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55条”出台第二天,成都“民企会客厅”又来了!既是政策答疑,也是诉求征集

“民营经济55条”出台第二天,成都“民企会客厅”又来了!既是政策答疑,也是诉求征集

00:00
06:30

5月16日下午,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举办的“蓉易见・民企会客厅”——成都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第二期正式开摆。

自5月7日首期座谈会召开后,不到十天,成都再度邀请40余家民营企业家代表共聚,包括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市法院、市委人才办、市委社会工作部等18个市级相关部门和机关团体的负责人现场答疑。

“第一次邀请这么多市级部门来跟民营企业面对面。”座谈会开始前,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向彬说。就在头一天,成都市《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式出台,围绕促进公平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和数字化转型等17个方面,提出55条措施。

热腾腾的新政,条条系着民营企业的关切,桩桩连着民营企业的获得感。企业到底有啥感受、有啥意见,正需要这样一个政企连通的桥梁。会场上,每位民营企业家的座位上都摆放着一本企业手册,将新鲜出炉的“民营经济55条”第一时间送到企业身边。

翻开企业手册,成都市中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钊感慨良多。今年1月初,他曾受邀走进市发改委参加座谈,对“民营经济55条”的讨论稿提出意见,那场会上他的声音得到记录和落实。4个月后,杨钊见证了新政的正式出台,又再次受邀参会得到现场答疑。全过程的参与,让他感受到了成都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一以贯之的重视和关注。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这是“民营经济55条”制定的原则。向彬表示,政策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将企业需求转化为政策内容。他透露,起草过程中开展了大量的企业座谈、走访调研,同时归集了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市成调队等单位掌握的企业诉求建议,梳理形成企业诉求台账,逐一进行分析研判,总结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个性问题和共性问题,针对性地制定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

座谈会上,众多声音都聚焦政策“含金量”如何转化为企业“获得感”。

“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都是自己包包里掏钱,我很想听听这次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怎么落地。”成都国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正军问的是真心话、实在话。

“‘工业上楼’后工业厂房如何分割转让?”四川旗丰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东问的是小问题,却关系着政策的延续性。

“这是若干年以来,成都出台的内容最丰富、也是最全面的针对民营企业的惠企政策。”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波说出最直观的感受。

另一边,市级相关部门和机关团体的回答也诚意十足。多位负责人在解答完民营企业家的困惑和期盼后,留下处室电话,“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打电话咨询,希望我们下来深入沟通。”据了解,下一步,市级相关部门还将结合各自行业领域,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传解读,加快制定出台政策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兑现便利性。

结束“民营经济55条”答疑之后,会场内火热的氛围愈发浓厚,第二阶段的开放式提问开启。多位民营企业家“抢麦”提问,从如何支持企业“墙内开花墙外也香”,到如何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力量,现场“辣味十足”。“企业有什么问题随时提出来,能现场解答的马上解答,不能及时解决的将建立台账,形成全生命周期的诉求服务解决机制,随时跟进沟通。”应对“麻辣”的态度,是开诚布公。

“我们坚持坦诚和包容,一定要把座谈会的形式开得更鲜活。”向彬表示,市发改委将围绕政策执行情况跟踪开展评估问效,为政策延续优化做好相应储备,“政策永远都在路上,永远都需要改进,希望把这次的意见建议诉求转换为下一次的政策措施。”

每一场座谈会,都在不断创新中。这一场,有了开放式提问,还首次邀请了行业协会和个体工商户代表。据悉,在常态化的召开机制下,“蓉易见・民企会客厅”未来还将通过线上报名、部门区县推荐、发改系统邀请等形式不断扩大座谈会的广度,汇聚更多民营企业的声音。

会上,现场通报了第一场座谈会的办理情况——31件企业办理诉求和建议中,已有12件得到解决,19件正在督促各相关单位抓紧办理中。

“要真心实意地听大家讲,实实在在为大家办。”一句话,说到了参会人的心坎上。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王俊峰 实习记者 吴昱丰 摄影记者 吕国应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