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与事故处理都要见“人”

安全保障与事故处理都要见“人”

00:00
05:43

关于载有学生大巴车与渣土车相撞事故,南通市崇川区发布通报:截至目前,事故共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均系学生;6人轻伤或轻微伤住院治疗。

初步查明,事发前大巴车与渣土车均在直行车道,大巴车由北向南通过路口时,直行信号灯因故障不亮,司机未仔细观察路口情况,以30多公里时速通过,此时渣土车从西向东以50多公里时速抢灯直行,导致事故发生。涉事渣土车涉嫌违反规定在限行区域内行驶,目前渣土车司机已被控制。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正在进行,后续将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图据央视新闻

连日来,这起事故在网络上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质疑。其一,事发时大巴车上载有近40名儿童,这在情感上进一步增加了外界的“代入感”,触碰到了很多家长的“柔软处”;其二,涉事路口红绿灯疑似存在故障且未被及时修复,被认为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也即事件呈现出“人祸”的迹象。

最新的通报,在很大程度上回答或者说是证实了此前外界的部分猜测。比如,大巴车通行方向的直行信号灯确实存在“因故障不亮”的情况。客观说,红绿灯等交通设施故障并不鲜见,若能及时修复,或是增加临时应急措施,是可以将交通风险降到最低的。但在此事中,涉事红绿灯的故障为何未被及时修复,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疑点,也是事故责任认定上不容回避的一个方向。如多家媒体的报道中都援引当地市民的说法,“这个路口的信号灯前几天就有问题了”。若此细节属实,显然就不能只归咎为信号灯突然“失灵”的问题,其背后是否对应着信号灯系统管理的“失灵”,不能不有严肃审视。

事实上,今天不少城市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它的内核无外乎就是几个关键词——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诸如像红绿灯出现故障后进行高效的排查、修复,可以说是最基本要求。其实,哪怕在过去,对出现故障的信号灯及时进行修复,也不应是一件“难事”。然而,在“智慧城市”建设流行开来的今天,却疑似出现因信号灯故障灯未被及时修理而酿成重大事故的一幕,这显然是一记沉重的提醒——任何“智慧系统”建设,首先还是要落到最基本的“人”的责任心上来。抽离了这一基础,再“高大上”的“智能”、“智慧”系统,都可能只是花架子。

说到“人”的问题,当然并不局限于信号灯的管理。通报指出,“直行信号灯因故障不亮,大巴车司机未仔细观察路口情况,以30多公里时速通过”,这背后其实对应的是一个交通常识,也是交通法规的要求——信号灯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一般要按照无信号灯路口的规则注意观察、减速,并且遵循转弯让直行、右转让左转等规则。此事中,“大巴车司机未仔细观察路口”情况就通过,是否也应承担相应责任还有待调查并依法依规给出界定,但此事无疑给所有驾驶者敲响了安全警钟。

就渣土车一方的情况看,相关的“人”的问题,就有更多疑点了。比如,“以50多公里时速抢灯直行”。众所周知,“抢灯”是安全驾驶的大忌,尤其是渣土车这类大型车辆“抢灯”,其带来的安全隐患更大。更何况,通报确认,“涉事渣土车涉嫌违反规定在限行区域内行驶”。据南通市交警2022年4月起的相关规定,事发地属于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全天24小时禁停路段,需要在这些路段通行的大货车需要申请通行证。那么,涉事渣土车违反规定在该区内行驶,到底纯粹是驾驶员个人的“冒险”,还是说作为某种“潜规则”被纵容,乃至是否涉及管理上的“失职”,务必要有全面的调查。

其实,这起事故在舆论上所掀起的波澜,还不止于此。包括事故信息发布上的透明度和一些措辞,以及相关善后工作等都引发了一些争议。它们归结到一点,其实都可以说是指向“人”的问题:事故前,负有安全保障和预防之责的“人”,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事故中,手握方向盘的“人”,是否真正把“人”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事故后,相关处置的“人”,又是否真正传递出了该有的“人性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