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关系为何走在中西方国家前列?封面新闻专访前驻法公使衔参赞施燕华|对话大使

中法关系为何走在中西方国家前列?封面新闻专访前驻法公使衔参赞施燕华|对话大使

00:00
07:01

编者按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中法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一历史事件,至今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法国作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打破了冷战坚冰、跨越了阵营鸿沟,突破了极化格局。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封面新闻专访曾在法国工作的中国大使,本期对话外交部原翻译室主任、前驻法国公使衔参赞施燕华。

外交部原翻译室主任、中国前驻法国公使衔参赞施燕华。受访者供图

大使档案

施燕华,曾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驻卢森堡大使、中国驻法国使馆公使衔参赞等职。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期间,曾担任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的翻译。

自1965年进入外交部工作,施燕华走过了40年的外交生涯。施燕华与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这对“外交伉俪”,从最初共同派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到后来同在驻法使馆工作,见证了中国外交的众多“高光时刻”,也留下了“小家与大家结合”的故事。

封面新闻:当年,刚到法国时是如何开展外交工作的?

施燕华:在外交关系中,有时一件小事会有一定的政治含义。譬如安排递交国书的时间,通常情况下,由外交部礼宾司根据本国国家元首的日程和新任大使的人数集中安排,可以是一个月一次,也可能两个月安排一次。

按照国际惯例,新任大使抵达后,驻在国礼宾司司长必须尽快拜会新大使,安排向驻在国国家元首递交国书。国书由国家元首签署,是一个国家元首向另一个国家元首介绍自己的使节的正式信函。一旦大使递交了国书,就意味着对方接受他作为派出国元首的代表在该国活动。所以,新任大使都非常希望早日递交国书,以便早日开展活动。

1998年底,吴建民和我出使法国,抵达巴黎的当天下午,时任法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格拉塞夫妇就到官邸来拜会我们。按照惯例,吴建民将国书副本交给了格拉塞。此后,法国礼宾司的官员私下告诉我们,将安排吴建民大使在次年1月14日递交国书。此时,我们已获悉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的新年团拜安排在1月7日,这就意味着中国大使不能参加总统新年团拜了,我们将失去一次与总统直接接触的重要机会。

时任中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向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递交国书。受访者供图

1998年12月7日,吴建民在会见总统外事顾问雷维特时,对方主动表示,希拉克总统考虑到中国大使参加不了团拜,不好,同意在年底前接受国书。过了两天,礼宾司司长格拉塞正式致函给我们,通知12月16日中午在爱丽舍宫总统府向法国总统递交国书。吴建民当时很高兴,因为终于说服了法国人。

封面新闻:在法国的外交岁月有哪些难忘时刻?

施燕华:法国是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98年11月,吴建民奉调前往法国担任大使,我卸任驻卢森堡大使,随任到法国工作。

吴建民是我国第八任驻法大使。人们说“八”是吉祥的数字,我们确实是幸运的,不仅因为前七任大使为中法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我们赴任时,中法关系正处于上升阶段,开展工作的余地很大。

我们在任4年8个月期间,参加了上海申办世博会的全过程,亲历了中国在西方大国中第一个文化中心的揭牌仪式,还应邀到法国各地参观、做报告,介绍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果及中法经贸关系面临的机遇,了解法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历史、文化等。

吴建民担任驻法国大使期间,每年做50次左右报告,接受记者采访也不下50次。可以说,这4年多时间的生活是紧张充实、丰富多彩的,有时甚至令人激动。

吴建民担任驻法国大使后,要求年轻的外交官多走出去,用法国人易懂的语言介绍中国。在接待国内代表团时,不仅在生活上要照顾好,还要主动向他们介绍法国的情况,并牵线搭桥,促进双方经济、科技或文化方面的合作。

外交部原翻译室主任、中国前驻法国公使衔参赞施燕华。受访者供图

封面新闻:中法为何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的前列?

施燕华:60年前,在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超凡战略远见的指引下,中法冲破冷战藩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

战略远见,是中法关系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60年来,两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开放包容,是中法关系相知相交的重要基础。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历史文化存在差异,但一直相互吸引。

敢为人先,是中法关系开拓新局的不竭动力。法国人敢为天下先,这是法兰西民族非常宝贵的品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