合农业发展,畜牧业也够呛,所以当成为美国一员后,美国应当多多扶持阿拉斯加的工业发展更上新台阶。

但问题是,严寒的气候同样留不住人,而本就工业基础薄弱的阿拉斯加,在美苏争霸以及美俄对抗的大环境下,经济尤其是工业发展一言难尽。

所以,对阿拉斯加而言,摆脱美国,除了资源能自给自足,能拥有北极话语权,更能在事实上斩断和美国的联系,避免成为大国纵横捭阖的牺牲品。

为了争取独立,阿拉斯加从被美国买下的那一刻事实上就开始了。如今,阿拉斯加的独立运动更是蔚然成风,尤其是阿拉斯加独立党,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几大分离势力之一,也是阿拉斯加州的第三大党。长期以来,他们在“阿拉斯加优先,阿拉斯加永恒”的格言指引下,一直试图以公民表决方式寻求阿拉斯加脱离美国。

但问题是,在阿拉斯加47.2万的注册选民中,共和党占到了11.9万,民主党占到了7.1万,就给阿拉斯加独立党的只剩下1.3万。这点儿人别说暴力夺权了,就是组织个像样的集会都捉襟见肘。

长期以来,虽然美国身为超级大国,但内部的分离主义运动从来都层出不穷。尤其是印第安人的抗美运动,只是在强大的美国暴力机关面前,任何分离主义都只能“载歌载舞”而不是兵戎相见。

阿拉斯加独立,首先是缺人。事实上针对缺人的问题,联邦政府一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在买下阿拉斯加后。美国就鼓励大量国人到阿拉斯加定居,最终导致白人占到了阿拉斯加总人口的2/3以上。

在人口严重不足且基本盘长期稳定的情况下,阿拉斯加的独立基本就是自娱自乐的过家家。再加上阿拉斯加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支撑和远离美国千里的飞地属性,注定了美国从来就对阿拉斯加的独立运动不以为意。

对美国而言,本土的分离主义势力似乎更值得注意。早在阿拉斯加被买下之前,作为美国经济前二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德克萨斯州就已经开始了挣脱美国“契约”桎梏的努力,毕竟它们除了之前都是墨西哥的一部分,这个啥时候甚至建立过“孤星共和国”,两州GDP发展水平更是长期傲视群雄,所以对长期补贴穷兄弟,被迫“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套路早已深恶痛绝。

所以,两州独立浪潮从未止步,这与千里之外的阿拉斯加无疑是遥相呼应的。但问题是这两个土财主从来雷声大雨点没,闹独立本质上是要联邦的更多利益倾斜,所谓“会闹的孩子有奶吃”,所以阿拉斯加似乎也只能紧步后尘。

毕竟除了美国说一不二的暴力机器,从南北战争以来林肯将“美国”阐述为“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结果”的理论基础,都决定了各州即便万事俱备,也只能等待东风的到来。

而美国衰落的东风,似乎还为时尚远。从二战结束之前开始,美国就开始了冷战时期的一系列农业布局,比如在1944年成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47年推出“马歇尔计划”,在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了美国的霸权之基。

而后因越战的拖累,美国在1971年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于1974年,最终建立了美元石油霸权。

在美元石油霸权的支撑下,美国实体经济大量外逃,最终将美国推向金融帝国的不归路。而想要维持帝国的平衡,就必须以美军维持各国对美元石油霸权的控制。毕竟没有了美元的空手套白狼,美国哪里能维持奢侈的生活?

虽然历史证明,苏联综合国力极端强大仍然难逃分崩离析的尴尬命运。但美国和苏联从来不同,独特的区位和与美国悬殊的体量,注定了美国的州不可能成为苏联加盟国第二。

不过对于人迹罕至的阿斯佳而言,虽然可能性低但不代表着没有可能。虽然沙俄殖民阿拉斯加时,没有同其他殖民地一样大量迁入俄罗斯人进行种族换血,使今天的阿拉斯加人既对美国没有归属感,也对俄罗斯没有认同感。

但俄罗斯隔海相望的区位,注定了俄罗斯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给予阿拉斯加比加州和德州更直接和大量的支持。

但阿拉斯加的独立,岂是一朝一夕之功?纵然有俄罗斯等外部势力的支持,但除了阿拉斯加独立党,大部分阿拉斯加人并不喜欢同美国挥手告别,毕竟美国不仅给了阿拉斯加安全,更给了阿拉斯加地位。想想今日想加入美国而不得的波多黎各,阿拉斯加的独立运动明显是凡尔赛了。

所以,阿拉斯加有独立浪潮不假,但更多的就是自娱自乐地玩玩。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