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男子当官远离小人,善听忠言官至尚书告老还乡,活到九十九岁

民间故事:男子当官远离小人,善听忠言官至尚书告老还乡,活到九十九岁

00:00
28:33

明朝中期,天下承平日久,京师中富户众多,出门坐轿扈从吆喝开道很是气派。


其中有一个叫刘子平的人,是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从小就性格豪迈,轻财重义交朋友来者不拒,朋友遇到困难都会去找他求助。




所以,刘家门前的巷子经常都有车马出入,府中宴席从不停歇,这些来来往往中人,不乏知府和富商都是去拜访刘子平的。


某一年,有一个自称是安徽籍的秀才上门来拜访刘子平,刘子平为人很好客,亲自在客厅接待他。


秀才自称叫做邓素,两人相见行礼就坐。


刘子平上下打量邓素,见他举手投足之间气宇轩昂很是不凡,遂生了结交朋友的想法。他问道:“邓贤弟,看你的情况应该是遇到难事,我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


邓素叹气道:“我自幼读书不懂经商,父亲年迈老矣,不得已才替父来京师做生意,没想到刚来没几天就被奸商骗光了积蓄欠下巨债,如今身无分文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了。我听别人说刘公子仗义疏财重义气,所以才会冒然登门叨扰求助。”说到伤心的地方,邓素忍不住捂脸抽泣。


刘子平听完邓素的遭遇很同情,又听到别人对自己的夸奖很高兴。他笑着说道:“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与你一见如故不必客气,我尚有些薄财,你有困难以后尽管开口便是,我一定会帮助你。”


说完就让管家拿来银两交给邓素,让他赶紧去把欠的钱还掉。到了夜里,刘子平想到邓素只会读书不懂做生意,在京师人生地不熟担心他没钱生活太过拮据。又好心让人拿了一些钱财给邓素租了一间小院,让其可以安心读书不用操心生计。


从此以后,邓素每半个月都会来找刘子平提出各种所需。一来二去,就连刘家的仆从都看不下去了,认为邓素太讨厌了,所以每次邓素来找刘子平,大家伙儿都会在背后骂他是骗子。只有刘子平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不仅每次设宴款待,还都全部满足邓素的要求。


转眼一年过去,有一天半夜,邓素让人急匆匆送来一封信说是家中父亲病危,要暂时离开京师。刘子平看完信以后很担心,懊恼上次见面的时候没有问一下邓素父亲的病情,倘若送些汤药过去就好了。


刘子平并不晓得邓素的家乡在何处,有心出力无处帮忙,只好让管家安排仆从每日去打扫邓素的院子,免得他回来住的不习惯。


又过去了一年,刘子平在户部做侍郎的伯父,因为过错被罢黜。刘家失去权势庇护,生意受到波及一落千丈。结果,刘子平心高气傲不顾劝阻做了几笔生意都亏本了,他一气之下病倒了。


家中的现银都被刘子平拿去做生意赔掉了,妻子为了给刘子平治病,只好卖掉嫁妆凑钱。由于治这个病的药引子太过昂贵,妻子只好卖掉田产,转眼间原本富甲一方的刘家只剩下一间居住的祖宅了。


吉人天相,刘子平的病慢慢康复了。只是因为这场病和之前生意上的损失,刘家的风光已经不复从前了,好友们知道刘家的境况以后都不愿意登门了。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就连刘家的仆从都生了早走为妙的想法,他们故意犯错,得以让刘子平发怒将仆从赶走。有的甚至就直接逃走去寻找新的东家,不愿意留下跟着刘子平吃苦。


原本车水马龙的刘家变得门庭若雀,路过的百姓也会绕着走,就怕沾染到刘家的“衰”气。


又过了一年,刘家依旧没有东山再起的迹象,反而越发穷困潦倒。刘子平为了偿还做生意的亏空连祖宅都卖了,并且遣散了家中的所有仆从,与妻子借宿在娘家亲戚的旧屋子里。


刘子平自负盈亏,不愿意就这样承认人生失败。他觉得既然做不了生意那就不做了,一门心思好好读书,搏一搏功名,日后东山再起光耀门楣。


虽然刘子平在以前被人夸奖文采斐然,诗词歌赋都很不错。但是对于经史子集还是一知半解,勉强读了个半懂就去参加科考,结果很明显没有考上。


到了冬季,刘子平和妻女还穿着秋衣盖着稻草,因为天气太冷懂得手指头连书页都翻不开。家里的米缸也是空的,只能吃些捡来的野草充饥。


一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烤火取暖,女儿冻的搓着手,说道:“我突然有首诗眼下正好应景,我念给爹听听。”


“冬月雪夜遮满天,忆昔朱门穿锦棉,如今寒门冷桌炕,教人五脏饿昏眼。”


刘子平听了以后面子挂不住,说道:“怪我这个当父亲的没有照顾好你们,倘若我心里的愧疚可以变成粮食,你们娘两一定可以吃饱的。”


妻子看刘子平阴阳怪气的说话很生气,说道:“你以前有钱的时候,只要是个人上门,你就好吃好喝供着,临走你还送钱送物。如今你落魄了,到了冬天连件棉衣都穿不上,你那些称兄道弟的朋友给你送过一缕棉花吗?你是当家人,不思如何赚钱养妻女,还在这里用话语挤兑女儿,难道想看着妻女冻死才开心吗?”




刘子平耿着脖子怒道:“我就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家里吃不上饭我能有什么办法?难不成让我拿个碗去天桥上讨饭吗?”


“讨饭怎么了?讨饭最起码全家人不会饿死!你读了一肚子书,它能管饱还是保暖呢?家里最不缺的就是破碗!”妻子怒骂道,见刘子平气的满脸通红,她有些心软继续说道。


“我记得现在顺天府知府是赵大人,他落魄的时候曾经来家里拜访过,并且得到过你的支助。你赶紧修书一封,可以找他借些钱财买粮食过冬。我想这点要求赵大人是不会拒绝的。”


刘子平一听笑着说道:“我怎么把他给忘了呢?当年赵大人没有发迹前只是一个穷小子,他刚来京师身无分文就来投靠我,我念他有才华不忍失去人才,一直支助他考上功名为止呢。”


想到这里刘子平赶紧写了一封信,第二天亲自去顺天府衙门送好信。解决了过冬钱粮的问题,全家人都在憧憬这个冬天不会寒冷了。


可是,第二天妻子一直从早上等到傍晚都没见刘子平回家,终于等到刘子平回家,她高兴问道:“回来那么晚是赵大人留你吃酒了吗?看来他很念旧情,就是不知道借了多少钱财给我们。”


默不作声的刘子平听到妻子的话后,破口大骂:“这个姓赵的就是一个白眼狼,忘恩负义的家伙,这种人以后不要与他有往来。”


妻子连忙安抚刘子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快说说发生什么了。”


刘子平一脸委屈的说道:“我一大早就去应天府找赵大人,可是衙役告诉我赵大人去巡城没回来,我怕衙役瞒着不去禀告,就只好从早上等到晚上。果然,在晚上的时候看见赵大人的轿子从府衙出来,我就上前拦轿递信。可是他匆匆看了几眼,就说前些日子儿子娶媳妇花了很多钱,现在也手头紧没钱,说了几句宽慰话就走了,害的我白等一天。”


刘子平脸上煞白不仅是被冻的也是心里对朋友失望的表现,妻子见他自怨自艾很心疼,眼珠子一转说道:“城南李记粮行的少东家李掌柜与你从小一起长大,你去寻他帮忙借些银子应该不难。”


刘子平眼睛一亮,说道:“对啊,我对他有救命之恩,小时候我们去河里玩耍,他差点溺死,行好是我懂水性救他上岸的。”


于是,第二天,刘子平又兴冲冲跑去城南,正好在路上遇见李掌柜。李掌柜老远就看到刘子平,正想调头走人就被刘子平拦下。


刘子平说明来意后,李掌柜满脸为难的说道:“如今生意难做,北方丰收米价便宜,我存了几个仓库的粮食都卖不出去,手里真没有钱啊。”


就这样刘子平又无功而返,他对妻子说:“商人重利,李掌柜看我穷困潦倒怕借钱后还不上。有这样想法的朋友不在少数,他们会衡量情义的大小做决定,就像是做生意一样没有回报的友情会舍去,都是一群附炎趋势的人,看来只能找重情重义的朋友帮忙了。”


于是,隔日刘子平去城西找朱公子,他是皇亲国戚家里很有钱,据说府上的仆从丫鬟就有一百多人,两个人不仅是好友,而且是姻亲,朱公子的妹妹嫁给了刘子平的堂弟为妻,所以两人在过去经常在一起相聚,他们都对理学很感兴趣,在一起讨论的话题就是“礼仪仁智信”。


在刘子平看来,朱公子一言一行都是仁善忠厚之人。


结果,朱公子见刘子平上门借钱,他踌躇说道:“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之间的友情不能夹杂钱财在里面,这样太庸俗了。古人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你只是暂时遇到了困难,就把困难当成磨练,我相信很快就会柳暗花明了。”


“按理说我们是好友,你遇到困难应该施以援手,可是兄弟我力不从心帮不上你,实在太惭愧了。但是,刘兄弟是个有福气的人,不会平庸下去,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只可惜,我家中的钱财都是妻子说了算。所以啊,我真想帮你但也无能为力啊。”朱公子叹息道。


回家的路上,刘子平气的脸都绿了。没想到平日里满嘴说仁义道德的好友,说了一大堆推诿的话,竟然到最后连一文钱也不愿意借。




妻子知道后很丧气,她试探说道:“你亲戚之中有些做生意的家境还好,不如去找他们借一些钱财过冬?”


“难道你忘记春天向亲戚借钱去科考碰壁的事吗?他们现在看到我就见到鬼一样,躲都躲不及,怎么还愿意借钱给我?”刘子平气急败坏说道。


这次科考的盘缠是刘子平向亲戚借的,他大言不惭说考中以后加倍奉还,结果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冬天前,他又一次去找亲戚买棉衣,但是这一次没有人愿意再借了。


亲戚们觉得刘子平根本还不上钱,这钱借出去就是打水漂,所以每次刘子平登门的时候都会找借口哭穷甚至连门都不开,装作家里没人在的样子,让刘子平知难而走。


就在夫妻二人唉声叹气的时候,许久没有被人敲响的院门发出“砰砰”声。


两人互相对视,很好奇这个时候谁会登门?当妻子把来人领进屋子里的时候,刘子平很是惊讶,来人竟然是回乡多年的邓素。


妻子以为邓素会像过去一样来“打秋风”,她面上不高兴连杯茶都没有倒给邓素。刘子平将妻子拉出屋外,说道:“我都已经穷的吃不上饭,现在有人愿意来看我就很满足了。”


说完就让妻子去烧水煮茶,他转身进了屋子。“邓贤弟,你是如何找到这里的?”两人各自落座以后,刘子平问道。


邓素环顾四周,眉头一皱,说:“我回京以后就去府上找刘兄叙旧,可是主家说你把房子卖了,我才一路询问下找到这里,刘兄多年不见怎么落魄成这样?你以前广交好友,轻财重义,那些受过你恩惠的人怎么没有一个人来帮你呢。”


刘子平唉声叹气的说道:“我以前觉得认识的朋友越多自己就越厉害,能有几个知己就会是金石一样的关系。谁曾想我落魄一无所有后,那些称兄弟的人都翻脸不认人。现在听到你说我交友很广,觉得非常刺耳像是在嘲笑我。”


“你也不要这样太悲观,落井下石的人有,但是也不缺雪中送炭的人,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吗?”邓素问道。


刘子平摊开双手说道:“我还有妻女要照顾,眼下只要能够温饱就行,不敢再奢望以后的事了。”


邓素闻言摇了摇头,说道:“倘若现在有酒在旁,你该罚一杯才是。我听闻商贩去外地做生意,为了赶路从来就不会挑地方休息。家里很穷的落榜士子,不问俸禄就愿意给知县当幕僚赚钱养家。刘兄还在壮年,为什么不弃笔从戎,去战阵中搏一个富贵公候呢?”


刘子平苦笑道:“自从年前大病一场,我连拎个书都喘大气,这个样子去战阵上就是去寻死的,我的妻女可怎么办?”


邓素又说道:“民以食为天,你不如去租种几亩良田,最起码也能有个温饱。”


刘子平不以为意说道:“我以前有钱时就知道佃户的日子很苦,遇到黑心的东家,佃户交完租子剩下的粮食根本不够温饱,那么我像一头老牛一样耕种还是饿肚子,有什么意义呢?”


邓素接着说道:“刘兄不愿意笔耕是嫌弃赚钱少,那么靠着小聪明投机倒把做生意怎么样?”




刘子平指着自己说道:“我当初做生意就是囤积居奇,低价买粮高价卖粮,结果被人骗钱才生了大病差点死掉,我病好以后发誓再也不做生意了,怎么可以违背誓言呢?”


邓素闻言哈哈大笑,说道:“没想到刘兄弟,这些年经历了那么多事情,看来你还是想读书考功名做官,既然要读书就需要花银钱,以你现在的处境太过困难了,这样我这里有五百两银子,可以资助你读书,可是我没有带在身上,下次登门在带过来给你。”


刘子平不肯收,他认为邓素的境况也不好,倘若收下钱一时半会儿还不了,岂不是害了邓素?


邓素笑着说道:“我这个人的脾气很倔,别人想要我就偏不给,别人不要我就偏要送,明日我就把钱带来。”


说完,邓素不顾刘子平挽留告辞离开。妻子在外面听了两个人的对话,她对刘子平说:“我看这个邓素是个说大话的人,当年穷的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这一下子就说拿出五百两银子,看来明天是不会来了。”


果然,第二天邓素没有来。刘子平心中多少有些失落,只是相比较之前借钱被拒很快就释然了。


到了第三天,邓素突然背着一个包袱来登门,他对刘子平说道:“我回家想了以后,五百两银子太少了根本不够用,所以专门去问亲戚又借了一千两银子,现在这个包袱里有一千五百两,刘兄以后不用为生计分心,可以安心读书了。”


邓素谢绝了挽留转身离去,从此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刘子平找遍京师都没寻到人,但是心里一直念着邓素的好。


刘子平拿着一千五百两在城里买了一间宅子,他见后院太过破旧就令人推倒,泥匠在挖地基的时候,突然挖到一个铁箱子,打开一看里面竟然装着金灿灿的金沙,足足有一百斤重。


这些金沙让刘子平暴富,原本一无所有的刘家又富甲一方起来。那些以前逃离的仆从又从四面八方找来,刘子平一个人都没有雇佣,让仆从很是后悔。


亲朋故友见刘子平摇身一变有钱人纷纷登门拜访,像赵大人、杨掌柜、朱公子都带着厚礼来看望。


但是,刘子平经过一无所有后,已经性格大变,原先那个喜欢广交好友来者不拒的样子不见了,反而以要读书为由闭门谢客,让朱公子等好友们吃了闭门羹悻悻而归。


这期间刘子平对经史子集认真研读,终于在同年考中秀才,没过几年就得了进士外放当知县。


高升之后,亲朋好友都来府上祝贺,这一次刘子平没有拒绝,他把所有亲戚都请来了,不管贫富都在列。


当天亲朋好友送来的礼物就堆满了屋子,刘子平当着众人的面把这些昂贵的礼物送给亲戚中生活拮据的人。


这一幕,让送礼的杨掌柜不高兴,他埋怨道:“刘兄弟,这些礼物都是送给你的,你怎么能送给这些穷人呢?这样与你身份不符啊。”




刘子平笑着回答道:“感谢诸位来赴宴,趁此机会啊,我赋诗一首聊表心意。”






主人好施与,挥霍无踌躇。客有谏之者,主人笑曰毋。


君谓财可聚,我意财宜疏。不暇为君详,聊以言其粗。


财为人所宝,人为财之奴。富者以其有,贫者以其无。


有则气逾扬,无则气不舒。逾扬人愈亲,不舒人不知。


昔我贫贱时,颠踣无人扶。有身不能衣,有口不能糊。


贵戚与高朋,相逢皆避途。居然一厌物,俨若非丈夫。


今日奋功名,食禄复衣襦。门庭闹如市,势利日以殊。


一寿千黄金,一箸万青蚨。奢穷欲亦极,无劳用力图。


当时何其啬,今日何其都?顾兹亲串惠,岂我所愿乎!


昔贫今且富,昔我即今吾。清夜维其故,反侧心踟蹰。


其故良有以,今昔人情符。周急不继富,圣言不可诬。


忆昔齐晏子,举火蟾葭莩。又闻范文正,义田置东吴。


设使天下人,能聚复能输。在在无和峤,处处有陶朱。


流过阿堵物,何来庚癸呼。堪叹近富者,唯利之是趋。


满盈神鬼恶,往往寄祸沽。用是常自惕,羞为守虏徒。


况今得之如泥沙,当日求之无锱铢。君不见栖栖穷巷孤寒儒,此时此际如苦荼!


杨掌柜听完以后大汗淋漓,他想起刘子平上门借钱被自己拒绝的事情。狼狈的赶紧低头假装吃东西,他余光看去就见朱公子说如厕起身离开,奇怪的是他没有去后院而是趁人不注意,用纸扇挡着脸急匆匆走向大门口。


原来,朱公子听了诗很羞愧,这才找借口离开宴席。当然,刘子平已经看见了,他只是假装不知道罢了。


刘子平看着满堂的宾客,心里有些遗憾:“如果邓素贤弟能来赴宴就好了。”


思绪间,有仆从来禀告说是有一个叫做邓素的人前来恭贺老爷高升。


刘子平闻言大喜,他不顾满堂宾客亲自跑去门口接邓素,两人相见都很高兴。


邓素打趣道:“我刚在门外看到朱公子气急败坏的离开,你是如何把他气成这样的?难道就因为你落魄的时候,别人没有借给你钱吗?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世上没有永远的富贵,更不会有一辈子的穷困潦倒,这都是转瞬即逝的事情,与人相遇是缘分,点点头就是人情,没必要多一个敌人,只要别人危难时别落井下石就好了。”


刘子平闻言很是惭愧,向邓素行礼道:“听君一席话,我才知道是心眼被怨恨堵住了,好在现在想通差点误入歧途,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等客人都走了以后,刘子平单独与邓素畅饮,酒后三巡,刘子平问道:“这些日子,你住在哪里?我一直都想要报答你的恩情。”


邓素笑着反问道:“当年你借钱给我,又给我找地方住,那时候你想要我报答吗?”


“当然没有!”刘子平斩钉截铁道。


邓素微微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也不会让你报答的。”


“那怎么行呢?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邓素贤弟膝下可有还未娶妻的子弟,我愿与你做儿女亲家。”刘子平说道。


邓素摆摆手说道:“我虽然有子嗣,但是千万不可以与你做亲家的。”


刘子平闻言有些生气,说道:“难道是嫌弃我女儿长得不够漂亮贤惠吗?”


邓素犹豫一下,说道:“你误会了,实不相瞒我其实不是人,而是住在安徽黄山的一只老狐狸,我在家乡听闻刘兄轻财重义的事迹,我不相信就亲自来拜访你验证,结果你真的如人们口中那样重情重义。”


刘子平先是一惊很快就释然,他认为自己能够东山再起都是老狐幻化的邓素在背后帮的忙。


邓素把这一切看在眼里,他解释道:“你能够逆袭人生其实与我无关,就好比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样,我只是因人而事罢了。你过去一直做善事,轻财重义帮助有困难的人,积攒了福报,眼下就算一贫如洗,过不了多久也会富贵起来。所以,就算我不帮你,你也会逆袭人生,这是你的福报来了。”




说完,邓素站了起来,作揖道:“今天我来是与你道别的,离开之前有些话告诉你,别因为一时别骗就把身边人都当骗子,分辨豫樟这两种树,一定要等树龄七年以后才会看清。那么人心隔肚皮难分辨朋友对你是真心还是假意,不如拉开些距离不要太亲近,远离金钱利益纠葛,抛开得失想一想这样的朋友值得交吗?”


说完,邓素就挥舞衣袖消失了,从此以后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后来,刘子平远离小人,善听忠言官至尚书告老还乡,活到九十九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