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押金,还不是学费,就拦住你了,你还能做成什么事?”在某网络招聘平台,求职者竟遭招聘企业挖苦。平台将企业封号处理后,企业诉至法院。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判决驳回企业的全部诉请。
这一案例,给日益重要的网络招聘市场注入了正能量。在网络招聘乱象频发、求职者权益常被侵害的背景下,上述招聘企业挖苦求职者,显然是一种劣行。令人欣慰的是,相关招聘平台并未纵容这种行为,而是对其采取封号处置,维护了“招聘正义”。
然而,该招聘企业并不接受平台封号的做法,而是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恢复涉案账号的正常使用、延长账号封禁时长3倍的合同期间并赔礼道歉。该企业既无视自身问题,还提出更多诉求。但经北京互联网法院公正审理,驳回其全部诉请。
无论是招聘平台对该企业封号,还是法院驳回其诉请,可以说都合理合法。因为该企业挖苦求职者的行为,以及发布岗位信息与经营范围不符等问题,违反双方签订的《用户服务协议》及《用户行为规范》《招聘信息发布规则》等,平台封号依据充分。
法院居中裁决,既认为双方的网络服务合同关系合法有效,也认为被告有权利也有责任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规则,即支持被告封号行为,让原告希望落空,这一裁决是对其行为的“惩罚”。
招聘企业作为签订契约的一方,有义务遵守合同约定。但其对求职者的挖苦是一种贬损性行为,侵害了求职者的权益,求职者投诉、平台封号是应有之义。该平台重视求职者投诉和招聘企业违约行为,为其他招聘平台作出了示范。
长期以来,招聘平台主要盈利来自付费企业客户。这种模式意味着招聘平台要依赖乃至讨好付费企业。但在上述案例中,招聘平台格外重视求职者投诉和招聘企业行为规范性。显然这种招聘平台就是在捍卫“招聘正义”,拒绝招聘乱象,这是求职者之福。
当然,捍卫“招聘正义”也离不开行政部门、司法机关和社会舆论。人社部针对网络招聘乱象制定的《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需要各级人社部门以更大力度来落实。各地法院也要对侵害求职者权益的网络招聘乱象说“不”。舆论监督同样不可缺位。
只有各方共同守护“招聘正义”,才能维护招聘市场秩序,保障求职者合法权益。其中,招聘平台既不用刻意讨好招聘企业,也不用刻意讨好求职者,只要坚守公平、公正、规范的契约精神、法治精神,就能塑造良好声誉,赢得招聘方和求职者的信赖。
这一案件,既提醒求职者遭遇贬损性等侵权行为时,勇于通过投诉、起诉进行维权,向招聘平台、劳动执法部门、人民法院维权都是选项;也提醒所有招聘单位,尊重求职者并严格履行与招聘平台的合同约定,否则,将面临封号处置、维权败诉等命运。
本案主审法官表示,网络招聘平台作为经营者和管理者,有义务通过制定和实施用户协议、平台规则等方式,对入驻用户采取必要合理的管理措施。企业开展网络招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用户协议、平台规则,注意规范自己言行。这种普法值得铭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