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不妨给予公费师范生一些“后悔权”

正观快评:不妨给予公费师范生一些“后悔权”

00:00
04:27

近日,广东、福建等地出现多起公费师范生违约事件,让这一群体再次被大家关注。在不少人看来,公费师范生是个香饽饽,因此,公费师范生的高考录取分数水涨船高。2023年,在部分地区,部属公费师范院校录取分数甚至直逼复旦、浙大。但在公费师范热的同时,不少学生却选择赔钱解约。

以往,公费师范生凭借免学费、有补贴、就业更有保障等优势,吸引了大批学生报名。然而,现如今,公费师范生违约事件时有发生,这也引起不少人的重视与反思。

究其原因,一是,随着阅历增加,学生的想法难免会有所改变,他们或发现自己不适合当老师,或是希望留在大城市工作……违约原因各种各样,但归根结底都是想寻求一个更适合自身的发展空间。

二是,相对来说,公费师范生违约成本并不高。多数地方只需缴纳违约金即可,而违约金的数额也在大多数家庭的承受范围内,只有个别省份会记入诚信档案。通常情况下,解约对升学、工作的影响也不大。

也正因如此,社会普遍认为公费师范生违约,意味着不诚信、不守约。但仔细想想,为何他们宁愿缴纳违约金、冒着被记入诚信档案的风险,也要如此选择?除了违约事实,公费师范生违约的原因更值得相关部门研究。

不过,有一个社会共识不能忽略,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公费师范生也要付出应有的努力、做出相应的回报。国家投入大量经费、资源培养公费师范生,就是要充实和改善基层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在这个意义上,如果公费师范生违约流失,不仅消耗国家公共资源,基层的教师资源也可能出现断档。

基于此,相关部门要考虑,是否应该适当给予公费师范生“后悔权”?对于不愿再做老师、无意回乡镇的公费师范生,在归还补助后,是否也应该有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机会?

更深层面上,适当给予公费师范生“后悔权”,不仅是为了照顾到公费师范生,也是对受教学生负责。试想,一个对教师职业缺乏认同、无心扎根于教育事业的人,即便把他“困”在教室里,恐怕也很难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发展。

公费师范生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基层提供充足优质的教师资源。整体来看,这一政策是有益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如非教育教学事务多、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是否优异等。这恰恰也说明,要激发公费师范生的活力,不仅在于保障他们的各项待遇,也要赋予其更多教学自主权,以此增强教师职业的荣誉感与吸引力。归根结底,要持续加大乡村地区教育投入,留住公费师范生的人,更要留住公费师范生的心。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