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所高校相继呼吁学生诚信跑步。5月17日,南开大学体育部发文称,在网络上发布代跑信息的行为,已经严重扰乱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秩序,影响特色马拉松项目的顺利进行,呼吁同学们诚信跑步,如发现学生有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此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也通报了学生课外锻炼作弊的情况。
大学生体育锻炼欠缺是一个困扰公众已久的话题。2021年,教育部一份针对115余万在校学生体质健康的抽测复核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不及格率”达到了约30%。不少高校为了督促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纷纷对课外锻炼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规定学生每学期要累计完成多少公里,成绩算入期末体育课部分成绩,将学生体质测试与毕业证直接挂钩等。
在制度的倒逼下,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田径场上锻炼的学生明显多起来了。一些不喜欢跑步的人,因为跑步打卡次数与体育成绩挂钩,不得不去跑步,坚持一段时间后也能“习惯成自然”。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因怕“麻烦”等,出现了骑车晃手机、“接力跑”、甚至代跑的不诚信现象和作弊违规行为。针对这些锻炼乱象,多所高校倡议学生树立个人诚信形象,坚持诚信校园健康跑,做到不代跑、不替跑,不借助交通工具假跑,做到电子数据真实可靠,杜绝一切数据作假行为。
锻炼身体竟然还要找人代跑,看到这样的咄咄怪事,啼笑皆非之余,大学生为何如此消极对待体育锻炼,值得探究。
平心而论,除了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欠缺之外,也要看到这种“一刀切”做法确实存在弊端。只有跑步才算锻炼,一些热爱其它运动的大学生就颇有怨言。从学校方面考虑,跑步是最便捷的运动方式之一,考核也易于操作,选择其作为学生“动起来”的项目当然没毛病。但是,这种统一性要求无疑会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产生矛盾,理应酌情协调。
诚如专家所言,高校体育应当有一定程度强制性,但不是一强制就要失去人文关怀和科学性。跑步App督促锻炼是新科技环境下的很好尝试,但具体用到大学校园,设计者就需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不爱运动的懒学生,思考怎样的方式可以让他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而不是去管制和出难题。
身体是一切奋斗的本钱。大学生们要清醒认识到锻炼身体是自己的事,绝不能走“捷径”。但是,培养大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跑起来”,还应加强对学生运动兴趣和爱好的培养,通过个性化、多元化体育课程的设计,在因材施教方面下足功夫。一旦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和价值,根本无需制度倒逼,大学生们自然会积极主动地锻炼起来。
来源 | 潮新闻
编审 | 郑宗敏 施琪铧(实习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