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一种正向的视角去看待焦虑。有焦虑是正常的。焦虑是对于正在迫近的危机的提示,提醒你需要为此做些什么。当焦虑来的时候,我们要先能够识别出来。识别焦虑,从留意你的身体的细微反应开始。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你的身体一般会:心跳加快(感觉心跳到了嗓子眼);呼吸急促(感觉喘不过气);肌肉紧张(浑身微微发抖,手心出汗);肠胃不适(感觉恶心);难以入睡或睡得不安稳。
这个时候,你可以告诉自己:“哦,我现在是焦虑了。”一旦焦虑被命名,它就有了形状,焦虑里伴随着的恐惧、脆弱和不确定性也就不会像无边的汹涌的黑暗将你整个吞没。现在,你看到了它。你看着它,你可以和它对话了。我在焦虑什么?焦虑的需求是什么?
/
你要如何和焦虑对话呢?这是我觉得整个公开课里很妙的一个点——我们谈论焦虑的方式。是把焦虑和需求联系在一起,去看到焦虑背后有着未被满足的需求;然后用需求的形式去表达焦虑,提高焦虑的“可听度”,更有利于焦虑被听到被看到,从而被满足。
比如,你因为自己容易在孩子面前发脾气而焦虑你可能会这么说,“我担心自己会发脾气”;用需求的形式去表达焦虑,你可以这么说:我有需要让自己保持冷静。
再比如,孩子很害怕自己一个人呆着,因为你要离开而哭泣你可能会注意到他的害怕和焦虑,你可能会这么说:“你害怕一个人呆着”用需求的形式去表达焦虑,你可以这么说:“你需要有一个人(我)在那里和你在一起”
还比如,当孩子很焦虑比赛担心自己做不好做不到你可能会想要安慰他:“你担心自己做不好”用需求的形式去表达焦虑,你可以这么说:“你想要(需要)让自己做到这个事情”
这样的对话,在我看来,就是在涵容焦虑。
如果涵容,不那么好理解的话,或者可以叫做对焦虑的翻译。我们识别出焦虑的情绪,说出了焦虑的名字,然后以一种正向的不那么焦虑的方式把我们感受到的焦虑翻译(反馈)出来,让焦虑背后携带着的想要被满足的需求被看到。
这个时候,虽然焦虑还在,但却也不那么焦虑。焦虑变得不再那么难以忍受,我们可以带着焦虑,去行动,去满足我们的需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