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作家三耳秀才作品《我们的节气》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专为中国少年制作的沉浸式二十四节气的故事,辅之以思维导图和精美“国潮风”插画,带孩子领略中国节气的历史威化内涵。
三耳秀才,本名韩光智。河南新县人。“中国节气+”概念倡导者。“中国年轮”节气书系列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集有《跟着节气小步走》《跟着太阳走一年》《中国年轮》等。
以下是三耳秀才的自述:
我写节气,不是一年两年;出节气书,我也不是一本两本。很早,我就给自己定下的一个方向便是,要把传统节气和当下人们的生产生活相结合。这样的结合,说说容易做来难。不过,《我们的节气》这一本新书,我特别用心并有了特别安排。换句话说,我把现实写进了《我们的节气》。
先说“制造现实”。2023年4月,和浙江人民出版社定下了写作任务后,我就想着请学画的小学生来参与二十四节气思维导图的创作。眼睛向下,寻找童真童趣,经过多方努力,这项任务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操作,不就是“制造了现实”?翻开书,有图为证。
再说,我把现实写进了书。我承认我有私心,借机我把我的故乡新县也宣传开了。在《清明:介子推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一章节中,我写道:“清明时节,小燕子和李大力跟着爸爸,回到了爸爸的家乡河南信阳市新县祭扫墓。对于节气旅行的第五站,姐弟俩都很兴奋。新县是革命老区,是河南最南边的一个将军县,清明时节,这里已是‘春风又绿’的新气象了,风景很是优美”。当然,这篇文章的立意在后面。我用了“小家是小根,家族是大根,国家是主根”这个比喻。我觉得,我的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诠释了中国人独特的家国情怀。
你写故乡,你写宁波了吗?
这个,我回答有点难。说是,可我没有直接写上“宁波”;说否,我书里可是有大量的“宁波元素”。节气人物小燕儿、小胖墩、小吃货和熊孩子活动的大背景是“宝山市”,上的学是大夏小学。其他的地名有:三字经书店。米发米发社区。宝山市“小行星”少儿电台。沿江公园。东宝山。狮子山。三童寺。米来大广场,你会想到天一广场吧?
有一次,和一帮朋友去镇海陆姐姐仙草板栗园。在山上,见到不少虫子,我就问宁波市园艺学会的人,春天快到时,哪些虫子先醒来呀?一位姓舒的朋友说了一大堆,我一时记不住,就对他说:你能不能弄一个虫子醒来先后的文字来。结果是,我把朋友以及他的见识写进了书,《惊蛰:“小虫子”总动员》就有了宁波市园艺学会舒先生的创意《蛰虫闹春排行榜》:
1.蚂蚁。春天气温一回暖,它们就会出来寻找食物,蚂蚁本身是可以越冬的。
2.马陆。食物简单,它们吃腐烂的枯枝烂叶,冬天常躲在比较厚的枯叶堆下,气温高了就出来繁殖。
3.蜘蛛。可越冬,春季回暖出来织网,伺机捕猎虫子。
4.蚜虫。蚜虫就喜欢在嫩芽上吸食植物的汁液。
5.蜜蜂。冬天躲在巢内消耗原来的蜂蜜,一个冬天下来几乎耗尽,所以天气一暖就会出来寻找食物。
《我们的节气》,在正文之外,我们还设立了《趣味小拓展》。其中一则有这样的对话:小燕子问:爸爸,你为什么叫三耳秀才?三耳秀才的的最后回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耳朵,也都有一个大毛病——“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所以,我想改掉这个毛病,就弄出一个新耳朵来。这样说,懂了吗?
显然,这样的趣味小拓展,就是我把我自己也拉到书里了。除了“三耳秀才”的名,还有我“三耳秀才”书斋五更涵。在《芒种:家庭作业多吗》,有这样两段文字:
“小胖墩看到墙壁上挂着“五更涵”字匾,好奇地问:“秀才老师,你的书房为什么叫‘五更涵’?”
“唐代颜真卿有一首诗《劝学》,诗的头两句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我喜欢看书写作,我总得有更多时间泡在书房才对吧?!五更时,大地阴寒;为文做人,需得涵养。这样一来,阴寒的寒,涵养的涵,都是一个音,也算一个当下流行的谐音梗吧。总之,我是想提醒我自己,多读书多写作”。
——书里还配了画图,画图上的“五更涵”和我真实书斋里的书法“五更涵”也相似!
三耳秀才2024年5月1日草于五更涵
一楼大平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