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宥》其三译文
涿鹿大战中大败蚩尤之后,轩辕氏被九州各部落首领拥护为“天子”,尊称“黄帝”。黄帝即位后,播百谷、制衣冠、建舟车、造音律,将天下治理得海晏河清、政通人和。到了在位的第十九年,他早已志得意满、笑傲天下。一日,他偶遇听说道家的仙师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便前往拜见。
一见面,黄帝就迫不及待地说:“老先生,我听人家说您的修炼已经登峰造极、臻于至道了,敢问至道的精华究竟是什么?我之所以如此冒昧地提问,是因为我准备办两件事,第一件是我想取天地精华来促使五谷丰登,养育天下万民;第二件是我想掌握天地之间的阴阳变化,以顺应天下万物的本性。请问,若想达成这两件事,我究竟该怎么做呢?”
谁知广成子只是瞥了他一眼,便冷冰冰地回答说:“你刚才想要问的‘至道之精’,乃是万物的本质、天地的精髓;可你想要做的事情,却都是些技术性的事,是万物的残渣。你问得玄奥,想做的事情却琐碎无比。还是回头好好反思反思你在位的十九年吧。这十九年来,天地异常,风不调、雨不顺,草木凋零、日月失辉,你却还想求什么取巧之法、速成之道,你这等鄙陋狭隘的人,怎么配谈什么‘至道’呢?”说完便拂袖而去了。
黄帝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悻悻地退下了。回去之后他深自反省,决定将王位放在一边,于山林之间筑起一处远离尘嚣的斋戒室。屋内也不设床榻,只铺了一些白茅草,黄帝就在里边席地而坐,闭关斋戒。如此过了整整三个月之后,黄帝再赴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只见广成子头朝南躺在榻上,闲逸自在,黄帝恭敬地俯下身来,跪着走到广成子身边,近前后又连叩了两次头,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只是这次,那些集天地精华以令五谷丰登、控阴阳二气以令万民归顺的宏图大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似乎仅仅关乎个人的小问题:“听说先生您已经通达至道,请问该如何修身、才可得长寿呢?”
听到这个问题,广成子翻身坐了起来,面容较上次和颜悦色了许多。他慢条斯理地回答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啊!来来来,凑近些,我来告诉你什么是至道。至道的精髓,深远暗昧;至道的极致,深不可测。不外视、不外听,静守精神,才能看到自己的本性,听到自己的心声,让自身得到修正。切记,一定要凝神静气令内心清净,万万不可劳累身体、扰乱心神、耗费精血,做到这些才可得长生。因为只有不看不听不思虑,你的精神才能守护身体,延年益寿才有可能。多用智计就是败亡的根本,所以一定要坚守内心的淡泊、远离尘世的纷争。如今,我已经把你带到光明的顶端,进入至阳的境界了;我已经带领你进入杳渺之极,臻于至阴的境界了。天地各司其职,阴阳各居其所,而你要做的,就是谨慎地保养好自身,万物自然健壮生长。我执守大道而与万物和谐相处,修身养性已经一千二百年了,而我的形体仍未曾衰老。”
黄帝再次跪拜叩头,并赞叹道:“广成子先生,您已经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了!”
广成子微微颔首道:“你过来,我还有些话要说给你听。至道深不可测,而世人却执迷不悟,以为它是有终结的。至道变化无穷,而世人却以为它有迹可循。能够把握我所说的天道的人,上可成皇、下可称王;丧失了天道的人,活着的时候只能见到天光,死后即刻化为尘土。芸芸众生,都是生于尘土而死后又归于尘土。如今,我就要离你而去,去往那冥寂之本、无穷之门,遨游于无边无际的至道之中了。我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常在。那些迎我而来、离我而去的人,我都不会放在心上。我已经活了一千二百年了,早已惯看朝代更迭、人世变幻,世人都会死去,只有我可以独存!”
黄帝第一次去拜见广成子,提出自己想办成两件大事、造福万民,这便是有心而不是无为,广成子见他冥顽不灵,哪里肯去理他?前文中已经提到,应该把天下托付给珍重和爱惜自己生命的人。所以,当黄帝第二次拜见广成子时,求教长生之道,才算是真正走到了大道的门口。因此,广成子才愿意与他谈论“至道之精”。那么,至道的精髓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抱守精神、清静无为,贵爱自身、顺其自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