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鄙视的都有恃无恐?为何东北六邦会成为印度的不可触摸之痛?

被鄙视的都有恃无恐?为何东北六邦会成为印度的不可触摸之痛?

00:00
19:35

印度,一个一盘散沙的统一国家,更是一个等级森严的民主大国。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国家,印度教深入到了印度社会的各个角落,而因为种姓制度的深入骨髓,所以印度也成为世界上等级最为森严的国家。

根据婆罗门教圣典《梨俱吠陀》的描述,当诸神分割一个原始巨人普鲁沙时,他的嘴变成了婆罗门,他的双臂变成了罗惹尼亚,他的双腿变成了吠舍,他的双脚生出首陀罗。

而四个阶层分别对应掌握宗教的祭司阶层、部落首领和武士为主的军事阶层、从事农牧工商的平民和数量众多的奴隶。

根据印度教的解释,前三个种姓被称为“再生族”,即统治阶级;首陀罗则被称为“一生族”,即被统治阶层。

当然,在首陀罗以下,还有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旃陀罗”,也就是贱民,是连首陀罗也可以随意侮辱和践踏的存在。

而这些贱民,虽然文化水平没有,只能从事掏大粪等卑贱职业,但却有着极高的自我修养,从不主动到其它种姓的地盘污染别人眼球,甚至白天都选择避开人群。

之所以有着强大的自我约束力,根本原因在于种姓制度是一个讲究轮回的制度。虽然以肤色区分的高低种姓具有不可改变的内部通婚和职业世袭特色,但它们始终相信:今生逆来顺受多吃苦,来生定能飞黄腾达翻身做主人。所以他们不仅忍无可忍仍继续再忍,更坚决要求他人跟着自己一起忍,所谓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即便是不想等到来世,也只能通过改信其它宗教的方式摆脱被压迫的状态。但统治阶层表示你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啦?于是对贱民不仅压迫得更狠,而且多了很多戏谑和嘲讽。

但令广大贱民普大喜奔的是,在被四大种姓压得喘不过气却从来不敢奢望揭竿而起的情况下,广大贱民阶层将发泄目光投向了另一个群体,在他们面前,广大贱民不等轮回转世,就惊喜地体会到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幸福感,那种高高在上的主人翁感受令广大贱民如痴如醉。

而这个令贱民阶层也“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叫做阿萨姆,也就是今天的“东北六邦”。由宽仅二十多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复行数十公里,豁然开朗,就来到了这个富饶而贫穷的地方。

东北六邦,指的是阿萨姆邦、那加兰邦、梅加拉亚邦、曼尼普尔邦、特里普拉邦和米佐拉姆邦,面积为17.85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其中大部分为黄种人。

印度广大贱民阶层之所以敢对东北六邦如此不敬,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东北六邦无论人种还是宗教都和印度教世界格格不入。

就像某些爱狗人士敢于频繁挑衅普罗大众的底线一样,跨越种族从来就不存在什么心理负担,贱民的所谓心理快感就是来源于此。

但问题是,明明和印度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为何东北六邦会成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静夜史认为这是个说来话长的问题。

虽然顶着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帽子,但印度从来就没有源远流长过。拜层出不穷的征服者所赐,印度文明不断被覆盖,最终成为“秀色可餐”的千层饼,而小小的开伯尔山口也成为古往今来众多征服者的财富密码。

而这一切,都在1600年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是因为印度从绵羊突然进化成猛虎,而是因为英国和其它征服者的路线不一样。

就在这一年,英国殖民者登上了南亚次大陆,并嗅到了咖喱的芬芳。于是它们解放思想,大胆开干,用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就陆续打败葡萄牙、尼德兰和法国同行,成为南亚次大陆最靓的侵略仔。

在和法国火并的“七年战争”期间,英国选择向富庶的孟加拉省下手。1757年1月,英国殖民头头克莱武率军在孟加拉省登陆,和孟加拉内奸里应外合,在普拉西战役中打败孟加拉军,而后英国侵略者在1764年于布克萨尔击败了不甘做傀儡的孟加拉王公率领的起义军,最终取得了对孟加拉的统治权,控制了恒河下游的辽阔土地。

当时的东印度公司,作为侵略南亚次大陆的主力,表现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而极盛一时的莫卧尔帝国则在东印度公司的步步紧逼中江河日下。

占领孟加拉后,东印度公司陆续向北侵入奥德邦,向南于1799年征服迈索尔,而后又挥师西进,于1818年征服马拉特联邦,最后掉头北上,于1849年成功征服旁遮普,逐步完成了征服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目标,而征服旁遮普也意味着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莫卧儿帝国名存实亡。

而在征服印度的过程中,英国侵略者也在其他战线全面开花,除在南亚次大陆西北入侵阿富汗,并划定“杜兰线”给阿富汗和今天的巴基斯坦以及伊朗留下了无穷祸患,英国还在孟加拉的周边疯狂扩张,尤其是东部的阿萨姆地区。

阿萨姆地区最早和其他南亚次大陆地区一样,居住着原始澳大利亚人和达罗毗荼人。公元前10世纪,黄种人穿越横断山脉山口来到阿萨姆并繁衍定居,最后建立了迦摩缕波王国等政权。

1228年,中缅交界地带的傣族人穿过阿萨姆东部山脉并征服迦摩缕波等部,最终建立了强大的阿萨姆王国。彼时的莫卧儿帝国,将阿萨姆王国视为眼中钉并前后进行了17次征讨,但均无功而返。

但当18世纪80年代阿萨姆王国盛极而衰并内讧不止后,东部的缅甸趁机大举西侵,在1822年彻底占领阿萨姆地区。

而无论种族如何更迭和换血,阿萨姆地区以黄种人为主的事实无可争议,这和雅利安人覆盖的南亚次大陆其他地区有着本质不同。

彼时的缅甸正处于贡榜王朝时代,是中南半岛上的强大政权。但相比于工业革命后“鸟枪换炮”的大英帝国,缅甸终归还是相形见绌。在英国完全征服孟加拉后,就开始了对阿萨姆地区的觊觎,并最终在1824年爆发了第一次英缅战争。

第一次英缅战争在三次英缅战争中历时最长,也对缅甸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伤害。随着缅甸在1826年被迫接受英国提出的《杨达波条约》,缅甸不仅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迫向英国赔偿100万英镑,更不得不将丹那沙林,阿拉干和阿萨姆割让英国,从此缅甸对英属印度的门户洞开,英国也取得了进一步入侵缅甸的桥头堡。

为了进一步入侵缅甸,英国将阿萨姆地区纳入英国的直属统治区。

而第一次英缅战争,也宣告了阿萨姆地区的江山易主,从此英国殖民者为了巩固对阿萨姆的殖民,开始向阿萨姆地区迁入大量孟加拉人,不断稀释阿萨姆人的人种比例。

而在大量孟加拉人纷至沓来的同时,阿萨姆人的反抗也此起彼伏,一直延续到1947年印巴分治。

因为是按照宗教进行分野,所以大部分印度教占主体的邦成为印度的一部分,而穆斯林占主体的邦则成为巴基斯坦的一部分。

但问题是阿萨姆地区在英国长达百年的直接统治下,宗教成分一直就不那么纯正,除了藏传佛教、基督教,更有混进来的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宗教形势相当复杂。

在这样的情况下,鉴于阿萨姆距离东巴基斯坦更近,所以全印穆斯林联盟一再表示:阿萨姆的情况太复杂了,与其就给印度遭膈应,不如就给巴基斯坦让生不如死去。

面对穆斯林集团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国大党的精英们激动地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

从“印巴分治”而不是“巴印分治”的称谓来看,到底谁是英属印度的亲儿子,尔们心里真的没有点儿数?

于是穆斯林联盟只能妥协,毕竟就算英国爸爸不偏爱印度,印度的体量已经摆在那里,它要是耍起流氓巴基斯坦还真是招架不住。

事实上,在印巴分治前,尼赫鲁就曾坚决要求将西孟加拉和东旁遮普划入印度,为印度争取到了黄麻和棉花产区,而阿萨姆邦事实上也未能免俗,在印巴分之后成为印度国土的一部分。

和世界上其他民族对殖民者咬牙切齿不同,由于印度在千百年来频繁地被征服,根本就没有民族精神形成的土壤,所以现代印度的灵魂事实上就是英国殖民者给的。

而英国殖民者虽然也在南亚次大陆杀人放火、巧取豪夺,把南亚人当奴隶使唤,甚至在印巴分治时,还将大量本属于英属印度的穆斯林聚集区剥离出去,让印度立国时的国土面积只剩下298万平方公里。

但相比于千百年来的偏居一隅以及一盘散沙的状态,英国殖民者虽然也没有摆脱“以印制印”的殖民思路,但相比于之前的侵略者实在突出了太多。除为印度带来了铁路等近代文明,强化了南亚次大陆的统一属性,更以主人翁的精神“开疆拓土”,打造出了一个面积达500多半平方公里的英属印度。

而这其中大部分土地,都成为印度领土的一部分。相比于其他民族拼死拼活才谋得立锥之地的尴尬,印度开局就是29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空间,面对这白送一样的土地,印度有什么理由不感恩戴德?

而且,就算对这种嗟来之食不屑一顾,那么英国殖民者把南亚当成自己家,几百年如一日的开拓精神,难道还不够鼓舞人心?不够入选《感动印度》十大代表之一吗?

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印巴分治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战争或革命,使统治阶级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所以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他们从来对英国殖民者是说不完的感谢,对200多年的被殖民史也从来都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所以,独立后的印度一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期的逆来顺受,迅速蜕变成上蹿下跳的南亚混混,并自诩为英属印度的继承者,为恢复所谓的英属印度版图而前赴后继。

所以,巴基斯坦首当其冲。再加上英国在印巴分治时虽然更偏爱印度,但占据印度河中下游和恒河入海口的巴基斯坦则对印度形成了东西夹击的态势。尤其是东巴基斯坦,虽然面积远不及西巴基斯坦,但却几乎“堵死”了恒河入海口,使印度在全国第一大河也不得不面临借港出海的尴尬命运。

而更让印度无语凝噎的是,东巴基斯坦的存在,在区划上形成了宽仅20多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使阿萨姆地区几乎成为印度的飞地。

而阿萨姆地区本身就和印度其他地区不同宗同源,所以印度为了加强对阿萨姆的统治简直是操碎了心。

除利用一切机会肢解巴基斯坦并最终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美梦成真,印度还在西里古里走廊的北部不断发力,不仅生吞活剥了锡金,更全面控制了不丹,增加了西里古里走廊的所谓安全性。

但问题是西里古里走廊再安全,也宽不到30公里,在印度支持下独立的孟加拉国虽然不再配合巴基斯坦夹击印度,但并不意味着孟加拉国和印度同穿一条裤子。

事实上为了防止三面包围的印度对孟加拉国有非分之想,作为“囊中之物”的孟加拉国选择了“躺平”,通过放任自流尤其是放开人口增长的方式让区区14万平方公里的孟加拉国拥有了高达1.6亿的庞大人口。

事实证明,虽然孟加拉国一如既往地贫穷,但生孩子的本事相当了得。看到孟加拉国如此不讲武德的人口增长状况,印度终于暂时放弃了将孟加拉国吃入口中的打算。毕竟想想人口激增的穆斯林,疲于奔命的印度政府就头疼得要命,孟加拉国的“子宫战争”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功。

因为孟加拉即便不引入第三方势力也不可能为印度所用,所以印度控制阿萨姆地区的主要途径依然是窄窄的西里古里走廊。而这样的地理特点,注定不仅印度的统治成本居高不下,阿萨姆地区对印度的向心力更是聊胜于无。

所以作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继承人,印度政府经过长时间的思想斗争,创造性地提出了“以退为进”的妙计:

既然印度可怜的统治力难以覆盖阿萨姆地区,那么就干脆破罐子破摔:

1、行政区划碎片化

1962年的中印战争作为印度的国运之战,不仅让印度的侵略战打成了首都保卫战,然后被彻底踹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在国际社会丢尽了颜面,更让尼赫鲁郁郁而终。

当然,更重要的是印度在灰头土脸的惨败中,终于体会到了亡国灭种的绝望,更明白了国土安全尤其是阿萨姆地区不可分离的重要性。

毕竟阿萨姆不保,印度东部将彻底被阴霾笼罩。所以在统治力短期内难有起色的情况下,印度率先想到的是分而治之。

1963年,印度在阿萨姆邦东北部设置1.6万平方公里的那加兰邦,1970年在西部设置2.2万平方公里的梅加拉亚邦,1972年又在西南部设置面积1万平方公里的特里普拉邦、2.1万平方公里的米佐拉姆邦和2.2万平方公里的曼尼普尔邦。

经过多轮肢解,昔日面积超过17万平方公里的阿萨姆邦面积仅剩7.84万平方公里,虽然面积仍是东北六邦之首,但却早已不复当年之盛。

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印度虽然对东北的统治力依然微乎其微,但最起码减小了阿萨姆地区铁板一块且随时出走的可能性,维护了印度的国土完整。

2、统治方式赤贫化

东北六邦对印度最大的不满在于:印度政府根本就不把他们当人看。

除了低到连贱民也可以随意欺凌的社会地位,印度对阿萨姆地区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施舍。

因为惧怕阿萨姆地区发展起来并远走高飞,印度对东北六邦一直采取的是“穷困”战略。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钱我看你还闹个锤子。

实现证明,印度的策略确实取得了相当的成功,老百姓对印度政府更没有什么期望和好感了,问候起来也从来都是要么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要么啥子枪炮招呼。

虽然这里的天地并不广阔,但却有超过60支武装坚持斗争在这里,他们虽然没钱,更指望不上印度政府的帮助,但国际援助从来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很多就来自于印度的宿敌巴基斯坦。

所以,印度的赤贫化政策,并未彻底断绝阿萨姆地区人民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决心,反而加重了他们和印度政府的离心。

3、人口流动开放化

孟加拉国的子宫战争最大的成功不在于保住了孟加拉国的安全,而在于它早已冲出了孟加拉的国门,甚至对垂涎三尺的印度形成了反侵略。

当然,以印度相当强大的国力,想要复制历史被轻易殖民并不容易,印度只要关好国门就可以防止其他种族的趁机入境。

但问题是印度根本就没有门,所以在孟加拉人疯狂地涌向周边的印度时,印度选择了开放怀抱等你。于是从英属印度时期就开始的种族换血再度开始,无数孟加拉人进入阿萨姆地区,挤占了当地本就捉襟见肘的资源,于是被鸠占鹊巢的阿萨姆人民再度表示你们都给我滚,对印度政府的深恶痛绝更是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

不过印度政府似乎并不重视阿萨姆人民的心情,所以当印度在东北六邦选择了躺平,那么遭殃的就是阿萨姆人民。

可以说为了将本不属于自己的阿萨姆牢牢掌握在手里,历届印度政府可谓处心积虑、煞费苦心。

毕竟这里不光关乎印度东北部的安全,更关乎印度如何进出东南亚以及保护所谓的侵略成果。

只不过,相比于在阿萨姆地区的“斤斤计较”,印度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西北才是印度国土安全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居高临下的阿克塞钦。

可惜,印度怎么也不可能意识到自身的缺陷和问题,而印度在阿萨姆地区的“消化不良”,也充分说明了印度阿萨姆模式的失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