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拓条鱼,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来这里拓条鱼,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00:00
05:14

第一次来到金石艺术馆时,学员们正在学习拓片、美甲等课程。他们非常热情,带着记者在艺术馆内讲解一件件作品。一件件精美的拓片让人目不暇接,一幅栩栩如生的鱼拓作品更是吸引了记者注意,忍不住提出一试。就这样,记者得到了一次鱼拓体验课。

鱼拓——鱼的早期照片

5月20日上午,记者携带着冯万朋馆长叮嘱的材料——一条瘦长的鲫鱼,来到河南省金石艺术馆体验鱼拓。冯馆长告诉记者,鱼拓属于传拓的一种,最早出现于晚清,是一种将鲜鱼拓印在宣纸上的艺术,来源于钓鱼人把获得的鱼拓印下来留作纪念或参加比赛。“选择鲫鱼的原因主要是它的体型瘦长,比较好拓。”冯馆长将鲫鱼用盐水处理后,放在一块泡沫纸上。

之后,他比着鱼的体型,在泡沫纸上切割出一个可以将鱼放进去的形状,然后用大头钉将鱼固定好,准备工作就做好了。“在上色的时候,要注意颜料的干湿,不能太干,否则就会拓不上;也不能太湿,易将鱼拓得一塌糊涂。”冯馆长边讲边给鱼涂上颜料。今天的鱼拓,选择红色、黄色和白色,红色涂鱼鳍,黄色涂鱼鳞,白色涂鱼肚,中间需要进行两个颜料的过渡。“鱼拓其实很简单,但需要注意两件事,一是足够细心,二是涂完鱼就要将纸贴上,快准狠。”冯馆长补充说。

在上色后,冯馆长将宣纸压在鱼身上,并把鱼的身体从头到尾压了一遍,当颜料透过宣纸显现时,将宣纸揭开,一条鱼就跃然纸上,好似即将跳出宣纸一般。鱼拓的魅力大概就是这样,将易腐败的鱼记录在可以保存的宣纸上,让鱼获得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

鱼拓作品

立足根基,不断开拓创新

鱼拓是传拓的一条分支,传拓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技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将近2000年的历史文化。冯馆长讲,自己最早接触传拓时,就被传拓吸引到了,决心将这门技艺学精、学好。“由于身体的不便,自己学习传拓需要比别人更加努力。”冯万朋出生于登封一户普通农家,是一名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残疾人,于2016年接触传拓,现在是河南省金石艺术馆的馆长,成功举办多次艺术巡展,也在传统传拓的基础上发明了“立体效果拓”“立体全型拓”两项实用技术专利,也创新了“彩金传拓”的传拓手法。

在作品陈列馆内,一件件精美的展品,展示出他们身残志坚,绝不向命运低头的决心。当看到记者在关注一幅彩色的传拓作品《五子送福图》时,冯馆长讲解道:“之前一直以墨拓和朱拓为主,直到2018年去北京参加一档节目,观众说自己喜欢拓片,但是因为与家里的装饰风格不符,问我能否有其他颜色的拓片。我回来后一直记着这个观众的话,因此创新了‘彩金传拓’的拓法,使一些吉利喜庆的作品不再沉闷。”

冯馆长介绍馆藏拓片作品

当记者提问到创新与传统的关系时,冯馆长讲道:“传拓的传统是根基,创新是它顺应时代发展的体现,只有创新它才会被世人所接受,但也只有立足根基,它才能存活,才能继续发展壮大。”传拓不仅仅是传统技艺,也是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更是中国人立足文化自信的一笔浓墨重彩。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