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06~2024.05.12
上周,一个“拼”字,是成都经济社会运行的关键词。召开专题会议,聚焦问题症结、部署攻坚任务;接续出台工作要点、行动方案打出政策加力和改革发力的“组合拳”;12345热线平台和“蓉易见”的“上新”,为企业在蓉发展的信心注入了一股暖流……
从系统布局到重点攻坚,从政策支持力度到营商环境温度,在上周紧密的工作节奏里,成都吹响拼经济的号角,跑出加速度。
用好政策“工具箱”
加速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5月7日,全市二季度经济运行工作专题会议召开,分析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研究部署全市二季度经济工作。会上给出风向标和任务书——要坚定信心、加大力度,更加聚焦问题短板,集中精力、创新突破,推动上半年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确保实现“双过半”,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部署落地,紧接着,便打开政策“工具箱”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更大政策空间,为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提供更多“弹药”补给。
上周,成都“官宣”新增两条重点产业链,低空经济、氢能作为各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发力方向,亦成为成都瞄准的经济新增长点。针对两条新增重点产业链,成都鲜明提出加快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打造中国“绿氢之都”的口号,并给出在政策、资金、人才、载体等层面的政策“红包”。自此,成都产业建圈强链重点产业链累计达30条。
事实上,从大运会现场保驾护航的熊猫氢能巴士,到世园会主会场的无人机“空投”外卖,低空经济和氢能早已在成都生根萌芽。从点状式“尝鲜”起步,成都计划通过对未来产业的抢先布局、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进一步促进经济新动能的加速释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世园会主会场无人机送餐点
扶持未来产业,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企业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上周公布的《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中,多项任务紧紧围绕企业的发展之难、成长之困,成都提出包括“转企升规”“争榜进位”“智改数转”在内的“四上一增”攻坚行动,力争14条产业链产值规模超千亿,10条产业链产值规模增长超百亿。对此,成都将通过完善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机制,为产业建圈强链请来“最强大脑”,开展产业链税收大数据监测分析等创新举措来激发产业链的活力,汇聚起产业集群发展的合力。
除了布局产业生态、全力培育新增长点,成都也在加快挖掘释放消费潜力。
5月11日,全市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上透露,成都市已制定《成都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十大行动,共23条具体举措,计划将于5月底前印发实施。接下来,成都将开展工业、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老旧农业机械、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卫生等领域设备更新专项行动,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专项行动。
“机器人替人”、发放消费券、换车领补贴、农机装备新升级……一系列利好政策正加紧酝酿制定,有望给企业和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丰富美好生活。从更大规模的效果来展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将刺激消费需求和带动相关投资,有效拉动和扩大内需,并进一步促进消费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这一备受关注的行动被专家定义为“换经济”。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换经济”如何成为激发多方积极性的新引擎,或许是接下来最值得期待的发展机遇之一。
位于成都彭州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 资料图
当好企业“娘家人”
为发展汇聚信心与温度
政策的力度,必须要落到每家企业的感受之上,才能锚定发展的落脚点。
5月7日,成都“蓉易见・民企会客厅”首场座谈会正式“开摆”。40余家民营企业代表受邀参会,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面对面”,提困难诉求和意见建议,得到对口的解答指导。会上,16位企业代表畅谈感受,提出31个问题,涉及融资成本、场景应用、政策可达度、“玻璃门”“天花板”等,关乎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
座谈会的第二天,就有参会的民营企业代表收到相关部门打来的电话,参加“量身定制”的资源对接会。帮忙对接市场上先进的服务商、业务处室负责人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做政策解读、当面建群对企业诉求及时跟踪……“把脉问诊”续写座谈会的“后半篇文章”,让“见”得热闹,落到“办”得周到。
“大家都在鼎力支持我们,”四川鑫居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车淑兰在得到连续两天的定制服务之后谈道,对于未来数字化转型,她“更加坚定了决心,也更有底气了”。
成都“蓉易见・民企会客厅”座谈会
成都12345热线平台首次专设行业协会商会意见诉求“一站式”受理渠道,通过开设专席、收集诉求、限时办理、及时回复,实现行业协会商会问题诉求闭环处理。“一站式”受理渠道,实现从“解决企业一个问题”到“解决行业一类问题”,从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能倒逼相关行业部门出台更具针对性、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发展新产业新赛道的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堵点都需要政府、协会、企业等各方共同来解决,12345搭起的一座问题沟通’桥梁’显得尤为重要。”在成都市无人机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孙静看来,“一站式”受理渠道,为低空经济产业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沟通桥梁,是营商环境的具象化。
困难挑战越多,越应当明确围绕企业的需求和痛点找准政策切入点,以精准的政策给予确定性、稳定性的前瞻指引,让企业敢投、愿投,提振发展信心。12345热线平台和“蓉易见”的“上新”,把政策效能从被动的终端评价,转换为主动的前端提需,让政策给予企业更多的有效性和获得感,带来融融暖意。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于企业,成都这一增强企业信心和预期的举措在当前冲刺二季度的关键阶段更显可贵。
5月8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始终与创新主体、市场主体协同联动,把握规律、打通堵点,搭建事业平台,营造发展生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数据显示,成都全市人才总量截至2023年达650.77万人,同比增长28.45万人,总量居全国第4位。经济发展靠产业,产业发展靠人才,成都再次强调人才支撑的作用,旨在组建一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将人才的成长链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价值链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群贤毕至,则活力迸发
汇聚合力绘就发展图景
无论是企业还是人才
与城市同向而行、
同心协力、同频共振
必将书写
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新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