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华—《时间的美学》

张清华—《时间的美学》

00:00
47:44

【长江讲坛】时间的美学

主讲人:张清华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时间:2017年4月25日上午9:30

地点:湖北省图书馆长江报告厅


主讲人简介: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副院长,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中心学术委员;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终评委;兼任德国海德堡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日本城西大学客座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国内外数十家杂志报刊发表理论与评论文章百余篇。主持国家重点、一般课题多项。


讲座简介:“时间在中国是一个至为古老的命题,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几乎是一个百科全书的、核心和根本的命题。是生命本体论哲学的核心,同时也孕育了中国特有的美学。”先秦时期,老庄的自然时间观以天地为观照,“天长地久……所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导致了达观的人生哲学;秦汉以后,注意力回到人的生命本身,“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生的短暂导致焦虑。到明清小说里,个体生命成为时间的丈量者,故事的首尾与生命的始终紧密相连:《红楼梦》“由盛而衰”,《水浒传》“由聚到散”,《三国演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相对完整的时间长度中,浮生短暂,带来悲剧般的体验;而不同时代下的人物们,生命历程不断重复,既导致美学上的达观,产生一种轮回的哲学,也从更大的整体结构上形成大悲剧。中国传统文学正是在一种完整性的时间当中,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美学。

      在张清华看来,“时间为生命之本,存在之本,也是叙事之本。叙事中如何安排时间,会决定一部作品的长短、故事类型,也会决定一部作品的美学属性。”对中国故事而言,早已存在自身特有的时间美学根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978082ctp

    声音怎么像高晓松?

  • 三皇五帝神圣事

    讲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