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现象基础研究》李朋刚 著
第二章思维状态(P24~32)
我们绝大多数人长期生活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不知道还有其他思维状态。为了让大家能够对其他思维状态、对所有思维状态进行全方位的整体认识,从而使我们能够升起回归和使用其他思维状态的愿望,本章我们将学习各个思维状态的特征,对所有思维状态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本章结构如下:
我们的思维状态分为思维根本状态和思维衍生状态,其中思维衍生状态又可以根据不同标准作进一步划分:
1.根据思维的“选择”作用划分:“思维衍生状态的思维”分为“思维本体”和“思维内容(对象)”;受“执着心力”的作用,“思维衍生状态的思维”产生了“选择”功能,我们要么选择“思维本体”、住于“思维本体”,要么选择“思维内容”、住于“思维内容”;其中住于“思维内容”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住于“高级思维状态”和住于“低级思维状态”两部分。
2.根据“思维的衍生演变”划分:一切思维状态皆来源于“思维根本状态”,从“思维根本状态”出来,思维依次经历以下“由高到低”的演变过程:
思维根本状态一思维过渡状态(高级)一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状态→思维衍生状态的低级状态。
当我们从现在这种“低级思维状态”返回去向其他更高层次的思维状态发展,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我们主要有以下两种发展方向:
(1)在“思维衍生状态”发展:从“思维衍生状态的低级状态”向“思维衍生状态的高级状态”发展。
(2)综合发展:思维衍生状态的低级状态到过渡状态(住于思维本体)再到思维根本状态或到达其他任何思维状态。
(1)发展方式仅在“思维衍生状态”发展,这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生活在“思维衍生状态”,尤其是生活在现在这种“思维衍生状态的低级状态”,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应用“思维衍生状态”,解决思维和物质方面的问题。
(2)发展方式则既在“思维衍生状态”方面发展,同时又向“思维根本状态”发展;这种发展方式主要是使用“观心”的方法,先住于“思维本体”,然后自由决定进入其他任何一种思维状态。这种发展方式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让我们实现科学使用各种思维状态的根本目的。
第一节认识自我
我们在对“自我”的认识上存在一个始终无法解决的矛盾,那就是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确信当下的“自我”就是真正的“自我”,但另一方面我们却不知道“自我”是怎样产生的,我们甚至不敢寻找“自我”。然而这却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必须首先认识自己,然后才能认识世界。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我们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以“自我”为主体的。虽然我们能够认识到世界有其客观发展规律,但对世界的改造却是按照我们的美好愿望进行的。虽然我们的确能够尽其所能地尊重客观规律,但毋庸置疑,我们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却是服务于我们的主观目的的。由此看来,如果我们对“自我”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认识,我们是无法确保我们的意愿和行为是科学的。
然而我们恰恰是在对“自我”的认识上,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认识。我们在对“自我”的认识方面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回避这个问题,二是混淆这个问题。
1.回避“自我”:这部分人完全回避“自我”这个话题,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心中确认自己就是真正的自己,确认自己是正常的、是正确的,因此他们在从事任何活动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前提性地认为自己是正常的。然而正是这个地方出现了问题,由于他们无法真正认识“自我”,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因此无法认识“心物关系”,无法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从而导致无法在科学研究中获得正确结论。这种情况在自然科学家中最为多见,自然科学家们从来不谈论“自我”这个问题。他们的高智商使他们能够在同时代人中出类拔萃,成为时代骄子,这使得他们往往非常自信,然而这种自信却害了他们,因为这种自信使他们非常确信自己是正常的,从来不会考虑自己也有可能出现问题。正是由于他们总是前提性地认为自己是正常的、正确的,因此在科学研究中即使发现某些无法解释的、不合逻辑的问题,他们也能自圆其说地发明一些观念以掩盖自身问题,掩盖在对“自我”认识方面的不足之处。量子力学研究者们正是如此,他们虽然能够发现微观物质和思维的关联性,但却由于前提性地认为自己是正常的、正确的,无法真正认识自我,无法更全面地认识“思维和物质”之间的深刻关系,因此在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时(比如:宏观与微观的矛盾、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中的现象等)就发明了很多自圆其说的现念,这也是导致量子力学一方面成就辉煌,而另一方面却争论不休的根本原因。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有关章节中有所涉及,稍作研讨,通过这方面的研讨我们将发现量子力学原本应该是非常完美的,但却因为研究者们无法真正认识“自我”,从而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和貌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当然,通过对量子力学的研讨我们将发现“认识自我”是非常重要和非常紧迫的一个任务。
2.混淆“自我”:这部分人虽然也能认识到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但由于受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比如:受“物质真实性”的影响,受“思维是物质的功能”等建立在直观基础上的习惯性观念的影响),导致他们始终无法正确认识“自我”。正是由于他们的确无法真正认识“自我”,因此他们才聪明地混淆“自我”,把“我的”混淆为“我”,以此掩盖对“自我”的认识和无知。
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认识自我”的难度,使“认识自我”这个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这种情况在心理学界和哲学界最为常见,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对“自我”进行了很多解释,他们都努力试图说服自己、认识自我,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十八罗汉乱点头,不知哪个是真神”。
我们对“认识自我”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总的来说分为以上两大类,这两大类各有很多不同的错误观念,为了更深入地认识“自我”,我们必须全面了解人们在“认识自我”方面的这些错误观念。
在对“自我”的认识方面,我们虽然存在很多错误观念,但这些错误观念总的来说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认为现在这个身体是自己,这就是“身体”自我观;第二类是认为“当前思维状态”是自己,这就是“当前思维”自我观,也可以称之为“精神自我”观,但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于把“精神”当做功能的代名词,当做无实质的东西,这样就不利于研究“自我”,因此我们更倾向于
使用前一个名词(“当前思维”自我观)研究“自我”。
以上两类错误观念都是对“自我”的错误认识,都存在根本问题,因此需要深入认识,有所辨析,甚至予以破除。
(1)破除“身体”自我观
这个世界上无数的物质体中,身体和我们的关系最为紧密。我们必须使用身体进行生产、生活、我们和身体朝夕相处、须臾不离,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习惯性她把身体当做自己,更何况周围的人也是这样把身体当做自己的,我们也就乐意以之为“自我”了。
把身体当做自己,这完全是跟着感觉走,完全是凭借直观进行判断,是存在问题的。正是因为存在问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虽然认为身体是自己,但另一方面却在潜意识中努力摆脱这种观念,比如:对于身体,我们经常会说:“我的身体”、“我的手”、“我的脚”、“我的脸”等等。如果我们真的毫无疑问确信身体是自己,我们就不应该称身体是“我的”,而应该直接称身体为“我”,比
如:我们将不再称“手”是“我的手”,而应该称“我”,这样我们在“洗手”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洗我”了,在剪指甲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剪我”了。很显然,这是非常可笑的,是不可能的。这说明我们在潜意识中始终坚信身体仅仅是“我的”,而不是“我”,因此“身体是自我”这种观念完全是我们强加给自己的一个观念,这个观念如果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它有很多疑点,就不至于把身体当做自我了。
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查找自我”的游戏,就在身体上进行查找,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查找,看能不能找到“自我”。
手是自我吗?如果手是“自我”,那么没手的人就没有“自我”了,他们应该觉得自己是虚无的,或者觉得自己是别人。
脚是自我吗?如果脚是“自我”,那么我们就更惨了,因为我们“自己”总是被装在鞋里,这样别人找你的时候,就必须脱掉鞋才能找到你。
心脏是自我吗?如果心脏是自己,那么我们在做心脏手术的时候,把心脏摘除,,用机器临时代替心脏进行工作,这时候我们应该没有“自我”了,但心脏一定不会这样认为的。
胃肠是自我吗?如果胃肠是自己,那么在手术中,胃肠被切除后扔进垃圾桶里,你认为垃圾桶里臭烘烘的胃肠真的是自己吗?
脸是自我吗?如果脸是自己,那么用外科手术把自己的脸和别人的脸交换一下,当你装上别人的脸,尽管很多人甚至你的家人也认为你已经不是你了,但你却会毫无疑问地确信自己还是自己。
眼睛是自我吗?如果眼睛是自己,那么在眼睛出问题后,我们把眼睛摘除,然后把其他动物的眼睛换做自己的眼睛,这时候你认为自己变成其他动物了吗?很显然,你是决不会认为自己变成其他动物的。
大脑是自我吗?大脑是分为很多功能区的,比如:有的功能区主管视力,有的主管听力,等等。某一功能区坏了,相应的功能就会丧失,你将变成盲人、聋子,难道盲人、聋子就失去自己了吗?
以上这些例子都是局部器官、局部功能的缺失,或者你会认为只有很多功能缺失才能使我们没有“自我”,但事实上即使某一个人非常不幸地变成聋子、瞎子、哑巴、高位截瘫,甚至变成一个集各种残疾于一身的彻底的残疾人,这时候他也一定不会觉得没有“自我”了,他一定会确信自己仍然是完全的自己,
是毫无缺损的自己。
有人可能会说:身体整体功能是“自我”,不能把身体分解开来进行查找。这种观念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不了解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因此局部出现问题,必将影响整体功能,因此肢体残缺的人士势必会感觉到“自我”不完整,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即使肢体残缺很严重的人,他们也丝毫不会感觉自己变得不完整了,丝毫不会觉得失去完整的“自我”了。
二是不了解物质是动态变化的,没有固定不变的物质。我们的身体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动态变化中,身体就像河流一样永不停息地不断变化。你一定不会怀疑“胎儿时期的你”也是你,“刚出生时的你”也是你,现在这个庞然大物也是你,然而现在这个庞然大物与胎儿相比已经完全变了,体内的细胞早就更新很多遍了,但你却始终确信自己并没有改变,并没有变成别人。由此看来,
“身体整体是我”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总之,“身体是自我”这种观点是根本错误的,这种错误的出现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因素导致的:一是我们认为“物质是真实的”,二是我们认为“思维是纯精神的,是无实质的,仅仅只是一种功能”。而“功能”一定是由“实质”产生的,因此“思维”一定是由真实的物质产生的,那个真实的物质就是我们自己。由于我们已经在心中前提性地认为物质是真实的,因此我们查找自我就只能从物质上查找;另外,由于我们同样前提性地认为现在这个物质世界是唯一的物质世界,因此我们查找“自我”也就只能从这个物质世界的物质中查找。
在这个世界的众多物质中,我们一直以来总是习惯性地认为这个世界最为高级的物质就是身体,由于我们同样认为我们自己也是高级的,因此高级的“自我”只能从高级的身体中产生,这样我们就只能在身体中寻找“自我”。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我们就不断地在物质方面、在身体上查找“自我”。
然而这个查找的过程其实是多么荒唐可笑的过程,因为我们是在用“自己”查找“自己”,我们是在已经确认“自我”的前提下查找“自我”的。既然已经确认自我了,何必继续查找呢?更为严重的是当我们在已经确认“自我”的前提下,仍然在物质界查找“自我”,这说明我们已经在潜意识里把自己排除在物质之外了,因而根本不可能在物质里面找到自己。
关于物质真实性问题,我们一般人总是生活在直观里,靠直觉进行生活。对于物质,我们的直观感觉就是“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的东西”。然而量子力学已经证明并没有独立于思维而客观存在的物质,物质是“观察与被观察”关系的描述,物质仅仅只是一种关系,是对关系的描述,物质是人们的一种错觉。物质是错觉,但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会觉得“自我”是错觉,我们毫无例外和毫无疑问地都会确认自己是真实的,确认自己就是自己。而“真实的自我”一定是由“真实的物质”产生的,错觉是无法产生真实的,既然物质是错觉,那么当然物质就无法产生真实的“自我”了,由此看来“物质是自我身体是自我”这种观念是根本错误的。
(2)辨析“当前思维自我观”
我们总有一种观念,那就是只有能够看得见的才是真实的,而“思维”是看不见的,说明“思维”没有真实的本质,因此“思维”是不真实的,它仅仅只是身体的一个功能,并不存在完全思维层面(精神层面)的我们。这种观念导致我们总是在物质方面查找自己,上面所讲的问题就是基于这种错误认识的。与之相反,还有另一种观念,那就是认为物质不是自己,只有“当前的思维”才是真正的“自我”,只有“精神层面的自我”才是真正的“自我”。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观念,那是因为他们能够确认精神层面的“自我”是没有变化的,无论少年时期的“自我”还是老年时期的“自我”都是“自我”,无论肢体健全还是缺胳膊少腿,自己仍然是完整的自己,与身体无关。他们能够认识到身体是不断变化的,而“自我”却是不变的,因此身体不可能是自己,只有“思维”才是真正的“自我”。这种对“自我”的认知是经过一番思考才得出的观念。
这种观念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所有人都能毫不怀疑地确认“自我”。这一点是最重要的。我们所有人都确凿无疑肯定的东西,其真实性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我们所确认的东西(观念)的确是真实的、正确的;第二种可能就是我们所确认的观念并不是真实的、正确的。这两种相反的可能中,一定只有一种可能是真实的。我们先来分析第二种可能。如果“当前思维”不是“自我”,当前“精神层面的自我”不是真正的“自我”,那么应该哪是“自我”呢?我们把世界分为“心和物”两部分,也就是分为“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这两个部分,因此“自我”要么是“心(思维)”,要么是“物”,只有这两种可能;上文我们已经分析过“物质不是自我”,这里我们又认为“精神不是自我、思维不是自我”,这样看来就没有自己了,既然没有自己,为什么我们又确认自己就是自己?如果真的没有自己,那么谁在观察?很显然,认为思维不是自我、精神不是自我,这种观念是根本错误的,因此认为“当前思维是自我”这种观念是对的,思想就是思想者本身,当下的思维就是我们自己,就是自我。
当前思维的确是我们自己,但当前的思维状态仅仅是所有思维状态中的低级思维状态,因此“当前思维自我观”有不完善之处,需要加以辨析,接下来我们在“树立正确自我观”中对这种观念进行辨析。
(3)树立正确“自我”观
由于我们每个人都有严重的靠直观感觉而形成的“心物对立”观念,同时我们又往往把“思维”定义为“功能”,认为“思维”是由“物质”产生的,因此我们总是一方面确信自己就是自己,另一方面又不断追问“我是怎么来的?”。当我们确信自己就是自己,同时又坚信“只有物质才能产生思维”的时候,对于“我是怎样生成的”这个问题将只有两种答案,一是“思想就是思想者本身”,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具有物质属性,是物质和精神的高度统一体;二是当前的思维是由某种特殊的物质产生的。
我们先分析第二个答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现在这些有形可见的物质是错觉,是一种幻化的东西,然而任何错觉、任何幻觉都是由“真实”的东西产生的,我们把那种真实的东西暂时称作“原始能量”、“根本能量”,它是生成一切物质的根本,是宇宙生成的源头。由此看来,我们真实的思维,精神层面的“自我”,就只能由这种“根本能量”、“原始能量”产生了。然而根
据条件论,凡是被产生的,都是由条件生成的,都是不真实的,如此看来,“自我”是不真实的,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第二个答案是不正确的。由此看来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我们和根本能量是一体的”,不存在“生成与被生成”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两种答案最终变成了同一个答案,那就是“思想就是思想者自身”,也就是说“思维具有物质属性”,思维和物质是一体的。
思维和物质是一体的,心物是一体的,这个结论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以后在实证中我们将亲自证明“心物一体”,证明自己就是自己,证明“思想就是思想者自身”,证明“整个山河大地都是我们”。
在实证“心物一体”的过程中,我们将发现我们的思维具有高低不同的很多状态,我们现在这种思维状态仅仅只是其中一种思维状态,而且是一种有很多问题的低级思维状态,这种状态是从更高层次的思维状态衍生演变而成的。虽然这种思维状态也是“自我”,但却不是完整的自我,不是完美的自我。正因为如此,那种认为“当前思维”就是“自我”的观念是有一些偏颇的,是需要进行辨析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自我”有一个全面认识,而不是把对“自我”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现在这种思维状态,仅仅认为现在这种思维状态就是完整的自我、全面的自我,导致最后不得不承受这种思维状态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我们在确信自己就是自己的同时,还在不断追问“我是怎样生成的?”、“我来自哪里?”,这其实是潜意识已经认为现在的“自我”不是“完全的自我”,不是“根本的自我(思维根本状态)”。如果我们已经知道我是怎样来的,已经能够找到“真正的自我(思维根本状态)”,那么我们一定能够马上确认,并再也不会继续寻找了,因此如果在实证中,你仍然还在寻找、还在追问“真正的自我(思维根本状态)”,那说明你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还没有证人“思维根本状态”,如果你已经证人“思维根本状态”,你会马上确认的,而不会有丝毫怀疑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