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此次助残日活动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
听觉正常的人或许感觉不到,听力薄弱会阻断人与世界的一部分联系。而在成都,有一群人正致力于重新连接这一断点。
研发一款价格远低于进口产品,同时兼顾质量不输于进口产品的国产替代助听器,对于1999年就开始从事助听器研发工作的蔺君刚来说,自己所在团队的梦想慢慢变成了现实。
在博音听力成都研发中心,汇聚了一支18人组成的高素质研发团队。他们在专业助听器芯片、语音处理算法、验配算法、编程器、软件开发等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势和经验。目前,该中心推出的国产助听器产品销售比例正在大幅增长,月销量可达百万元级别,为千万听障人士送去福音。
听力障碍人士戴上助听器
不愿被垄断,研发“成都造”助听器
2016年,原国家卫计委、中国残联发布联合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患有听力障碍的人数是2.06亿人,占总人口15.84%。这种肉眼不可见的疾病,阻断了人与世界的部分联系。比如,当听障人士去快递柜拿快递,柜门开了,但却无法定位声音的来处,需要他人提醒。在校园里,有听力障碍的学生会听不清同学之间的悄悄话,或者听不到老师上课的点名等,始终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和学习。在听力受阻的生活细节中,一些心理冲击会渐渐出现,层层累积。
这个时候,就需要助听器。但在以前,我们多依赖于进口产品。博音听力成都研发中心总监蔺君刚介绍,进口的助听器品牌不会依托中国本土市场做相应的改变,价格更贵。“打个比方,国产五六千元的助听器,在国外相似性能的产品可能需要两三万元。另外,进口助听器的使用习惯等细节也和国内有很多差异,使用起来会带来很多不便。”
基于种种原因,生产“成都造”助听器的想法在团队中渐渐萌生。
1999年走出校园后进入了助听器研发行业,蔺君刚如今身边多了不少“战友”。在博音听力成都研发中心18人组成的研发团队中,多位技术研发人员拥有20年以上的助听器制作经验。13日,蔺君刚向记者介绍了团队成员的大致情况,团队的几位主力成员曾加入中国第一代被授权研发专业助听器芯片的厂商。
在第六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上,作为专注于听力健康领域的国产品牌,博音听力携行业前沿的创新解决方案、智能化听力设备及技术,以及对听力领域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在展会上大放光彩。目前,中心推出的国产助听器产品的销售比例正在大幅增长,月销量可达百万元级别,为千万听障人士送去福音。
博音助听器
团队钻研国产助听器的“初心”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蔺君刚想到了十多年前大家聚在一起设立研发项目的情景,“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不想屈服于垄断。”
记者还了解到,蔺君刚的外婆也有听力障碍,为了让老人戴上实惠又好用的国产助听器,也是他奋斗的动力之一。
正研发兼容产品,也希望形成自己的行业标准
在今天,如果支付远低于进口助听器的金额,我们可以买到什么样的国产助听器?
蔺君刚向记者介绍,国产助听器采用的国产零部件目前性能质量各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只有少部分比如超大功率、特殊零件和进口产品有一定差距以外,差距主要体现在体积方面。但总体来说,它的性能可以跟进口的媲美,而价格可以低很多。其次,基于市场需求,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果是老年人操作不灵便,可以提供更简便的操作;如果是年轻人,可以选择骨传导助听器,既有运动造型,也很时尚。”
听力障碍人士戴上助听器
“我们团队要做成一种‘中国制造’,一种‘成都制造’,基本上不使用进口产品。”说到未来,蔺君刚介绍,当前国产助听器芯片,各个厂家都有各自的编程器,而国外则是统一规范,“我们想形成咱们中国人自己的联盟,包括自己的标准。”
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心正在研究可以兼容国产所有助听器通性的产品,包括进口的种类。
今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此次助残日活动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科技助残,一直是这个团队奋斗的方向。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来,博音听力便开始开展公益活动和科普宣传,通过奔跑的力量,唤起全社会对听力健康的关注和支持。就在今年3月22日,博音听力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建设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推动我国听力康复行业及产业发展。
目前,不仅仅是博音助听器,这些直击残障人士生活“痛点”的国产科技产品在慢慢变多,正努力消除他们与外界的数字鸿沟,很多残障人士借此开启了“无碍”生活。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