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黄巷

第8讲 黄巷

00:00
07:41

  黄巷在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黄巷是三坊七巷历史最古老的里弄。黄巷源自晋代黄元方,又名黄允,字彦丰为晋安郡守,为八姓衣冠入闽始祖之一,闽中有“陈林半天下”之说,三坊七巷里却只有“黄巷”,史料有载即福州黄巷祖居黄楼史料有载至少有六人,而实际名不见经传者在五代十国前福州黄巷黄家子孙远在百人以上。福州黄巷创始人由黄元方所建,其裔世居十二代。两晋时中原衣冠士族南迁入闽,其中部分黄姓的后裔聚居于此地。他们在这里定心耕读,其中就有硕儒黄璞等辈,修学守道,深居简出,令人肃然生敬。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黄巷的标志性建筑是"小黄楼",郭柏荫故居(天开园红木博物馆)也在这里。

  根据史料的记录,黄巷最老住户要数黄巷中段北侧36号的黄璞了。 黄璞故居以前叫黄楼,"黄楼月色杨桥水,照遍钟山万点春"说的就是它。相传黄璞少时攻读的祖居旧屋,就在小黄楼附近。清道光年间,林则徐师兄、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梁章钜住进了黄楼,在道光十二年全面整修了黄楼,筑假山、挖水池、架小桥、建凉亭,终于建成了西花厅,也就是现在的小黄楼以及与之配套的旧居东侧园林小筑"东园"。在这里,梁章钜和福州文人吟诗作对,留下过大量的文学作品。

  小黄楼为双层楼阁,宽9米、深24米,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梁架上描龙绘凤,楹门窗户都用楠木,做工讲究,雕刻精巧。楼上走廊两侧对向出挑露台,通连假山。楼两侧靠墙是糯米与三合土制成的雪洞,至今保护完好。楼南面的假山用天然的太湖石筑就,凿池垒台、流水潆洄,水清见底,群鱼游弋,曲径盘旋通楼上。假山边的鱼池上"点缀"一座制作精巧的石拱桥,桥栏上刻有"知鱼乐处"四字,寄托着中国文人智者乐水的传统情调。

  小黄楼东侧一座半边凉亭,垂柱上刻有松鼠、燕雀、蜻蜓、谷穗、玉米等,亭周12个悬钟,各尽其致。庭内修竹数行,花木扶苏,环境清幽,格调高雅,具有江南园林的特色。整座花园四周围墙,自成院落,园内有一株珍贵的古芒果。

  小黄楼于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中国涉台楹联博物馆,九十多块清代、民国时期的名人牌匾与六十多幅对联挂满了小黄楼的厅堂、厢房、院门。据介绍,这些展品都缘自台胞洪明章的收藏,他历时十年,走遍福建的山山水水,搜集了八百多块牌匾,涵盖了明、清、民国时期,此次的展品仅是其收藏的冰山一角。其中有乾隆十六年进士刘墉、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北洋军阀首领冯国璋等人的楹联、牌匾百余块。

  郭柏荫故居(天开园红木博物馆)位于黄巷东段北侧,俗称五子登科宅第。始建明末,面积2000多平方米。郭柏荫为郭阶三次子。郭阶三的五个儿子郭柏心、郭柏荫、郭柏蔚、郭柏苍、郭柏芗皆登科第,故该故居也被称作五子登科宅第。

  1991年市政府挂牌保护。该故居于2011年1月1 日正式对外开放,2012年2月郭柏荫故居门头房挂上了"五子登科"牌匾。"五子登科"牌匾的字仿咸丰皇帝的字题写,体现郭家家族文化和科举世家身份。

  主座建筑前后三进,坐北朝南,四面围墙,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临街大门六扇,两侧有马头墙,门头房面阔五间。进大门有仪厅,两侧为门房、轿房,穿入石框大门有天井、回廊。第一进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前廊宽敞,青石柱础,古朴雄伟。二进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三进为五间排双层书房。东墙外系花厅,三间排厅堂一座,坐北向南,庭院内有假山、鱼池、花亭、大树等。

  走出黄巷口就看到旁边(福州南后街81号)坐落着一座二层青砖楼,与周围木结构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层临街大门旁边立着一个绿色的中国邮政信筒,这就是"三坊七巷"邮局。大门两边挂着一幅木质对联,"集邮博古今,方寸内世界"。走进邮局大门,左侧为营业台,右侧为书写台,书写台靠窗的白墙上贴满了各种颜色的便签,写满了"三坊七巷"旅游感悟。四周立着高大的展示柜,展示柜中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集邮商品,还有挂着"地方特色文化礼品",在明信片区域,摆着各种地方特色的明信片。到这里寄明信片既有旅游纪念戳,又有风景邮戳,真是难得。

  今天的讲解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希望小雅的讲解能为您带来帮助,感谢您的收听,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喜马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56616978

    .

  • 1507009ylym

    有心有功德!

  • 悠然小伊1234567

    真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