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实现“三个转变”,地区生产总值跨过3个万亿元

河南实现“三个转变”,地区生产总值跨过3个万亿元

00:00
11:29

5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表示,河南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大省、传统交通要道向现代化交通枢纽、传统内陆省份向内陆开放高地的“三个转变”,地区生产总值跨过3个万亿元大关。

科技创新已成为河南发展第一动力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河南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在引领河南发展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王凯说,河南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书记和省长担任主任,系统谋划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和综合配套改革,努力跑出科技创新“加速度”。

河南构建了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和中原农谷“两城一谷”三足鼎立的创新格局。一年内,中原科技城在全国348个同类科技城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9位,前移了12个位次。“两城一谷”已成为河南创新资源的强磁场、创新人才的集聚地、创新动能的主引擎。

河南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流程全要素服务,培育了创新龙头企业116家、“瞪羚”企业45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万家。比如,焦作多氟多公司生产的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郑州安图生物集团生产的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都凭借“独门绝技”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河南坚持把人才引育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制定实施人才引、育、用、留一揽子政策措施,三年来累计引进顶尖人才28人、领军人才369人、博士及博士后1.6万人。目前,全省人才总量超过1410万人。

同时,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规上企业与高校共建1503家研发中心,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76项,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78项,攻克了一批重大技术难题。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367亿元,是2020年的3.6倍。

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河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守刚介绍,河南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2021年,河南启动实施了“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程,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和评价取证,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面向劳动者开展大规模的全劳动周期、全工种门类的技能培训,三年来共培训1343万人次。全省技能人才达到181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50万人,两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新增的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居全国首位。

引导各地打造一县一人力资源品牌,实现标准化培训、规模化输出、全程化服务,三年累计输送技工1300多万人。“林州建工”“平舆防水”等老字号人力品牌焕发活力,近几年还培育出“数字工匠”“豫农技工”等新业态人力品牌。

同时,对标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每年举办100个职业竞赛、1000场次的赛事活动,推动万名选手取得技能证书。技能成才蔚然成风,比如,河南化工技师学院电子显微镜专业培养的学生走进了北大、清华等高校研究所工作;“00后”河南女孩姜雨荷原是一名辍学的打工妹,经过系统训练,勇夺世赛冠军,目前已是技工院校的正高级讲师。

推出1000多项改革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投票。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用脚来投票。”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健说,近年来,河南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大工程和战略性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取得了明显成效。

河南紧扣企业需求,累计推出了1000多项改革举措。构建优化营商环境的“四梁八柱”,用稳定的政策支持引导企业预期、提振企业信心,将“政策力度”转化为企业的“体感温度”。

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两促进。河南建成“米”字形高铁网,郑州重要国际邮件枢纽口岸正式开通。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等改革。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难题11万余个。

连续5年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从企业视角检验改革成效、审视发现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开展专项整改。经营主体活力显著提升,全省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100万户,稳居全国第四位。

同时,成立省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开通投诉举报窗口,搭建网上投诉举报平台,出台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案件调查处理办法,形成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有力维护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

让农民种粮不吃亏、种粮有奔头

河南素有“中原粮仓”之称。“这个季节大家乘高铁一进入河南,就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令人心旷神怡。每每看到这一景象,我内心最想表达的就是两个字‘感恩’,感恩这片土地,感恩这里的人民。”王凯表示,河南用不足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近1/10的粮食、1/4的小麦,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张王牌,关键是做好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融合一体的文章。

向良田要产量,重点是把农田变良田。从2022年起,河南在已经建成85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启动建设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亩均投资4000元以上。“我算过一笔账,1500万亩示范区全部建成后,每亩可多打220斤粮、多收330元,1500万亩就是33亿斤、49亿元。2022年河南粮食产量1360亿斤,到2025年粮食产能新增100亿斤、达到1400亿斤是有把握的。”王凯说。

向良种要产量。河南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2023年有12个品种入选全国主导品种,成为入选最多的省份。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年产小麦种子36亿斤、约占全国的38%,玉米、花生、芝麻等育种水平河南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

向良机要产量。目前河南全省拖拉机319万台,配套农机具728万台,都排在全国第1位,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向良法要产量。良种还要配良法才能获得高产。2023年,河南通过推广玉米合理密植、增加水肥、一喷多促等技术模式,全省多个玉米高产示范区单产突破2000斤,亩均增产25斤,总产增加19.6亿斤。

王凯表示,做好“四良”融合这篇大文章,根本的还是要保护好调动好农民种粮积极性,“我们将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工作力度,让农民种粮不吃亏、种粮有奔头。”

近3000件珍贵文物今年首次展出

河南省副省长张敏表示,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根亲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都留下了宝贵的印迹。

近年来,河南重点打造的二里头夏都博物馆、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数字化展示、沉浸式体验、移动端传播,让文化遗产更好更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仕女手办等文创产品非常受大家欢迎。”张敏说。殷墟博物馆新馆近3000件珍贵文物今年首次展出,让大家通过一片片甲骨、一件件青铜器触摸历史。

同时,河南坚持守正创新,用现代元素点亮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绽放时代的光彩。辉映古今的诗词、歌赋,已经创新为《唐宫夜宴》《洛神水赋》,以及河南春晚出圈又出彩的节目,许多游客慕名到河南来,学太极、练功夫,听豫剧、品名茶,穿汉服、赏牡丹。张敏介绍,河南正在着力打造仰韶文化、夏商文明、华夏古都等主题线路,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

在丰富文旅市场方面,河南积极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注重展现底色,河南既有龙门石窟、少林寺、清明上河园等传统景区,也有洛邑古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文旅新标杆,让大家在河南尽享人文之美;注重透出绿色,着力打造云台山、老君山等品牌景区,高水平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让大家在河南尽览山水之胜;注重传承红色,讲好革命故事,让更多年轻人在河南感知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