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天地》其三译文
从本讲开始,《天地》篇进入讲故事模式。本讲说的是有关黄帝和尧帝的两则小故事。
黄帝大败蚩尤、一统华夏之后,立足中原黄土,遍巡茫茫九州。有一天,他来到北方边境,在赤水边游玩,又登上了旁边的昆仑山向南瞭望,踌躇满志。回去之后才发现,把一颗玄珠给弄丢了,于是赶忙派人去找。玄珠在这里是一种隐喻,老子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丢失了玄珠,就意味着失去了天道。
在上一讲中,夫子曾经教导过,君子应“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也就是说,君子不应该因君临天下而自觉显赫,彰显自己是不符合大道的。黄帝神气十足地登上昆仑山向南瞭望,就是在彰显自己的帝王气派,遗失玄珠,实际是在暗讽他的失道。
既然玄珠是道的象征,黄帝当然一定要把它找回来。他先是派了一个叫“知”的人去找,这个人自然就是智慧的象征,可惜“知”没找到玄珠、空手而归,可见凭借智慧根本不能领悟天道。
接着,他又派了一个叫“离朱”的人去找,在《骈拇》一篇中曾经提到离朱,他是一个能于百步之外看见“秋毫之末”的人,可是,这么一个明察之人竟也一无所获。于是,黄帝又派出了“喫诟”,喫诟的强项就是能言善辩,可惜找来找去,还是没能找到玄珠。黄帝无可奈何,只好派出“象罔”,一副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可令人惊喜的是,象罔竟然找到了玄珠!黄帝忍不住惊叹:“真奇怪啊!为什么别人都找不到,偏偏象罔能找到呢?”“罔”就是没有的意思,象罔其实就是无心。可见,求道不能刻意,聪明才智、能言善辩都不足以得道,只有无所用心才能独得天道的真谛。这就叫“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内篇《逍遥游》中,庄子曾讲过“尧让天下于许由”的故事。尧曾问道于许由,所以许由是尧的老师,而许由的老师是齧缺,齧缺的老师则是在《齐物论》中对齧缺的提问“四问四不知”的王倪,王倪的老师叫被衣,前文也出现过,就是《应帝王》中的贤人蒲衣子。
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没有同意。于是他又问许由:“那您的老师齧缺怎么样?以他的德行总可以做天子了吧?我去请您的师祖王倪出面,邀请齧缺出山、代替我做天子。”
谁知,许由虽曾夸赞尧可“立天下而治”,对自己的老师齧缺却评价不高。他断然拒绝道:“你这是拿天下冒险啊!他若是做了帝王,这天下可就岌岌可危了!”
紧接着他就分析起了老师的特点,他说:“齧缺这个人,聪明绝顶、见识卓越,行事敏捷、天赋异禀。可问题也正在这儿,因为自恃聪明,他总是喜欢以人的才智强加于自然。他能明察并制止别人的错误,可却想不明白别人做错事的根由。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做天子呢?他要是做了天子,可就有好戏看了。他会仗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无视天道;他做什么事都以彰显自己为出发点,力图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他会提倡智巧,让天下人为追逐智巧而奔走驱驰;他会被千千万万的琐事所役使,也会被外物所束缚;他会忙忙碌碌、应接不暇,事事操心、亲力亲为,只为投合众人的需要;他虽然也能随顺万物的变化,心中却没有一个常道。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天子呢?”
看着尧一脸失望的样子,许由又接着说:“不过,一族之聚,必尊其祖,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要有人管事。我的这位老师,虽然做不了天下的大总管,倒也可以做个小总管,可以给懂得无为而治的君主做个臣子。一定要谨记:若是想靠有为来治理天下,那么,做臣子的必会弑君,就像田恒子弑君窃国那样;做君王的必会谋害臣子,就像桀和纣杀掉贤臣一般。”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