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与菜园老人:一次心灵的碰撞丨天地译文

子贡与菜园老人:一次心灵的碰撞丨天地译文

00:00
06:16

《庄子·天地》其八译文


上一讲说到,菜园中的老人听说子贡是孔子的弟子后,说了一番扎心的话。子贡被他说得含羞带臊、面红耳赤,他垂头丧气、怅然若失地走了三十里地才略缓过来一些。


子贡的弟子见老师面色好些了,便小心翼翼地问:“刚才那位老人是做什么的?怎么您见过他之后就神色大变,一整天都没缓过劲儿来呢?”


子贡回答说:“我一直以为,我的老师孔子,是这天下第一修道养德之人,岂不知人外有人,今天我算是见识了。过去,夫子总是对我们说,做事要适当合理,用功要讲求成效,能做到事半功倍,就是圣人之道,现在看来,真是错得离谱啊!我也是今天才领悟到,只有掌握了天道的人,德行才能完备,只有德行完备,才能使形体健全,只有形体健全,精神才能有所依托,而精神专注完全,才能达到真正的圣人之道。”


以三十里的路程悟透这些道理,子贡也算是有慧根了。他接着说:“这些得道的圣人们,就像刚才那位浇园的老者一样寄生于人间,和光同尘,与民大同,他们每天的生活不带有任何目的,看起来他们像是蒙昧无知,其实却是难得地保持了淳朴的天性。他们悠闲自在,什么功利机巧,全然不会放在心上。不合乎本心的事,他们不做;不合乎志愿的事,他们不追;哪怕全天下的人都称赞他,他也傲然不顾;哪怕全天下的人都非议他,他也毫不理会。”这种境界,用《逍遥游》篇中的话说,就叫“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子贡说:“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天下人是称赞还是非议他们,对他们来说都既不会有增益,也不会有损害,能够进入这种境界,才称得上是全德之人。可惜呀,我却没有这么高的境界,不过是一个随波逐流之人罢了。”

回到鲁国以后,子贡把这件旅行奇闻告诉了孔子。


孔子说:“你遇到的那个老人,应该是一位研修浑沌氏道术的人。”在内篇《应帝王》中,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北海之帝和南海之帝为了感谢中央之帝“浑沌氏”的款待,决定为没有眼耳口鼻的浑沌氏凿出七窍,结果好心办成坏事,浑沌氏竟因此而死。可见“浑沌”是大道混同于一的状态。若是强行分出差别,大道也就丧失殆尽了。


孔子说:“假借浑沌氏的道术来修养内心的人,是全然逍遥于俗世之外的方外之人。他们可以说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只问天道,不问其他,只知道持守混同于一的大道,不会将自身与天地万物区别开来,只懂得修养纯净的心性而忘怀于世事,不会被外物所役。他们就是那种心境如白练般无染,虚静无为、返璞归真的人,他们就是那种体悟真性、持守精神,悠游于天地世俗之间的人,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呢?你我都是方内之人,又怎么能明白这些浑沌之道呢?”


这里孔子的说法较之内篇《大宗师》略显偏狭。在《大宗师》中,孔子虽然也认同儒道两家一为入世,一为出世,他们师徒二人虽然为尘世所桎梏,都站在方内,更关心的是现实世界,却也可以内外玄和、游心方外。而道家真人的观点在本篇中似乎也偏离了庄子反对功利技巧的真谛。在内篇中,庄子反对功利技巧,实际反对的是机心,是为了保持天性的淳朴自然,所以,对于能够“以无厚入有间”的庖丁,庄子是充满激赏的。而汉阴的那位灌园老人,却连物理机械也一并反对,或许,像他这样的浑沌氏学人,也是为了让人们反思和警醒所谓文明的悖论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