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讥讽孔子的隐士们

151. 讥讽孔子的隐士们

00:00
13:53

孔子周游列国,受尽侮辱、排挤、追杀等,还被隐士们讥讽。饱读诗书,自命清高的隐士们连跟孔子说一句话的机会也不给,问渡口在哪也不说,孔子会有怎样的应对?圣人与隐士的分别点在哪?请听讲师的精彩讲解。


18.5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6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下一段,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楚国有一个狂士,狂跟狷相对,在《论语》里面看到狂就想到狷,这两个是相对的。鲁国有个狂士叫做接舆,唱着歌过孔子的门前,然后说,凤啊!凤啊!凤凰啊!凤凰啊!为什么你的德性如此的衰败呀?何德之衰也?为什么衰败呀?


这个是拿凤凰来比喻孔子,凤鸟唯有在盛德之世才愿意出现的,而且它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竹子的果实才吃。各位,你看过竹子的果实吗?你一辈子也没看过,我说的不是竹笋,是竹子开花结果哦。开花你可能看过啦,开花还要结果,是会结果的。在今年还是去年吧,报纸上就有登过,竹子上结果,还拍起来了。这个就是凤凰的气节,不该它栖息的地方,它不栖;不该它吃的食物,它不吃。


而孔子却在乱世周游列国,那么多的昏君里面却妄想走出一条仁政来,这一只凤凰岂不是饥不择食了吗?因此,接舆想要用讥讽凤凰的歌词,来击退孔子的意思。他看孔子太可怜了啦!孔子,你太执着啦,让我来讲几句话来敲醒你的脑袋吧!他唱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还没唱完,他继续唱这句,说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再追忆了,那过去就过去啦!你已经周游列国这么久了,未来的事还可以继续急起直追,过去错就错啦,未来还可以做对的事情呀!已而已而,说罢了吧!罢了吧!今之从政者殆而,说今日的从政者实在是太危险了,伴君如伴虎呀!你为什么要往火坑里面跳啊?这个意思。


孔子有听到啦,孔子下,欲与之言。孔子听到这位隐士唱歌,知道这个人不俗啦,然后呢,他就下了堂门,想要跟接舆说话。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那一个人立刻跑开了,孔子没有能够跟他说上话。不屑跟他说话的意思。


孔子六十三岁的时候,周游列国在陈蔡间被困绝粮,后来由楚昭王出兵迎接到了楚国。昭王欲以书社地七百里封给孔子,但被楚令尹子西给阻止了。后来昭王已经过世了,孔子尚在楚国,并发生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的这一段故事啦!


自古以来,世上有点品格又自命清高的人可真不少,而这些人总会看人都比他卑俗,又特别喜欢找些出名的人物来讥讽一下,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清高。要显示出自己,那一些人的手法就是找一些大家都认同的高人贬一贬,那就表示我比他高啦!


接舆自命清高,而他所采取的方式,就是不屑与昏君或小人为伍,因此他隐居于山林野趣。孔子清高而不自以为清高,他面对乱世的方式是想尽各种办法,设法要找一个能够救世的机会。孔子明知时事不可为,但仍抱着一线的希望,奋斗为之,即使让自己受尽辛苦或侮辱,也在所不惜。这种做法看在那些清廉隐士的眼中特别显得碍眼,因而时有讥讽的情形发生,把孔子的汲汲奔波看成是为了名利的追求。


这种法执让真正在辛苦救世的人显得庸俗不堪,而让没有做半点事情的人,反而在一旁享受清高的名誉。那个当下就是向孔子这样常常被讥讽的,那些躲在山林里面的人,都享受着清高的名誉。然而圣人本来不计较这些,但在乱世中好不容易看到一个有清高品格的人,想好好的去感化他,但对方却连说个话的机会都怕被污染一般,真是连圣人也感到无奈的。


孔子周游列国找不到知己呀,就是一些学生跟着他嘛,对不对?找不到知己。然后碰到一个隐士就想好好跟他说两句,说说我的初衷,看看他能不能体谅,一同投入救世的这个行列里面,但是却永远都找不到这种人呐。认同他理念的人,都已经成为他的弟子,就是跟着他周游列国的那些人。


下一段,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这个,两个人叫做耦。是渡口,渡船的地方。长沮和桀溺两个人一起隐居在田里耕种,孔子师徒赶路经过那儿,孔子请子路去问过河的渡口在什么地方?


各位,我们所了解的那些修行的人,修行的很好,到最后是不是都是未卜先知,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你的概念里面是不是这样?对吧?我们换个例子来说,有一天把孔子换成如来佛,如来佛跟弟子经过了某一个地方,然后要去找一个渡口,不晓得在哪里,派弟子去问问渡口在哪里,会不会有这个事情发生?可能也会吧。然后你就会想,唉?如来佛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嘛?我们不是心里想什么他都知道吗?为什么他要派人去问问渡口在哪呢?对不对?这个天道有天道的范围,人道有人道的范围,不可混为一谈,也不要把那些修行的圣贤都想成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想那是不切实际的办法。


我的师父是个高人,讲的都是九天之上、九地之下的事,有一天也是派弟子出门嘛!然后很晚没回来,他就倚在门口说,“那个谁呀,我叫他出去怎么还没回来呀?”我们就在想,那个谁没回来现在在哪,你不应该都知道吗?三千大千世界任何角落不都在你的心里吗?对吧?这是不对的,不切实际说法。纵是第一等的高人,在世的时候,依然有他不能知的事。但是老天爷要让他知道,开放九重天,三十三重天,多少地方让他知道,他自会知道。但你也不要想象说那些天际他都知道,你不要做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并不是如此。


长沮曰,长沮就问子路说了,说夫执舆者为谁?说执着马车的缰绳的那个人是谁?因为子路本来驾车嘛,然后他现在下来问路,那个绳索就交给孔子,然后就问他,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为孔丘。他说就是孔丘啊。曰:是鲁孔丘与?这个明知故问,孔丘就这么一个人嘛,对不对?他就问他说是鲁国那个孔丘嘛?曰:是也。说是的。曰:是知津矣。长沮不屑地说,“噢,是孔丘。那个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嘛,他知道渡口在哪里?不必问呐。”这个是反讽的话,为什么?因为很多人说孔子是圣人,对吧?然后呢,到处周游列国,大家都看成他在争名利。啊?圣人还争名利嘛,也配当圣人?然后从来没见过面,这次好不容易见面总要酸他一酸,“你不是圣人吗?你不是知道渡口在哪里,来问我干嘛呢?”


问于桀溺。他不答只好问桀溺。桀溺曰:子为谁?他就问子路,你是谁?曰:为仲由。说我是仲由,子路。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哦,你就是那个孔丘的徒弟子路吗?反正问的都是废话,故意不屑,在那边绕啦。对曰:然。是啊,正是我!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桀溺说,这个乱世啊!就像滔滔的江水淹满了全天下,全天下都被淹了,谁能改变它呢?就是改变,谁能改变它?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且而”这个就是你。而且你呀,与其跟从一个老是不得其仁,而避住他处的人,何不跟从一个避世隐居的人呢?辟人之士是指孔子,常常在逃避的,看到一个昏君就避开,看到一个昏君就避开,叫辟人之士。为什么你不跟从像我们这种清高的人叫辟世之士?就是世界既然污秽了,我们离开这个污秽的世界嘛,我们到这里来嘛!说完话耰而不辍,就是继续翻土耕田。不辍,不停止,就是继续翻着土,不屑回答啦。最后他们说渡口在哪里回答了没呀?没回答啦。这个隐士清高,清高到人家问渡口都不回答啦,读那么多的书,人家问路都不回答。子路行以告。子路回来之后,回到车子旁边就告诉孔子说,“他说喔,你知道啦!


夫子怃然曰,“怃然就是怅然若失的样子。孔子怅然若失的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人毕竟跟鸟兽不同类呀,我不是跟它同群的呀,我躲在山里就是跟鸟兽同群了嘛,各位,对不对?鸟兽不是我同群的呀,我不可以跟它们共同奋斗的,其实这句话有点贬低隐士的意思。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我不跟人们在一起奋斗,我要跟谁一起奋斗呢?那个就是在一起奋斗的意思。我不跟人在一块,我跟谁在一块呢?你们这些隐士读了这么多书,这么清高,德性这么好,都来跟鸟兽在一起,你是哪一类啊?你又不是鸟类,对吧?我是人类嘛!我跟谁在一起?我跟人在一起,我要去救度人嘛!乱世,你不急着救人你要救谁呀?那边鸟兽不欠你救嘛,你要救谁啊?救人嘛!


这句话是一针见血的!隐士们常以遁隐山林,不涉世事为至高,却没有顾及到真正需要救度的人们还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人学了满腹的经论又生逢乱世,却对救治乱世毫无帮助,反过来讥讽真正为救世而奔走的人,想起来真是把学问做得偏激而无用。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句话讲得最好了。孔子说,天下如果已经有道,天下如果已经太平,那我又何必汲汲奔波于道路,想要找机会去改变这个天下呢?就不必了嘛!就是改变。如果天下有道,我就不需要改变它了。那今天我们学这么多的学问,是以便于什么时候用啊?是天下无道的时候可以用嘛,对不对?救天下的时候可以用。那现在天下正乱,正需要救治,然后读书的人都躲到山林里面,剩下谁在奔波啊?剩孔子在奔波,孔子在奔波没关系,大家还看的碍眼,有没有?看着碍眼,然后这边酸一句,那边酸一句,连问个路都不想跟他讲,真是书不晓得读到哪里去了!


这一句话呢,真正道破那些自命清高者的缺失。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天下如果本来太平,就不需要任何改变,那时候放着这些才学不用,去隐遁山林也无可厚非啦!但若天下正逢祸乱时,饱读道德学问的人,若不能出来救世,却去与鸟兽同群,享个人的清福,读那么多的经书有什么用?正因为天下无道,所以读书人才要担当起拨乱反正的重责,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些躲在山林享受一己清福,不关心天下兴亡的人才应该要羞愧。圣人与洁身自好的隐士分别在此,而众生又有几个看得懂呢?


孔子当时是命运很坎坷啦,到哪里都被围困,到哪里都被追杀,有没有?到哪里都被不屑。连碰到个隐士,都不想跟他说话,还唱那个凤啊凤啊,德性干嘛这么衰败啊,有没有?问个渡口说“他知道,他不是无所不知嘛?”运气真是有够背的。我想如果是你的话,不知道哭几天了啊,已经在哭了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127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感谢讲师!20211110

  • 唐若萱中国太平

    一般竹子开花后竹子就死了

  • 陈洪777

    谢谢主播,大是大非定要弄明白 隐士们没有做半点事情,却享受清高的名誉,让人效法以遁隐山林不涉世事为至高 孔子在乱世汲汲奔波却被隐士们看作是对名利的追求,让真正在辛苦救世的人显得庸俗不堪😔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一语道破自命清高者的缺失,要引以为戒🙏

  • 子静_天津

    哎,想想自己以前也是这么小心眼,看不懂圣人的高远的智慧。

  • 颜源852

    打卡

  • 梦唤真诚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微子18.5~6》

  • 守一丶

    感恩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